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5168251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高历史期末试题解(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北京高考招生录取情况根据各高校招生计划的统计数字,2010年在京参加高考统招的院校计划总数为62600多人,其中本科计划39700多人。统招录取率约84.6%,比去年的80%又进步了近5个百分点。去年的本科录取率为48.5%,而今年的高考本科录取率将达到53.6%。在本科计划中,文科计划为9800多人,理科计划29900多人。 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总数为80241人,比去年减少了20094人(降幅达到20%,造成2010年高考报考人数大幅降低的原因,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比往年减少了7000人左右;同时,因为今年是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一届的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今年往届的复读生,也比上年减少了

2、7000人左右。 ) 名师点评: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卷就历史部分而言:选择题比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就难度来讲 远低于模拟考试。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且细致的审题能力。例如: 12题的图在“郡”的同时还有“州”,属于易错题;还有关于时间 的准确记忆等。主观性试题覆盖面很广,涉及到多个热点问题。如碳排放出现 在了考题中,题目给出了美、俄、法、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碳排放数 字,要求考生任选一个国家和中国情况做比较,谈谈中国的碳排放 特点。又如另一道考灾害预防的考题。历史37题以茶叶贸易为主线,贯穿了中国古代唐朝、英国的资 本积累、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09年高 考37题(以货币为主

3、线)相对应,既体现了新老教材的自然过渡,同 时又突出了新课标的能力运用,且历史的重点知识及线索也得到反 映。名师点评: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卷 李晓风 整体印象出乎意料考得细,记忆类的东西太多,而且大量的考年代,关于考年代 这个问题也是打了老师一个措手不及。选择题题目没有以前的题目 能够比较深入的把这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推理,以前的这个 问题,有思考、有推理,但是他难度并不是很大。有半数以上的题 目ABCD选项基本上是用专业名词呈现出来的,一个人名、地名、朝 代名。这种题目我们平常给学校自己出题和区里出题,我们都不太 敢这么出。觉得这样出题没有层次。一些专有名词作为选项,一份 卷子里面,

4、我们以前大概是两三、三四道这样的题,作为调节。 另外,大题又走偏了(37茶)。所以造成了题目的难度上去。 但是难度大并不是主观因素,而是说在命题中技术把控不好造成的 。 李晓风:今年的考题中有几个因素要考虑进去:新课程第一年的考 试应该有一定的探索性,不成熟。我想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试 题中这种风格、出法不应该会在明年的命题中有大量的呈现。今年 的题目我们要关注,但是绝对不能守株待兔,就是背年代,使劲背 年代。背年代这个问题被老师提了很多,很多人对背年代非常不满 意。也许在明年出题中他真可能一个背年代题没有,因为避开背年 代很容易。所以今年题目的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有更多时间沉淀下来 仔细的分析,因

5、为好在离明年的考试时间还远,还有时间来考虑。 另一方面,充分的考虑前五年的题目,北京前五年题目是成功的、 评价是好的。这些成功的经验恐怕对以后还会有影响。六年题目放 在一块看,不同的风格,成功的方面和不成功的方面、好的评价和 不好的评价综合起来考虑。再用他来知道我们今后的学习。千万不 要看到一年题目,今年是这样,明年就那么干,明年再来一个别的 样子,后面又那样做。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2010.62010.7缺公立校成绩:日坛中学、工大附中 、新源里中学 、一一九中学 、劲松四中 实考学生 1210人 平均分 57.98 及格率

6、49.79%1在梭伦的诗篇中与商鞅实行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是 A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缓和了社会矛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 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 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2.在古希腊先哲中,他以渊博的知识为众多学科写下了开创性的著作,他将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 A泰勒

7、斯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B提出以理性为准绳的中道理论 C创立了逻辑学并将其发展为一门科学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010年北京】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做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3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使黔首自实田” “相地而衰征” “为田开阡陌封疆” “尽地力之教” A B C D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 “相地而衰征” “令民为什伍”

8、 “尽地力之教” AB C D4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都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5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指导思想,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青苗法 免役法 保甲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之一,她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古代的鲜卑族在经历了一次主动的改革后,逐渐融入了汉民族。这场改革是A秦国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明朝张居正改革6“以森林民族的原生

9、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描述A魏文侯变法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7.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B包含了大量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C首创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学科体系 D都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百科全书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 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 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 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 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 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 多名词。徐光启与利玛窦 农政全书几何原本依据图文材料一归纳上述晚明时期

10、上述文化现象的影响。(6分)8.下列言论的出现代表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学其本也,学习之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以自由为惟一无二之宗旨”“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A B C D下列言论的出现代表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色的世界” “中学其本也,学习之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以自由为惟一无二之宗旨”“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A. B.

11、 C. D.9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 ,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个“”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声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 人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矣。”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B.主张维护中国儒家纲常礼教的权威 C.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某班设计了“维新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其中一页面设置了“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的成立”“戊戌政变

12、”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康有为 B“明定国是”诏书 C袁世凯告密 D戒缠足运动某班设计了“维新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其中一页面设置了“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康有为 B“议院和制宪” C袁世凯告密 D戒缠足运动下列一组图组图 片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的主题题最为为恰当的是A抗争 B屈辱 C探索 D反清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12被孙中山先生自豪地称之为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的是 A维新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高潮 B中华民国诞生-结束清朝统治 C成立并举行全国大选 D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曾被孙中山先生自豪地称之为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也”的是 A.维新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高潮 B.中华民国诞生-结束清朝统治 C成立并举行全国大选 D.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13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发动工农运动 采用政党政治运用法律手段 进行武装斗争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