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67210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认识板桥中学小学部 王雨欣晨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带来了生机,语文教师为努 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新课标的 语文教学。我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和强调发展学生的 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 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 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 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 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 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 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

2、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 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把课标学 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 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研究和收集;要 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 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 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 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 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 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

3、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 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 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 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 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 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 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 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 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 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 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 和综合实践活动

4、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 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 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 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 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 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 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 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 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

5、学内容上的整体 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 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 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 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 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 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 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 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 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 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 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 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 我们的评价才没

6、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 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 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 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 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 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 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 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 面的评价工作。在大海中永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民 为失去了邓爷爷这样一位伟人而悲痛万分 的感情。 2、借助语言文字,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 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通过有感情

7、地朗诵体会人民与 邓爷爷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 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预习要求: 1、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曾经饱含深情地 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位老人是谁? 2、课前搜集这位老人的资料。 自学要求: 1)感情朗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词语和句子, 并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2)把朗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3)邓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是课文为什么要 用“在大海中永生”作为题目呢? 交流: 1)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和句子是什么?说说理由? 作业(可任选一题来完成): 1)唱一首歌颂邓爷爷

8、的歌曲,表达你对他的爱戴; 2)讲一个关于邓爷爷的故事,表达你对他的敬仰; 3)吟一首赞美邓爷爷的诗歌,表达你对他的怀念。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中的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摘自新华社通讯 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 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 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现在 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 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 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 分三步组织此文的教学。 一、课前铺垫,用“情”

9、搜集。 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 ,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 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伟 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 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首先,教师要运用说伟人的主要事迹或教唱歌颂伟人的歌曲等方法, 激起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去搜集、整理、感知和内化,引导学生去占有大量的资料。而对于刚 刚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有丰富的搜集资料的经验和能力, 尤其是上网查找资料更会有困难。所以,课前教师要给

10、学生以必要的 指导和帮助,如教会学生上网浏览、下载文件,并且预先设计一些方 便学生操作的表格来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文的学习有关的资 料,帮助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 性,也有利于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了解伟人的事迹,初步感知邓小 平爷爷的伟大之处,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二)课堂参与,用“情”表达。 本文情思深沉,语言厚实,极具震憾力。因而教学此文必须扣住一个 “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 ,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 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

11、、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段的“ 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 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 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 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积 极创设情境,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 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 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

12、送伟人”的悲壮,想 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 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3、传“情”说话。 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 的欲望,有了“说”的冲动和需求,此时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让 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 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因 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 人的崇敬,让真情“尽在其言中”。 三、课外升华,用“情”展现。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短短的课堂教 学时间内也许难以完全做到,课外的学习辅导就应该弥补这一缺憾。课堂教 学后可安排我心中的邓小平爷爷的短文写作、继续学唱歌颂邓小平爷爷 的歌曲、举行“颂伟人”诗歌朗诵比赛、开展“邓小平爷爷图片资料展”等活动,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尽情诉说的基础上再在活动中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 一片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