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7006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 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

2、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

3、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 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

4、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2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 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

5、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洲,不适用于中 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

6、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 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7、,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3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 分)分)4.指出各句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

8、蒙矜育。 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之二虫又何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闹者。 夫晋,何罪之有。6.比较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奉宣室以何年 老当益壮 处涸辙以犹欢 穷且益坚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 ,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小题(小

9、题(19 分)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4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 ”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

10、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 ”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

11、之义,名之曰“日格子”。(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躬课农桑 督促B卒奏寝其事 搁置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会诸生于学宫 受知于李东阳B杖巫而遣之 宝三岁而孤C宝至京,绝不与通 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D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

12、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5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5 分)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5 分)(三)古代诗歌阅

13、读(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分)书 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2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13简析这首诗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6 分)(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每空分,每空 1 分)分)14.1) 滕王阁序 “ , ”一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2)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 , ”包含着消极的思3) 逍遥游中的“ , , ”一句道出了“逍遥”的最高境界。4)写湘君等待湘夫人,而湘夫人没有如约而至,湘君只得无可奈何

14、的离开,离开时湘君6用“ , ”这句话来自我宽解。5)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 诗中用“ ” 此句诗描绘了诗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情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15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15-17 题题(15(15 分分) )鞋 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

15、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 ”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