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7001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晋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一、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指点江山,_,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3)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4)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 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鲁迅

2、记念刘和珍君)二、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6 分)按要求完成下面单选题(共 8 题,每题 2 分)2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秦王必说见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朝济而夕设版焉。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张良出,要项伯。失其所与,不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A B C D 3.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 若属皆且为所虏4. 下面句子按句式归

3、类正确的一项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夫晋,何厌之有 欲呼张良与俱去 以其无礼于晋 毋2从俱死也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是寡人之过也 沛公安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 B/C/ D/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常序应当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C 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而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烛之武秦师出自于战国策 。D “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4、“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 汉书 后汉书和三国志 。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哺(p)育 桀骜(ji o) 拙劣(zhu) 殒身不恤(yn)B 吮吸(yn) 笑靥(y) 漫溯(shu) 长歌当哭(dng)C 蜚声(fi) 踌躇(ch) 赁屋(lng) 叱咤(ch)风云 D 忏(chn)悔 喋血(di) 绯红(fi) 妄自菲薄(fi) 7.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泥淖 浸渍 白碧微瑕 没精打彩B廖廓 竟相 不伦不类 不可理喻C脉博 攒射 鞭辟入理 虚无缥缈D不惮 黯然 金碧辉煌 历尽沧桑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种首饰

5、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B、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C、热烈的掌声之后,主持人赞叹道:你的发言太精彩了,真可谓有抛砖引玉之效啊。D、季初的运动员在晋江市中心学生运动会上,不孚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9. 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3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三、文言阅

6、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

7、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

8、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视作B当举群相送耳 举:全C求市未能得 市:集市D使人耽之若是 耽:沉迷11. 下列各项画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4A以女妻之 烹以待之B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C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便有终焉之志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

9、,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D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13. 断句:用“/”号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3 分,共 6 处)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每小题 3 分)(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10、。(3 分)(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3 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 分)四、诗歌鉴赏(6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减字木兰花 苏 轼5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5.(1)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3 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世人的告诫。 (3 分)五、现代文阅读鉴赏(23 分)(一)课内散文阅读,完成 16-18 题(9 分)我已

11、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6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 (2

12、分)A竟至 竟会 竟会 B竟会 竟至 竟能C竟能 竟会 竟至 D竟至 竟能 竟会17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因为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B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C因为痛苦、愤怒到了极点而说不出话来。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18文段中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2 分)6答: 结合文段,说说对文段中划线语句含意的理解。 (3 分)答: (二)课外阅读题,完成 19-21 题。 (14 分)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

13、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 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刘文典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