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86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民乐一中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张轩铭 赵 贤 本试卷分 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务必在答题卡规 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非选择题(第卷 814,第卷 2022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67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2、 题。 (每小题 3 分)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 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 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 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 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

3、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 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 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 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 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 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 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

4、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 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3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 3000 万,汉 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 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 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 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

5、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 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2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 “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那么,东方 民族的含蓄

6、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 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 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 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 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 “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

7、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 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2 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 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 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

8、,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 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 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 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 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 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

9、其疽,何哭为?”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 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3A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附 B鲁卒以为将 卒: 士兵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过:指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B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夜缒而出 C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D乃以为西河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

10、无礼于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6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3 分)( ) 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其母死,起终不归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 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

11、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 段,因此非常痛恨他。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 译文:_(3 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分)(荆轲刺秦王 ) 译文:_(3 分) (3)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文: (4 分)9.默写填空:( 10 分,每空 1 分) (1)漫江碧透, 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沁园 春长沙 )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_,远了,_,走尽这雨巷。 (雨巷

12、 )(3)那河畔的金柳, _;波光里的艳影, 。 (再 别康桥 )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_,不知;_,不武。 (烛 之武退秦师 ) (5)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6)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白 梅王 冕4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 隐九里山。 10.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4 分)11.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三、选考题(选做

13、其中的一篇,若两篇都做,只默认甲篇)(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父亲的影子陈永林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 不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一条给我吃。 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他们都问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我说: “不知道。”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 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头的小孩。他们都不还手。 父亲也总骂我,说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我手里了。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 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

14、” 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母亲也劝我,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 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觉都睡不安稳。尤其是刮 风下雪的冬天,得从热窝子里爬出来去给人家看病,真是活受罪。 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 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 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 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 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我们 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比镇上多。但玩要钱,吃也要钱,身上的钱花完了,我 们只有铤而走险地偷。 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那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里人知道我们 做小偷儿的事,都跪下求他。他仍报了警。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我的脸,说:“你不是 陈医生的儿子吧?”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是,他是陈医生的儿子。”警察来了, 那人给警察一个劲儿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儿, 误会了。警察便走了。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你们走吧。今天放过你们是看陈医 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 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他便来我家了,给我药,还给我打了针。”那男人竟 然掉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