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897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的觉醒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

2、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3、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

4、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2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所

5、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一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B人的觉醒通由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这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的。C人的觉醒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

6、前进的音响。与其他领域相比较,这种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D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突出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诗篇深藏在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表现出魏晋诗人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地追求。B正是在对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即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形成魏晋诗人的核心人生观。C在魏晋诗人看来,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

7、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有些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D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而魏晋诗篇之所以对这一命题的咏叹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是与魏晋诗篇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的态度和观点。B魏晋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C

8、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产生了人的觉醒。3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了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正是因为有人的觉醒。【答案】1A2C3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

9、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

10、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4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注】按堵:安居。驻跸(b):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湫(jio)隘:低洼狭窄。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B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C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D舟楫病之

11、 病:担忧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

12、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C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4 分)(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6 分)【答案】4D5C56A7(1)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

13、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得分点:王师、翕然、相属、于道各 1 分)(2)陛下亲自实行节俭,来给天下示范,但是显贵的近臣奢靡,一点不知道改变。(得分点:躬、履、示、贵近、殊、革各 1 分)【解析】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 病:以为困难。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

14、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分析:原文标点为“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

15、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6试题分析:A“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错,应是“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1)关键词 王师:朝廷军队。 翕然:一致。相属:相,表示递相承接。属,跟随。 于道:在路上。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2)关联词 躬:亲自。履:实行,执行。 示:示范。贵近:显贵的近臣。殊:极,很。革:改变。注意:关键词与“大意”6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

16、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