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82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甘肃省嘉峪关一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达 1.67 亿,我国事实

2、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

3、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

4、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B. 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

5、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 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A.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B. 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C. 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

6、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D. 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古诗文阅读(4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7、(19 分)聊斋志异雷曹蒲松龄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 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 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 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 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 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 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

8、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 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 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 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 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 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 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 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

9、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 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箝天上,如 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 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 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 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约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 “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3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

10、时久旱, 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注估舟:商船;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飗飗然:微风吹动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兼:超越 B罪婴天谴 婴:遭受 C食则啖嚼无算 算:计算 D约望故乡 约:约略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 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数入数出,列货满舟 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以器掬水,遍洒云间 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平子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子染病

11、而死,乐云鹤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自己虽未能参与行雨,但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5 分)(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12、!(5 分)(二)古代诗词阅读(11 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孤雁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 ,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2)矰:zng 短箭。缴 zhu:系箭的丝绳。8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 ,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6 分)9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 生感受?(5 分)4(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4 分,

13、每空 1 分)(1)五更鼓角声悲壮,_。 (杜甫阁夜 )(2)江天一色无纤尘,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会桃花之芳园,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5)_,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 )(6)子曰:“岁寒,_。 ”(7)子曰:“_,则远怨矣!”(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_。 ”(9)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0)子曰:“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在

14、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打“”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 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 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 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

15、可不是这样。她 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 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 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 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 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 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 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 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 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 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 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 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