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 导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6899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1 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1 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1 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1 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1 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1 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1 导论)(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工商管理学院 2009年6月制作者 陈刚陈刚(1973-)浙江金华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2003)浙江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三层次人才(2005) 浙江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研究领域: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法经济学、区域经济; 荣誉:2007-2008年度校优秀班主任; 2007-2008年度校三育人先进 个人。课题及论文: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课 题1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篇获浙江 省经

2、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主讲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本)、中级微观经济学(研)、宏观 经济学(本)、经济法(本)、制度经济学(本)、产业经济学(本/ 研)、产业组织理论(研)、研究方法论(研)。制作者简介第一章 导论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经济(1)利益; (2)节约: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2、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决策)与利用的学问。资源的稀缺性权衡折衷人类欲望的无 限性和多样性冲 突资源的最优 配置与利用微观 层面宏观 层面(选择)(配置)(利用)(决策)莱昂内尔罗宾斯: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An Essay on the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

3、nomic Science ),1932年。罗宾斯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 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 学的用武之地。3、什么是资源?资源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 手段或者物品。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重要的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 源基本上有三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资源与要素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时,它又被成为生产要素。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 土地 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生产四要素: 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

4、企业家才能 Ev资源稀缺(有限) Scarcity v稀缺性是个绝对、也是个相对的概念。 v绝对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稀缺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4、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 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 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 著作

5、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 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人的欲望(需求)是无限的5、经济学解决四个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配置二、经济学的产生1、时间: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2、演变:重商主义(1617世纪,英国托马斯孟;法国德孟克 莱田)古典经济学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现代西方经济学(PaulKrugman;科斯;Williamson;张五 常; )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鼻祖 。苏格兰 人。 主要著作:国富论1768-1776 主要思

6、想: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劳动分工。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 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 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 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 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 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 造不出来。”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

7、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 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 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亚当斯密认为,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 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 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 ”)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 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

8、入伊顿 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 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 1905 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 学。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的出版在经济学上来说是开创性 的,也是随后宏观经济学得以发展的主要思想源泉。凯恩斯的思想后来形成了资本 主义改良性质的主要思想体系,即凯恩斯主义,及其流派,凯恩斯学派(Keynesian School)。其追随者也随后被称为是凯恩斯主义者(Keynesian)。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

9、 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当今世 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凯恩 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1947)美国诺贝尔经 济学奖第一人(1970)。 代表作:经济学(第1版,1948) , 经济分析基础 (1947),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 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 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 新社纽约2009年12月13日电(记者 魏晞)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 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

10、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 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 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 ,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 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 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当天在报道中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 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 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 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 马首席

11、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 济学家。萨缪尔森自一九四0年以来一直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逝世 令许多昔日学生和友人唏嘘不已。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 德十三日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 经济古希腊文的原义家庭管理n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经济论 实为家庭管理“庄园经济学”n古汉语的含义为:经邦济世或经世济民 ,有治理国家 、拯救庶民的意思。“经济”一词的词源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莱田1615年 发表献给国王和王 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创造了“政治经济学”一词。n“政治”一词古希腊文的原义:n“国家的或社会的”n1767年,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出版

12、政治经济 学原理研究。此后,经济学家们大都采用政治经济学这一 名称。n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西方微观 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名著经济学原理出版。 从此, “政治经济学”才逐渐被“经济学”所取代。“政治经济学”一词的词源: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u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u(居民户、厂商) u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uResource allocation u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u(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u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u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四、微

13、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1、概念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 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 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市场出清: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flexible),能使需求和 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 求。 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经济人是利已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 利益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 1)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2 2)完全理性)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个体的最优化行为行为(3 3)完全信息)

14、完全信息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见:下页“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2)微观经济学的逻辑线索消费者 效用决定的 偏好或者无 差异曲线厂商 生产函数把 投入和产出 联系起来咖啡、茶、糖 等的价格和数量 S D产品市场劳动的工资、 土地的地租、S D资本的利息和数量消费者的需求厂商的供给要素的供给要素的(引致)需求$要素市场图1-1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2)微观经济学的逻辑线索PQDSPPQQDS消费者行为效用最大化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生产者行为利润 最大化成本论收益需求状况市场结构论生产论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均衡价格模型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15、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五、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1、概念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 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n 两者互相补充 n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六、经济学的用途1、成本、收益(价格)分析2、均衡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局部、一般)1、训练思维,提升智力、洞察力、分析力;

16、2、经世致用。3、揭示变量之间的稳定联系(模型化方法) 4、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七、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 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要作好 坏的评价)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 问 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way things are)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Normative vsvs positive economics positive economics 实证分析过程示意图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 1、定义:对所分析的变量规定出 明确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 以测量的变化的量,如价格、 成交量等,包括内生变量和外 生变量。) 2、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