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293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屯溪一中屯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物 理理 试试 卷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 4 分,选择不全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

2、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 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变化的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 t=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 t=2s 前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在 t=2s 时,物体回到了原点,即出发点5正在匀加

3、速沿平直轨道行驶的长为 L 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度为 L 的桥车头驶上桥时的速度为 v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v2,则列车过完桥时的速度为 ( )A. B.v1v2v12v222C. D.2v22v122v22v126.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速度为 v,位移为 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 t=0 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7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末速度为 vt,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 )Ax vtt /2 D无法确定8在轻绳的两端各系着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

4、阳台上,放手后两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 t;如果人站在四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 t,则 t 与 t相比较有( )Att D无法判断9一初速度为 6m/s 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受到力 F 的作用产生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当它的位移大小为 3m 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 )s、A、63 s、B、63 s、C、323 sD、32310物体以速度 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 A、B 两点,所用时间为 t,现在物体从 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1),到某一最大速度 v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

5、),至 B 点速度恰好减为 0,所用时间仍为 t,则物体的( )Avm只能为 2v,与 a1、a2的大小无关 Bvm可为许多值,与 a1、a2的大小有关Ca1、a2须是一定的 Da1、a2必须满足a1a2a1a22vt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每题每题 4 分,共分,共 20 分分)1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前 1/3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后 2/3 位移内平均速度为4m/s,则质点在全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 _m/s。12.某一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 1s 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 9/25,则塔高为_ _ m。 (g=10m/s2)13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

6、度为 v 时,3其位移为 S。它的位移为 S/3,所用时间为 t1 ;当它的速度为 v/3 时,所用时间为 t2。则t1t2= 14.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交流电的周期为 0.02s。下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 0 点开始,每 5 个计时时间间隔取 1 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 0 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x13.0 cm、x27.5 cm、x313.5 cm,则物体通过 2 计数点的速度 v_m/s,运动的加速度为_m/s2.15用自由落体仪(如图所示)测量重力加速度通过电磁铁控制的小铁球每次从同一点 A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并遮断两个光电

7、门 B、C,从而触发与之相接的光电毫秒计时器,每次下落,第一次遮光(B 处)开始计时,第二次遮光(C 处)停止计时,并可读出相应的 B、C 两处位置坐标在第一次实验过程中,计时器所记录的从 B 至 C 的下落时间为t1,B、C 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 h1,现保持光电门 C 位置不动,改变光电门 B 的位置,再做第二次实验在第二次实验过程中,计时器所记录的从 B 至 C 的下落时间为 t2,B、C 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 h2.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 g 的计算公式 g_.三、计算题三、计算题(16、17 题各 9 分,18 题 10 分,19 题 12 分,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8、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 (9 分)加速性能是汽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某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 t=3 s时间速度达到 v=15 m/s在这一加速过程中,汽车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6 s 内汽车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3)第 6 s 内汽车的平均速率417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每隔 60 米就有一电线杆,汽车通过第一根和第二根电线杆用了 5s,通过第二根和第三根电线杆用了 3s,求汽车的加速度和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18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 A

9、 和 B 相距 x ,A 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 v0 、加速度为 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 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 A 车的初速度 v0 满足的条件。19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 40 m 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 4.0 m 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 6 s求:(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2

10、)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取 g10 m/s2)5屯溪一中屯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考试答案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1 _4.5 _m/s。12. _125_ m。 (g=10m/s2) 13 3 140.525 1.515 g 2h2t1h1t2t1t2t1t2三、计算题(16、17 题各 9 分,18 题 10 分,19 题 12 分,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11、位。)16 解:(1)加速度22/5/3150smsmtva (3 分)(2)6s 内汽车加速的位移大小 mmt ax906521 2122 (3 分)(3)第 6s 内的位移 mmmtat ax5 .2755216521) 1(21 212222(1分)第 6 s 内汽车的平均速率 smsmtxv/5 .27/15 .27 (2 分)17解:设汽车加速度为 a,通过第一、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V1、V2。X1= X2=60m t1 =5s; t2 =3s.则有: V2 = V1 +at1 - X1=v1t1+at12- X2=v2t2+at22-解得 a=2m/s2; V2 =17m/s. -18解析:题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答案DBCC BDCAAABCAD619解析:(1)设全过程下落高度为 h,历时为 t;自由落体阶段下落高度为 h1,历时t1,末速度为 v有:h1 t1 对后阶段匀减速运动,有:hh1 (tt1)v2v2联立上两式解得:vm/s12 m/s 所以,h1 m7.2 m2ht2 366v22g1222 10(2)对后阶段匀减速运动的逆过程,有 hh1 所以 a v22av22hh11222 367.2m/s22.5 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