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046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 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A B C D 2有关专家认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只是有几颗核弹,不仅是 GDP 的排名,还 要看不断前进的、最吸引人的文化是不是

2、在中国。以上观点 A认为文化感召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 B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C看到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D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3. 跨越 50 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 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 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能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A. B. C. D. 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

3、讲人让听众写下与 自己关系最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 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 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5.“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 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

4、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6. 2012 年是中国农历龙年。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 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A. 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 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又源远流长 D. 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而且求同存异2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 主线,彰显“教育优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 性作用A B C D 8.“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 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这说明,作为 节日文化,春节 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 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A. B. C. D. 9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大屏幕上,一群中国人正在中国红的底色中,向着熙来攘往的路人 微笑,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集纳了来自中国的 59 个人物,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

6、国。这一做法有利于 A促使世界认同中华文化 B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C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10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通过调动一切视听手段,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方 式,把历史的细节带进现实。节目别具一格的讲述风格深受百姓喜爱,开创了科教栏目的 新样式。这体现了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B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 D文化创新源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11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不仅为城市生活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 的元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之所以称呼 农民工是城乡新文化的创

7、造者,是因为 农民工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繁荣发展城乡大众文化 农民工推动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A B C D13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 C D 14.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把“熊猫”叫“猫熊” , 把“公共汽车”叫“公车” ,把“窝

8、心”解释为“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3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5.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 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16.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 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 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

9、的共鸣。这种共鸣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 172012 年“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撷取燕京八绝 、传统古琴、扎燕风 筝制作等数十项目,采用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及实物、图文、视频等方式,尽显老北京的 文化韵味。 “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载北京文明的演进历程,呈现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 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借鉴中逐渐走向同一 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北京文化的个性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 B C D 18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

10、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要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A B C D 19据统计,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13 亿,其中微博账户数量超过 32 亿,社会进入 web2.0 的微博时代。但微博为谣言搭建了“裂变式”的传播通道,谣 言的危害性和破坏力成几何级倍增。为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作为政府要 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B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 C “守土有责” ,积极

11、承担社会责任 D规制网络传播内容,限制微博的使用 20.“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 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 大步。 ”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 A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不断提升文化修养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21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4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

12、培育“四有”新人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 B、 C、 D、 22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新大型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 主义网正式上线。建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依据是 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传播爱国主义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B、 C、 D、 23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 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个人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

13、业 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不动摇 A、 B、 C、 D、25国务院将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之所以要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是因为此举有利于政府 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 提高执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便于接受公民的监督,打造廉洁政府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本卷共 4 个题,共 50 分。26我国东南两面濒临辽阔的海洋,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海洋文化具有海纳百川、重 商崇利、敢于冒险和善于创新的积极特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通过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 海洋文化研究工程等,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创造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

14、和海洋文化发展模式, 努力把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成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海洋文化对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意 义。 (11 分)27材料一:瑞典文学院将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评奖委员会认为,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 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 现状。5材料二:莫言始终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 得了卓越成就。他的

15、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 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 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一,谈谈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6 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莫言的成功对我们促进文化创新的启示。 (9 分)2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敬德保民” 、 “自强不息” 、 “以和为贵” 、 “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 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