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79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铜陵市一中、安庆一中铜陵市一中、安庆一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 感的第一要素。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 ,钟表的“滴答” 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 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人类

2、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 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 的心理需求。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 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 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 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 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所以,关键不在于用

3、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 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 )的声音情有独钟。像“中国 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 PK 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 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这种有序的不同音 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 。 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 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 的意境。 所以,人类对于乐音,存在着听觉

4、上的自然属性需要,也存在着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它们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这个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 声音的刺激时,会下意识地对后面的声音产生期待感当出现一个紧张急促的节奏时,会 使人焦虑不安,从而对平稳,和缓的节奏产生期待;当出现一个不和谐音时,会使人产生 紧张或压抑,从而产生对和谐音程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声音符合期待,就会使人产生满足 感,紧张的心理便会得到缓解或释放,人们有时又期待这种带有紧张感、不安感的体验, 但过度紧张又使人产生不快,于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使紧张心理缓解,得到释放,重新达 到心理平衡。再比如,无论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在即将结束时,必须要给听众一个

5、完成 感,通常采用的手法或是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以强收尾;或是逐步减弱, 在一种渐行渐远的状态中结束全曲,总之,要让听众得到一种对完整作品的判断和把握, 否则听众在心理上就会有缺失感,没有获得一种满足的体验。美好的声音就是在这种紧张 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之中不断完成的,并给人带来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家欣德米特说过:“音乐无他,张弛而已。 ” 1、与“乐音”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乐音要有基本的音高范围,声音除具有节奏性、有序性外,还要有丰富的变化。否则, 就不具有美感。2B人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和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共同在人类听觉

6、本能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 响的结构状态。 C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固然很重要,但乐音还要能运用某种声吝恰当地表达出 入的内在情感。 D美好的声音能给人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它主要是在紧张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 与平衡中完成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一段从乐音的节奏人手,说明了乐音为何能让人产生美感,而有节奏的声音没有美感, 还会给人带来厌烦感。 B第三段以“中国好声音”和宗教音乐为例,说明有序的不同音高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 这是人的听觉自然属性决定的。 C第二段以“中国好声音”袁娅维、平安的声音为例,说明正由于人心理需求的复杂性, 才决定了声音的

7、多样性。 D这篇文章从声音的形成、乐音的特点、听觉的自然属性、人的心理规律等角度,说明了 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中国好声音”节目里的袁娅维和平安分别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唱法赢得好评,说明 人们对乐音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 B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用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 境,说明协和的声音能产生美感。 C音乐家欣德米特昀“音乐无他,张弛而己”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紧张急促的节奏和平 稳、和缓的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D歌曲或乐曲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和逐步减弱的手法,这样

8、 听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有缺失感了。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 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 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 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 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 “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

9、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 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 “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 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 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 游无事耶?”沆日: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 亲,旦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

10、未以为然。沆 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 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 之远,叹日:“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 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3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 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

11、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 蒐:(su),同“搜”。 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B同知贡举 知:执掌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3 分)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其议遂寝 李文靖真圣人也 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

12、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 或者劳民伤财。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 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5 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

13、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 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8、“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 分) 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 (6 分)(1)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 (2)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3)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 (4)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 (5)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 ) (6

14、)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 (7)人生得意需尽欢, 。 (李白将进酒 ) (8)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4三、(2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 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 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 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 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 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 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 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 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