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3998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试题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湖北省襄阳市 2012-2013 学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 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2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 同席,不共食。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

2、是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3战国后期,法家思想成为秦王赢政治国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符合其治国理念的是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 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A B C D 4 全球通史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 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 化遗产。 ”下列语言文化中,能体现此观点的有“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鸡犬

3、之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 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A B C D 5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 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工商皆本” “心即理也”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循天下 之公”A B C D 6朱熹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使理学 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还编著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语言、 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可以看

4、 出朱熹对理学的重大贡献是A把理学独尊化、官学化 B把理学与科举紧密联系起来C把理学具体化、通俗化 D把理学与佛道思想有机融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天下“定于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7右边方框中所列思想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社会责任 国家统一 改革精神 崇尚致用A B C D 8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 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 ”这表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国时期教育发生根本变化C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D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29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

5、传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 “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表明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 历史循环论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 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 10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 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 ,没有说改良 ,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 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 命时期 11大学生就业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

6、 1950 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 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 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 1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 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 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 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

7、具有制 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1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 点的表述,正确的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A B C D 15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 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A B C D 16德

8、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 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 明了。 ”他们的评价是针对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 自由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 开明专制 171525 年 7 月,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婚礼不在教堂,而在路 德的住所举行。路德结婚的消息传到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这说明马丁路德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教称义”的主张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

9、与罗马教会平等 18在某班开展的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有同学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 的是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18 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启蒙运动的“自由” “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A B C D319康德说:“Saper 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Sapere aude!”的含义 可能是A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 20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

10、由;或者 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 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其核心观点是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21中国的思想,最早源于自然的精神,而西方的思想,则多注重于思想本身,或对人自 身的思考。下列思想中,不能体现此区别的一项是A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D “既然原因有多种含义,那么,同一事物就

11、有并非出于偶然的多种原因” 22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A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B “人非工具”启蒙运动C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D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2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18 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 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 言书”主要是因为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4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

12、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 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有力地打 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25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通常变现实为幻想,表现 出人物无逻辑顺序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一种亦幻亦真的特色。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 该评价最为相似的是A 向日葵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拾穗者 D 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5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31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5 分。共 50 分。要求:分

13、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紧扣题意, 条理清楚。 26 (15 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 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材料二 (1903 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 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 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1982 年 5 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4“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

14、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 ” 陈功家庭革命 材料四请回答:(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 ,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 分)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 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 分)结合时代背 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 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老龄问题”?(2 分) 27 (20 分)习近平总书记作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的讲话,中西方交流和中华文化复兴再次吸引人们的关注。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 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 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5 分)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 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 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