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58246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复习课件篇章回顾 5. 鲁迅自传(鲁迅) 6.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7. *第一千个球(贝利) 8. *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 鲁迅自传回顾 复习重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 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 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理解自传和 小传的特点 鲁迅自传回顾 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鲁迅自传回顾 结构

2、及相关内容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简要叙述了作者从 1881年至1930年的经历。这些叙述看似平 淡,却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第二部分(第4段)自述创作成果。鲁迅自传回顾细节回顾 1. 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 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 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 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 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鲁迅的童年过得

3、怎样? 参考: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 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 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 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 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 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 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 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 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参考:俗话说:“便宜无好货

4、”,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 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 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 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鲁迅自传回顾5.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 ,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 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 的人?)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 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

5、到体质 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 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 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 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 土。 6.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 参考: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 冲右突。 7. 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明确鲁迅在 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鲁迅自传回顾传记的特点 1

6、. 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 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 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 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 短小精悍; 不铺陈细节; 语言简洁严谨。 2.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 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详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 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 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 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

7、 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 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参考: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积蓄(x) 韶山(sho) 慷慨(kng ki ) 懒惰(du) 恫吓(dng) 驯服(xn) 把柄(bng) 隋唐(su) 晓谕(y) 耸听(sng) 遏止() 钦佩(qn) 沮丧(j) 膳宿(shn) 赚钱(zhun)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词语积累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资本: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暴躁: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8、。 慷慨:大方,不吝啬。 接济:物质上的援助。 施舍: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出家人。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 懒惰:不爱劳动或工作。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仁慈:仁爱慈善。 辩证:辨析考证。 竭力:尽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新闻记者 ,他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尤其是关于中国 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写 的几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曾连续再版,并 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有力地促进了 世界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了解,使中 国人民为争取进步的斗争获得了世界广泛 的同情和支持。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 毛泽东

9、简介 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 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 )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 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 工作文选里。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 文体、思路、主旨 本文是一篇传记体文章,按照时间顺序, 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些精彩片断, 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 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特见解的 少年毛泽东的形象。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回顾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

10、1),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一层(48),少年毛泽东十岁到十三岁时候的经历:在小学堂 ,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在家里,和家中的其他人 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 第二层(919),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时候的经历:他公开 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 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读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 第三层(2021),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候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 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 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11、第一千个球回顾 字音及词义: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滂沱 :形容雨开得很大。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 待。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天分:天资。 恶习难改:(赌博、吸食毒品等)坏习惯很难改掉。 第一千个球回顾 关于作者 贝利,身高1.74米,原名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 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0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 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 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 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

12、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 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 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功勋卓著, 成就非凡, 1977年10月10日,美国宇宙队为球王举行了盛大告别赛 ,赛后,贝利在队友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结束了 非凡的绿荫生涯。第一千个球回顾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把两个片断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贝利 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 质,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 不开的 第一千个球回顾文章脉络 文章的大标题是“第一千个球”,另有两个小标题:“第一千个球”和“慈 父与恩师”。 “第一千个球”的主要内容是:全世

13、界的球迷都在欢呼贝利踢进第一千 个球的时候,贝利也为这件事而高兴,为创造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 但当巴西报纸的头版把贝利进了一千个球和美国宇船航员康莱特、比 恩第二次登上月球的新闻并列刊登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想到 “不只一次而是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 重要得多”。 “慈父与恩师”的主要内容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 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了过去,好像朋友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 ,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 办。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 。 第一千个球回顾 写作方法 1.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14、 2. 写人的多种手法。 3. 用细节生动形象地写人。 4. 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第一千个球回顾 难句解析 我把半截烟往地上按,脸都吓白了:“天呀!回家 后够我受的了!” 一个同伴嘲讽说:“有啥可受的?他没看到你吸烟 。”另一个又说:“要是他看到了,现在你也不会 坐在这里了。他早就拧着你的耳朵拖你回家了!” 头一句是直接描写。通过“我”的动作神态、语言 表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的严格、细致;第二句是侧 面反衬,表现了父亲教育孩子的技巧,对孩子自 尊体贴入微。 少年爱因斯坦回顾 需掌握字的读音 僻(p) 棕(zng) 暇(xi) 涓(jun) 钝(dn) 怡(y) 怯(qi) 腼腆(min tin

15、) 遏() 烁(shu) 脊 (j) 少年爱因斯坦回顾词语积累 沉静:(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 孤僻:孤独怪僻。 匀称:均匀。 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对人处事的态度。 闲暇:空闲。 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幽静:幽雅寂静。 灵巧:灵活而巧妙。 迟缓:缓慢。 少年爱因斯坦回顾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名物理学 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 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 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 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 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 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 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 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 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