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1889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9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路与方法(李可东莞)(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路与方法 (李可)(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 没有成功, 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 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 精确到分子水平, 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 )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 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

2、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 表明医学的出路, 不在西方而在东方! 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 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 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 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

3、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 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 可以囊括百病, 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 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 濒临灭绝境地。 怎样使我们的国魂与医魂归来,重整雄风

4、,再创辉煌,实现伟人毛泽东“ 中国的中医要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首先做出贡献” 的遗愿。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彭子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学彭子遗书,要彻底洗脑, 鉴别古中今医家之是非,逐渐走出误区与迷阵, 只有脱胎换骨,才能回归经典 从两千年之前,从头学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解剖自己,告别过去,重在实践!以下谈我 52年的医路历程,重点是学习伤寒的一些体会。一、思路与方法(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 (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

5、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 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 。彭子叫作 “ 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破格救心汤。(二)、伤寒

6、心悟1、一部伤寒论, 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误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 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 一点真阳将亡,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 “ 伤寒之理路, 只,表里寒热 ? 四字。即可贯穿 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 (中气、营卫、 脏腑)而已。否则 113方竟成 113个

7、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 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但要循序渐进, 万不可跳跃式的浅尝辄止, 务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后反复实践、领悟,必可成功!2、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 三阳统于阳明, 三阴统于太阴, 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 中气者人之本气也。 万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

8、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 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3、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4、引申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5、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沉寒痼冷顽症,

9、一切肿瘤皆此因。 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 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 当遵内经:“ 善治者,治皮毛 ”“上工治其萌芽 ” 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6、“ 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一部伤寒论, 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 24方,附子 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7、近两个世纪,火神派的诞

10、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圆运动古中医学的出世, 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 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使古中医学无敌于天下。二、攻关记实(一) 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脏病,小儿川崎病,世界罕见心脏病,癌症晚期并发三衰;这一系列的病, 现代医学经过近二百年的努力,没有解决。结论是不可逆转,起搏器、搭桥、做支架、更换瓣膜,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死于心衰。 全球每年死于各类心脏病的病人接近一千万。心脏病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中医在张仲景、孙思邈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心衰的急救与病

11、后康复。但这些宝贵的遗产由于传承断裂而失传。我从1959年开始到 1961年三年内,开始对心脏病攻关。 三年内共治 7例,有5例无效死亡, 1例存活四个月,最后 1例治癒后活到 76岁,健康生活 30年。从1961年到现在四十九年间, 共治各类心脏病人 2万例以上,其中有 1千例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救活后基本康复。 因此,在器质性心脏病领域, 中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完全的成功! 这不单是中国人的事, 假使外国的同行, 能够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则得救的将是全人类!我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方便是破格救心汤。本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 由炙草、干姜、制附片、高丽参、生山萸

12、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由于方中重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因名破格。针对一切心衰垂死病人,全身功能衰竭,表里、三焦、五脏六腑被重阴所困,生死系于一发,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大毒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 为什么要加生山萸肉和三石?因为四逆汤只能回阳于将亡未亡之际, 而不能固藏于永久。 救活的心衰病人不久又发生更重的心衰而死。 后读张锡纯氏著作, 得知人元气之脱, 先脱在肝。肝为生命的萌芽,属六气中的厥阴风木之气,善动而疏洩。又名相火、雷火,(元阳为龙火)。内经定位“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 。相火之位在下,在水之中,即

13、为坎中一点真阳。当下焦水寒,逼阳上浮、外越之际,龙未动,雷先动,故亡阳症最早出现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窜,喘不能续,势危欲脱。这即是肝风动,元气将脱之兆。张氏创来复汤 (山萸肉 60 生龙牡各 30 生杭芍 18 野台参 12炙草6)以救肝之脱。张氏指出:“ 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 凡人阴阳气血将散者, 皆能敛之。故为救脱第一要药。”“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 。张氏对山萸肉特殊功效的描述,来源于实践。发诸家本草未发之秘。造福后世非浅。 可适用于一切心衰虚必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

14、尤为重要。从以上分析, 可知四逆汤只能救亡阳而不能救肝脱,阳回之后不能固;来复汤只能救肝脱而不能救亡阳。两者相合则功效无匹。这就是我在 60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过程。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张仲景先师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加入更使本方具有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神、复苏高级神经功能,从而救治心衰、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具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临证指要:本方可挽垂绝之阳, 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 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

15、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恍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 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大剂,一小时起死回生,三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应用本方,当心存救死扶伤之念, 严格遵循六经辨证法则, 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

16、初露, 隐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出现, 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中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或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液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极重症开水煮药,煮沸一刻钟后,边煮边灌,二十四小时连服3剂。附子的毒性问题:附子为药中第一大将,大辛、大热、大毒,驱寒毒,破阴凝,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无处不到,性如雷霆霹雳,有斩关夺门之能,破阴回阳之力。与川乌同用,如虎添翼,破冰解冻,无坚不摧。以炙甘草统之,甘缓补土伏火,得干姜之守而不走,山萸肉之酸敛,可上助心阳以通脉, 下温肾水以益火之源, 挽散失之元阳, 固下焦之阳根。故可救生死于顷刻。四逆汤之奥义便在于此。中医治病,以药性之偏,救本气之偏,少阴亡阳为大寒大毒,附子之大辛、大热、大毒,适足以破之。故悟出:对垂死的心衰患者,附子之毒,恰恰是起死回生救命仙丹!医圣立四逆汤,已阐明此理。且看四逆汤的组成与用法便知: 本方以炙甘草为君, 补土伏火以制附子桀傲不驯之性,药用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