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与小康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8516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与小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同与小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同与小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同与小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同与小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与小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与小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同与小康 礼记 在中山陵的 大门上,镌 刻着孙中山 先生生前题 写的四个大 字: “天下为公”。简介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 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 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 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 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 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 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 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 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简介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

2、或 小戴礼记。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 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 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 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 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 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 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简介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 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 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 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 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 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

3、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 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 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 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 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 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小戴礼记)内容大概可区别为通论、通礼、专礼三部分: 1、通论: (1)通论礼义:礼运、礼器、 郊特性、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 等六篇。 (2)通论与礼有关的学术思想:孔 子闲居、乐记、学记、大学、 中庸、坊记、表 记、缁衣、 儒行等九篇。2、通礼: (1)世俗生活规范:曲礼上下、 内则、少仪、深衣、玉藻等六篇

4、 。 (2)国家政令制度:月令、王制、 文王世子、明堂位等四篇。 3、专礼: (1)丧礼:奔丧檀弓上下曾子问,以 上四篇论变礼;丧大记丧服小记杂 记 上下服问,以上五篇是记丧制;大传 、间传问丧三年问丧服四制, 以上五篇是论丧义。 (2)祭礼:祭法,所记为祭制;祭义祭 统,以上二篇是在论祭义。 冠禮)、昏義( 婚禮)鄉飲酒義(鄉飲酒禮)射義(射禮) 燕義 (3)其他:冠义(冠礼)昏义(婚礼)乡饮 酒义(乡饮酒礼)射义(射礼)燕义 聘 義(聘禮)投壺(投壺禮)等。 (宴饮礼)、 聘义(聘礼)、投壶(投壶礼)等。 礼记之价值 梁启超言:礼记之最大价值,在能供 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 子

5、 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 一派 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的资料。 盖孔氏之学 ,在此期间始确立,亦在此期间而渐失其 真,其蜕变之迹与其几,读此两戴记 八十余篇最能明了也。大同君位:天下为公 诸侯:选贤与能 外交: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 也, 不必藏于 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政 治 社 会 五帝时期经 济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治安 小康 三代之英 君位:天下为家 诸侯:大人世及以 为礼 外交:城郭沟池以 为固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6、,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货力为己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参考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 ,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 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 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 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 ,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 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 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

7、 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 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 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 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 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 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 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 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 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 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 、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 。 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

8、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 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 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 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 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 ,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 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 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 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 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 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 ,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 。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 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

9、为小小的安定。”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 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 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 有人的天下)探究: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 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 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 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 、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 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 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探究: 2.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

10、面来说明“大同”社 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 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 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 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 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 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

11、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 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 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 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探究: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 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 ,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 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 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 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 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 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 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 盗贼横行,混乱不堪。探究: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

12、会的思想意 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 “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 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 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 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 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 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探究: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 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 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 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 长”,由

13、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 社会的关爱。 探究: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 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 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 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 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 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 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 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 ,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 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2.关于孔子及儒家的政治理想: 孔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总能触 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长叹生不逢时, 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14、,并竭力用实 际行动去身体力行。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 社会当中,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 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 敏感的人,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 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 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嚳,尧,舜) 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小康社会是“以礼治国” 的礼仪之邦,指夏、商、周三代。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孔 子在文中所描述的未必是历史的真实。但是,这当中展现 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种对人的生存 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阴险奸 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 浪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

15、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 同”社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礼崩 乐坏,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人们 还有理想可以追求。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 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 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 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 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 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 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 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 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 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 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 等无不构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 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展为“大 同”理想。“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 想化成分的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