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784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教材培训课 程 教 材 研 究 所 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八年级教材采用以时序为主、专题为辅的 叙述方式,勾画出文明的演进历程在具体的叙事方式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古今的叙事方式 在具体环节上突出内容的专题性教材结构史前时代文明的起源农耕文明时代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人猿相揖别人类的诞生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文明时代的前奏内容主题:以时间发展为主、空间分布为 辅勾勒出史前时代的概况。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概述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 述由猿人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北京人”的足迹站立起

2、来的祖先人类起源人猿相揖别意义:了解由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意义: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认识他们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先民的社会生活 先民的精神世界 古老的村落 精神家园 先民的生产活动 石镰与陶器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其他民族、地区中 华 民 族吉尔 伽美 什荷马 史诗 英雄史迹 黄帝 的传 说大禹 的传 说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炎帝 的传 说 意义:从传说故事中了解人类向文明时代过 渡时期所创造的文明成就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 园?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我们的行动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3、 解决问题 意义: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得了解,分析保 护文物古迹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 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 (重点突出政治文明) 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 (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早期国家的形 成 告别野蛮 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重点突出物质文明) 得天独厚的大 河文明 内容主题:文明起源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 化。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典型的大河文 明埃及西亚印度中国尼 罗 河 的 赠 礼新 月 形 沃 土印度 河与 恒河 的哺 育黄 河 与 长 江意义:了解四大文明的概貌、空间分布及其特 色,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 第二课 早期

4、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 摩亨佐达罗 二里头 王权神圣王权神圣 古代埃及法老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商王朝 分化的社会分化的社会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军队与刑法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夏商王朝 早期国家意义:通过不同区域的典型个案,从城市出现、王权神圣、分 化的社会、军队与刑法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态 。 第三课 告别野蛮 从刻画符号到象 形文字 标志人类文明的诞生 文字 宏大的工程和精 巧的技艺 展示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 工艺 古老的科学探索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社 会的认识 科技 宗教的奥秘 宗教 意义:通过文明起源时期文字、工艺、科技、宗教等 多方面的发展状

5、况,了解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 社会后的文化成就 。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 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 沧桑巨变:蓝田人家园的今昔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究 让事实说话:一项环境变迁的调 查 通过分析、总结与反思,形成正确人地观 文明的反思:有感于环境的变迁 提供资源、辅助活动 假如有条件 意义:辩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树 立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古罗马的民族特性:尚武精神 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雅

6、典 斯巴达对比:地理环境、工商业活 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 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西方文化之根西方文化之根 意义: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在政治、经济与文 化方面的基本面貌,以及它们对古欧洲古典文明的影 响 。 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日尔曼国家的兴起 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帝国的转变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基督教盛行西欧 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会性质的变迁 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 地位的思想 背景 经典构成 规模农奴 的生 活和 地位 特点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庄园 城 市 兴 起 手工 业行

7、会的 产生 城市 意义:熟悉欧洲封建社会的大体面貌,认识基督教在 西欧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和 行会制度的产生 。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 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伊斯兰教义 穆罕默德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创始与阿拉伯帝国 建筑自 然 科 学文 学 艺 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意义:认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的产生过程,了解 伊斯兰文化的特色及其影响 。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什么是宗教景观?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 不同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指导探究活动的展开 我们也

8、来试一试 意义:通过探究宗教景观的多样性,了解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影响 。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礼乐文明的确立 秦朝一统 宗法制度 分封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礼乐文明的确立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周天子威望大减 诸侯国进行变法 争霸 春秋五霸 (齐国为例) 战国七雄 (秦国为例)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 发展 文化 政治 经济 军事 秦朝一统 统一 文字 郡县 制

9、 统一 货币 修筑 长城 意义:了解从西周宗法分封制社会到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华文明的 根基和特色 。 第二课 汉唐盛世 削弱诸侯国势力 出使西域 新的大一统 独尊儒术 和亲政策加强监察 制度 对外 思想 巩固新的大一统 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少数民族内迁 三国鼎立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 帝国新政 贞观之治 完善科举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市民生活 盛唐气象 娱乐 饮食 娱乐 生活 书 法宗 教绘 画雕 塑书 法文 学 艺 术盛世文化 大运河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中国南北经济文 化交流 中国与西方各

10、国 的交流 意义:了解汉唐时期宏大的历史风貌,知道汉唐盛 世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宋 与 辽宋 与 金元 与 宋 辽 金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间的和战 农牧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坊 市 界 限 消 除夜 市 普 遍 出 现 交子商业 秧马农业 占 城 稻手工业 瓷器市民生活 娱 乐 生 活宋 代 诗 词 对 士 人 的 政 策 科 举 发 达 文人画 文人的世界 戏曲 火 药印 刷 术罗 盘 针棉 纺 织 技 术古代科技的典范 马可波罗 元代的对外交流 (以泉州为例) 开放与交流 意义:了解宋元时期农牧文化之间的交融,知道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 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什么?追寻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思考与讨论 提出话题,展开讨论 确定个案,进行探究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意义:通过探究传统节日,领悟传统节日的文化 内涵,从而正确对待传统 。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