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147652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后代,伟大祖国是我们的母亲。中华民族上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一般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它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七

2、大报告提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热爱祖国:第一,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首先必须热爱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祖国就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区域,父母之邦,是一个集自然,政治,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第二,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古语说:“民为邦本”,民是构成“民族”和“祖国”最根本的要素。邓小曾情真意切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第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文明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保持民族个性、弘扬民族精神的“摇篮”。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3、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第四,爱自己的国家。国家是指为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的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治机构。祖国与国家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通常包含国家,祖国的含义比国家更广。总之,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表现出来的。比如,秦皇岛统一中国之后,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则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在当代就应当表现为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爱国主义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未来国家消亡后,爱国

4、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仁爱为民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自沉汩江而死所表现出的的忧国忧民故事早己广为流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世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表明了一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气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商周开始,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戚继光抗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林则徐虎门

5、销烟,到邓世昌指挥官兵撞击敌舰,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正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发展。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江泽民说过: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爱国主义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我国有汉、满、蒙古、维吾尔、壮、高山族等56个民族。

6、早在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比较了各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史后曾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英国著名学者罗素也发出惊叹,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以及罗马帝国都灭亡了,但是中国都以持续性的进化生存下来了。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与古代领先世界先进水的科学发明有重大关系。从天文、地理到数学、物理,从金属冶炼到农田水利,古代科技总是走在世界前列。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7、。邓稼先,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原子弹的开拓、创始人之一,1999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维护祖国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爱社会主义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二是爱国主义应该提高到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爱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必须爱社会主义呢?第一,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所作

8、出的历史性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存在本质的联系.江泽民说过:“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最早提出“和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拥护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反对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

9、国主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运动、各种经济实体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融合、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普遍化的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依据:第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有权威性的代表者。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没有改变。西方某些大国把中国看作潜在的竞争对手,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不论他们对中国采取何种斗争策略,“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始终未变。但是,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政治、

10、文化一体化则是指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我们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1982年访华时,坚持有关香港的不等条约仍然有效,称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理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邓小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邓的谈话义正辞严,为香港问题的谈判定下了以维护国家主权为

11、前提的基调。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支柱;也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有:第一,团结统一。第二,爱好和。第三,勤劳勇敢。第四,自强不息民族精神还包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

12、族之林。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要以实践的眼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要以创新的眼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

13、的核心。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弘扬时代精神?第一,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第二,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总之,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弘扬爱国主义只有通过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实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内容都十分丰富,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呢?第一,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第二,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第三,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

14、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日战争时的自强精神,陈景润代表的科学精神。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国家的危难,因此,他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陈嘉庚认为:“今日国

15、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遂立志“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从1913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他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教师等,当时厦大就设有文、理、法、商、教育等五个学院十七系。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多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他一生为祖国教育事业捐款,临终前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陈嘉庚是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