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6727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二三定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要点疑点考点课 前 热 身能力思维 方法课 前 热 身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B.物体只有处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 有惯性C.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只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课 前 热 身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一定相等B.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C.只有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 小才相等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若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 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一

2、定不同课 前 热 身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C.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点疑点考点一、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 运动情况无关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越大, 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要点疑点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 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2.意义:(1)它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它指出了力不是使物

3、体运动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绝不能简单看成是牛顿 第二定律的特例4.牛顿定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得 出的要点疑点考点四、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F=-F要点疑点考点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 在两个不同的物体 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而平衡力 的性质不一定相同(3)作用力和反作

4、用力的产生是同时的,且同时消失、 同时变化,而一对平衡力,当其中一个力变化时,另一个 力可以继续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能力思维方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E)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受外力做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D.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E.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能力思维方法【例2】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情况中, 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C)A.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B.A对B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C.A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D.B受的重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要点疑点考点课 前 热 身能力思维方法延伸拓展课 前

5、 热 身1.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2N、3N、4N 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 是(ABC)A.0B.2m/s2C.4m/s2D.5m/s2课 前 热 身2.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受 合外力方向的关系是:(BD)A.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外力方向三者总 是相同的B.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 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C.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外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 方向可能和合外力相同,也可能不同D.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外力方向之间可 以成任意夹角课 前 热 身3.把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 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为

6、3N,g取10 m/s2,则 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BC)A.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要点疑点考点一、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 外力的方向相.要点疑点考点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题意选取某一物体作为研究 对象,往往是解题的第一要点2.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通过把研究对象隔 离出来(隔离法),抓住力的本质特征,按顺序分析受 力情况再弄清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分析的同时画出 物体受力及运动过程的示

7、意图要点疑点考点2.表达式:F=ma注:(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 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 质量成正比(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 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 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 一方向上产生的(3)为了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最好把公式写成 a=F/m.要点疑点考点3.选取正方向,列方程画好受力图后,要规 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力分解,然后 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4.解方程、检验.求出结果后,要养成检验的好 习惯,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或实际情况.能力思维方法【例1】跳起摸高是现今学生常进行的一项

8、活动 ,小明同学身高1.8m,质量65kg,站立举手达到 2.2m高,他用力蹬地,经0.45s竖直离地跳起, 设他蹬地的力大小恒为1060N,则他跳起可摸到 的高度为多少?(g=10m/s2)能力思维方法【解析】人要起跳,先是重心下降,用脚蹬地后重心 上升,在蹬地过程中人的受力为重力和地面给人的支 持力(大小等于人蹬地的力).由牛顿定律得:F-mg=ma,a=(F-mg)/m=(1060-6510)/656.3m/s2.由v=at=6.30.45=2.8m/s2.即为人离开地时的初速度.离地后人做竖直上抛运动,其重心上升高度 h=v2/(2g)=2.82/(210)=0.4m.故其跳起可摸到的

9、高度H=2.2+0.4=2.6m.能力思维方法【解题回顾】此题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的题型 ,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题关键是把生 活实际现象去抽象或转变成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 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再应用运动学公 式求位移.能力思维方法【例2】据报道,一辆轿车高速强行超车时,与 迎面驰来的另一辆相同轿车相撞.两车相撞后连 为一体,两车身因碰撞挤压,皆缩短了约0.5m, 据测算相撞时两车速均约为109km/h,试求碰撞 过程中车内质量为60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约 为多少?(运算过程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能力思维方法【解析】两车相碰时认为人随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 直到停止,

10、此过程位移s=0.5m,设人随车做匀减速 运动的加速度为a,初速为v30m/s,则有v2 =2as,得a=v2 /(2s)=302/(20.5)=900m/s2.对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设人受车的冲击力为 F)F=ma=60900N=5.4104N.能力思维方法【解题回顾】此题属于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 情况的题型.由题解可见,基本思路是由运动 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选择适当研究对象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受力即可.本题的一个难点是 要求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把撞车过程抽象为质点做匀减速度。延伸拓展【例3】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大小可调节的风力 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

11、小球孔径略大 于细杆直径,如图3-2-5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 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 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 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 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 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 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 需时间为多少 ?(sin37=0.6,cos37=0.8)延伸拓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题中将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在我们比较陌生的风洞 实验里,题目比较新颖,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及灵 活应用知识的能力(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质量为m. 小球在杆上匀 速运动时

12、,F=mg,得 =F/mg=0.5mg/mg=0.5.(2)设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摩擦力为f,小球受力情况 如图3-2-6所示,将F、mg沿 杆方向和垂直杆方向正交分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图3-2-6延伸拓展Fcos+mgsin-f=ma,N+Fsin =mgcos ,f=N,由可解得a=(Fcos+mgsin-f)/m=3/4g.又s=(1/2)at2,延伸拓展【解题回顾】解本题第(1)问时,球受到的支持力 等于其重力;解第(2)问时,支持力不再等于其重 力这一点是许多同学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 误.另外,还要避免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 绝对都等于mgcos 的错误认识求支持力的大小 ,一定要根据在垂直接触面方向上的牛顿第二定 律或力的平衡方程求解.在应用滑动摩擦定律f= N时,绝对不要凭感觉、经验行事,否则就会失 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