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902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30 题,每题2 分)1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 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2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3范喜良是战国

2、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布4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A坊市制度犹存 B 市民生活富足 C 城市经济繁荣 D社会政治清明5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私田开始出现农业产量的提高“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 B C D 2 6新航路开辟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败众多对手,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

3、国的是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719 世纪 30、40 年代是由电瓶供电的“弱电”时代,而到19 世纪末则进入到了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电的“强电”时代。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技术是A发电机的发明 B 电动机的创制 C 电磁感应的发现 D 内燃机的发明8据百度百科 ?世界人口介绍,1700 年起欧洲人口开始剧烈上升,到1900 年已经达到4 亿,比 1700 年的 1 亿人翻了四倍。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推广高产农作物 B医疗技术延长了人的寿命C生活的改善增强生存欲望 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9明朝末年, 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 (属菲律宾) 一度成为 “海

4、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10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 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 “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主要是指垄断A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否定B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容易形成社会财富的寡头式占有C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D排斥了企业竞争,干扰了经济秩序并使企业日益失去活力111864 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

5、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C. 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 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12下图为某国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3 A法国 B德国 C 苏俄 D 日本13钱穆在国史新论 中说, “中国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 ,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钱穆主要强调A近代学习西方始终未获成功 B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发展C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重取舍 D资本主义的救

6、国方案行不通14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1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

7、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6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17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C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近代运输业的发展18杨德才在 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 1920 年同 1913 年比较, 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

8、%和 513% 。这种速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4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19据统计, 1916 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 ,至 1934 年已上升到406% 。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锐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 B

9、、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 、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 经济特区 B.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技术开发区22下面是1976 年与 1966 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A “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C “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2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

10、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 一本数学课本上的习题是: “公社领导计划在五年内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为原来的150,问:每一年应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几?”这应当是何时何地使用的课本?5 A1870 年的巴黎 B1920 年的基辅 C1959 年的武汉 D 1985 年的南京26据有关资

11、料统计:从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 逐步下降到10% ,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 逐步上升到80% 。此材料表明A改革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27下图是新中国50 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 年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1958-196

12、1 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D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28 平凡的世界有这样一段描述,1976 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无奈的一声长叹,只得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 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造成孙少安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B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C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D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29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

13、臻于平衡6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30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 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 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B.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C.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D.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7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3 题, 31 题。其中31 题 16 分、 32 题 10 分、33 题 14 分)3

14、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一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2) 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3)20 世纪 20 年代后民族资本家张謇的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8 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材料二

15、: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请回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十四大、十五大上进一步进行阐述的?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1)推动哥伦布去发现美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