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红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3626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红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红袂(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左传左传简介简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 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 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 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 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 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秦晋围郑形势图秦晋围郑形势图秦秦晋晋军:驻军(名作动)军:驻军(名作动)郑郑秦军秦军氾氾南南晋军函陵晋军函陵春秋时期

2、形势简图秦秦楚楚郑郑晋晋秦晋围郑秦晋围郑临危受命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说退秦师晋师撤退晋师撤退文文 章章 结结 构构相关资料 (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 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 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 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 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 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 由食言。 (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 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

3、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 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 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4)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 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 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 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 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 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 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 ,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 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

4、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 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 余波。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1 1 以其无理于晋以其无理于晋2 2 郑贰于楚郑贰于楚临危受命:临危受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已。吾不能早用子,今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子亦有不利焉。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侧面写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侧面写 烛之武)烛之武)“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 虽满腹牢虽满腹牢 骚但深明大

5、义,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顾全大局。大度,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大度,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 再以国家大义再以国家大义 警之,晓之以理警之,晓之以理 。烛之武:烛之武:佚之狐:佚之狐:郑伯:郑伯:说退秦师:说退秦师:飞地难治飞地难治(地域政治)(地域政治)得郑地而生患得郑地而生患亡郑陪邻亡郑陪邻逐小利而罹大难逐小利而罹大难(利益分配)(利益分配) 舍郑有益舍郑有益(两国邦交)(两国邦交)存弱国而交睦邻存弱国而交睦邻过河拆桥过河拆桥 (历史纠葛)(历史纠葛)视往昔而知来日视往昔而知来日晋国扩张晋国扩张 (争霸现实)(争霸现实)无近利贪而招远祸无近利贪而招远祸“ “不仁、不知、不武不仁、不知、

6、不武” ”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 展上有什么作用?展上有什么作用?1. 1.照应上文。照应上文。2. 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晋师撤离晋师撤离事事 件件情节发展情节发展郑危郑危佚之狐举荐佚之狐举荐郑伯请人郑伯请人烛辞烛辞郑伯自责郑伯自责夜缒夜缒说秦说秦郑知亡郑知亡飞地难治飞地难治亡郑陪邻亡郑陪邻舍郑有益舍郑有益过河拆桥过河拆桥晋国扩张晋国扩张秦退秦退晋攻晋攻晋退晋退讨论:讨论:如何看待古人的劝如何看待古人的劝 谏艺术?谏艺术?总结总结: :字字 词词 句句重点字词重点字词1. 1.夜缒而出夜缒而出: :2. 2.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 :

7、3. 3.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 :4. 4.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 5. 5.既东封郑既东封郑: : (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 (表谦敬的副词表谦敬的副词)( )(对对方的敬称对对方的敬称) ) ( (以以.为边邑为边邑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 (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 为什么为什么) ) ( (于此于此 兼词兼词) )( (名作状名作状)( )(使使.成为边邑成为边邑,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 6. 6.夫晋夫晋, ,何厌之有何厌之有 :7. 7.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 : 8.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9

8、. 9.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 :( (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 (使使削减,使削减,使得利得利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 ( (古古: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今今 : :泛指主人泛指主人) ) ( (古古: :出使的人;出使的人; 今今: :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10.10.微夫人之力不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及此。11. 11.不知:不知:12. 12.吾其还也:吾其还也:通通“ “智智”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表示商量语气、还是(假如没有,(假如没有, 否定副词)否定副词) (那个人)(那个人)1.晋军函陵,秦军范南 驻

9、军 名动2.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形动3.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数动4.既东封郑 以.为边界5.夜缒而出 在夜里,连夜 名词作状语6.与郑人盟 结盟 名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 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呢?(宾语前置)2. 以其无理于晋。(介词结构后置)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式:句式:1.失其所与,不知 智 =明智2. 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 =高兴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 供给提供4 无能为也已 矣 =了5.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欠缺 =损害7. 何厌之有 餍=满足8. 焉用亡郑而陪邻 倍=增加通假字通假字1.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 人2. 舍郑以为东道主:东 方

10、道路上的主人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1.若 如果 连词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你 代词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像 动词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2.知 知道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 3. 能 才能 名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能够 动词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1. 陈说 动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 杂说 名词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3. 通“悦” 秦伯说1 .推脱 动词 不辞劳苦2. 告别 动词 停数日,辞去。3. 推辞 动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 边远的地方 名词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 边境 名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 浅陋 鄙俗 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说辞鄙1 细小 形容词 防微杜渐2. 隐约地 形 容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3. 稍微 副词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之4. 没有 不 副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 到 动词 辍耕之垄上2. 他们 代词 子犯请击之 3. 的 助词 是寡人之过也4. 结构助词 无意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