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0756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1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8单元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元总结单元总结一、外国列强的侵华 1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了侵华的新阶段,确立“以华治华” 的统治策略,以清政府这个驯服工具统治中国人民,获取在华利益。2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一方面破坏中国革命,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 侵华工具;另一方面,趁中国政局不稳,加紧侵华,骚扰边疆。 3袁世凯死后:列强又扶植大大小小的军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特点主要包括:在侵华关系上,19 世纪末形成的 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开始出现瓦解,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矛盾激化。在 侵华方式上,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先后成为 列强侵华的工具。这

2、一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放松,政治侵略加 强。二、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 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一系列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但很快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 的成果,领导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段的护法运动,但仍未给 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 2经济领域:以张謇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了“实业救国”的运动,大 力发展实业,但在半殖民

3、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种实业救国只能随着一战 的结束而昙花一现。 3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 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在中国走何种救国道路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结果是君主立宪失败,民主共和走不通。这些探索虽均以失败而告终, 但却告诉中国人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2此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寻找新的道路。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被称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只有实现民

4、族独立,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次高潮阶段时间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影响民族 资本 主义 产生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 足的封建经济。受 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 运动的诱导,中国一 些官僚、地主、商人 投资于近代工业在上海、广东、 天津等沿海地区 兴起。著名的 有上海发昌机器 厂、广东南海继 昌隆缫丝厂、天 津贻来牟机器磨 坊随着近代工业的 出现,中国无产 阶级队伍壮大和 资产阶级诞生阶段时间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影响3民族 资本 主义 初步 发展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后,随 着帝国主义侵略的 加剧,中国自然经 济遭到进一步破坏。 清政府放宽民间 设厂的

5、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 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为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 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 资本 主义 进一 步发 展1912 年1919 年辛亥革命扫除了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一些障碍,为其 发展提供了内在动 力。一战中,西 方列强放松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反 帝爱国斗争的推动1912 年1919 年,中国新建厂 矿 600 多家,新 增资本一亿三千 多万元,超过过 去的半个世纪。 轻工业尤其是 纺织业和面粉业 发展迅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 伍壮大,为中国革命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化、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特别提示 近代中

6、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一条主线,全面 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不同阶段不同表现的原因,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时间宣传手段内容影响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 同封建顽固势力 展开了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 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 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 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190519 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 与保皇派进行论 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 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 政治;要不要改

7、变封建 土地制度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191519 19 年对封建思想文化 进行彻底批判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 文学、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 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 放4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各种 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 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 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除义和团外)。

8、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 其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 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 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即所谓的器物层次制度层 次思想文化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 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具有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例如, 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 一定的变化;但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 维新派是由洋

9、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 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变。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而是要反对封建统治。 5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 是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辛丑条约签订以 后,反帝与反封建的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本 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1901 年至 1919 年,历时 18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主要 包括: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形成,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资本主

10、义阶段。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和德国发展迅速;英国和法国发展相 对缓慢;俄国和日本有了较快的发展。(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 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最终确立。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亚洲、非洲和拉美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称为亚洲的觉醒,中国的辛亥革 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非洲出现了以埃及、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反帝斗 争;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以 19101917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为代表。

11、 (3)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1903 年列宁主义的诞生、1917 年的二月革 命和十月革命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 (4)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不断激化,由此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并 最终酿成了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新军的性质和作用 新军是在清末“新政”实施过程中按新式方法编练的军队,完全采用洋操 训练和使用洋枪洋炮,到清朝灭亡之前共练成 14 镇新军。对于新军的性质 和作用,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1)新军虽然采用资本主义式的编练方法和武器装备,但其本质上还是清政 府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镇压人民革命是它的主要职能。辛亥革 命时期,新军之所以日趋革命化,成为推

12、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生力军, 并非是由其编制、装备等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由革命形势在全国的发展和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长期艰苦工作所促成的。 (2)新军虽然是清政府控制下的一支武装,但其内部构成已决定了它接受并 转向革命的进步性,促使它可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从新军士兵 的基本状况看,无论是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还是走投无路 被迫投军的小知识分子,他们都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受害者, 这就决定了他们有反抗帝国主义统治和清朝封建压迫的革命要求。如果没 有新军的进步因素,革命党人的思想和组织发动工作是不可能产生效果的。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对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评价关系到

13、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评价,史学界目前有 三种观点: (1)三派联合,革命派居领导地位说。这种观点认为: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 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革命派在其中居于领导地位,但立宪派、 旧官僚有相当大的实力,并控制大多数独立省份的地方政府,牵制着身为 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 (2)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说。这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权的性质,取决于它由哪 一集团掌握和它所实行的政策。临时政府中,革命党人占主要地位,政权 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临时政府的宣言、法令、措施和临时约法都6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革命派与立宪派联合,立宪思想占优势说。就临时政府的领导者和

14、参加 人员来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占主体的政权,但占优势地位的思想却是资 产阶级立宪派思想。 3孙中山的让位问题 对孙中山的让位问题,大致有五种不同的意见: (1)妥协论。这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原本反对南北议和,想把革命进行到底, 但是在内外夹攻下,面对革命力量的涣散状态,孙中山无能为力,只好妥 协让位。 (2)必然论。这种观点认为,孙中山让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主观方 面看,同盟会已经分崩瓦解,内部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不能再担负革命的 领导责任了。从客观方面看,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从外部,立宪派从内 部,对革命派施加各种压力,迫使孙中山让位,孙中山无力改变这种局面。(3)策略论。此派认为,孙中

15、山让位于袁世凯,是其革命的战略与策略。武 昌起义后形势复杂,资产阶级不但没有足够的能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内 部反而有分裂的可能。孙中山为避免出现分裂的局面,避免帝国主义干涉 和瓜分中国,决定革命分两步:第一步,是用和谈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民主共和国;第二步,健全与发展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职能, 使封建势力要么向资产阶级转化,要么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失败者。 (4)有利论。即利于推翻封建统治。因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 很弱小,可以通过让位,促使袁世凯协迫清帝退位。此举也体现了孙中山 忠于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的崇高精神。 (5)选择论。即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和革命党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

16、资产阶 级本身选择了袁世凯,抛弃了孙中山。因为武昌起义后,由于种种原因, 在当时的革命力量中,普遍地存有一种借袁世凯之力推翻清王朝的心理状 态。 4关于袁世凯的评价 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传统上基本是否定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 有人认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其积极 作用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其就任总统和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也都是有利 于中国的发展的。甚至对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和复辟帝制,也有学者表示 了理解。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看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 顺应历史潮流起推动作用,还是逆历史潮流起阻碍作用。依据这一标准, 纵观袁世凯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说他是一个善于搞两面派阴谋和玩弄权 术的封建官僚和军阀。清朝晚期,袁世凯出卖维新志士,残酷镇压义和团 运动。后以实行“新政”为名在天津小站练兵,成为北洋军阀首领。辛亥7革命后,在列强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建立了北洋 军阀的封建独裁统治。此后,他对外投靠列强,出卖国家权益,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