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6835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金华_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古語詞的異化與還原以徐陵集校箋 為例吳 金 華古代漢語的研究, 跟古文獻學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就中古文獻的整理研究而言,如果整理研究者對中古漢語沒有豐富的“語感”,說白了,就是對中古漢語的特點缺乏必要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文獻中的一些“中古語詞”就會遭受“異化”的命運而脫離了廣大讀者的視域。當我們對南朝陳徐陵集 中的語言現象略加考察的時候,發現許逸民先生的新著 徐陵集校箋(中華書局 2008 年 8 月第 1 版)不僅為人們考察 “異化”現象提供了豐富而新穎的資料,還為未來的“異文分析”及“語詞還原”等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線索。限於篇幅,本文僅從 徐陵集校箋 中略舉六例,就徐陵集語詞異化

2、的緣由與還原的方法談一點粗淺的想法。徐陵集 語詞異化的主要原因, 顯然在於整理者對梁陳時代的語言不十分熟悉,一遇到詮釋學與校勘學的糾紛就難免陷入誤區,(注 1)詮釋學的問題往往被當成校勘學的問題加以處理。比如說,由當時常用的單音詞組合成新的複音詞,是中古漢語複音詞加速繁殖的內容之一。例如徐陵集早期文本中“戎塵”、 “酷辱”等等,就是這個時代的新詞。明代以後的徐陵集的輯錄者不懂得這種類型的語詞屬於打上了中古文化烙印的複音詞,也不肯嚴守“底本文字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的原則,於是憑著自己的“語感”把“戎塵” 、 “酷辱”之類改成“戎臣” 、 “幽辱”之類,造成了中古新詞的異化。再如,借用經典中的

3、古老語詞,沿用前代文章中的新詞新語,是六朝文士求雅追新的特點之一。 徐陵集早期文本中“塚卿” 、 “坐甲” 、“匹馬無遺”等等,就屬於這種類型。明代以後的徐陵集的輯錄者把上述詞語改成“塚宰” 、 “主甲”、 “匹馬無違”,有的看上去似乎“比原來的好懂了”,有的則變得“不知所云”了。又如,根據社會上流行的經典創造“典故詞”, (注 2)也是中古漢語複音詞不斷增長的內容之一。例如徐陵集早期文本中的“亭育”,就是根據老子“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創造出來的。明代以來,徐陵集的輯錄者不知這個“典故詞”的生命一直延續到近代,居然把它異化成畸形語詞“佇育”。由此可見,對於被異化的詞語做一番還原工作,

4、 不僅是徐陵集整理研究工作的當務之急,更是中古漢語的研究的重要任務。前面說過, 徐陵集校箋 為被異化詞語的還原工作提供了許多線索。所謂線索,就是校記中羅列的版本異文。為了方便讀者,這裏對有關版本的簡稱做如下說明。 校記中“明抄本”指明代“文漪堂”輯抄的徐孝穆集, “屠本”指明屠隆評點的 徐孝穆集, “張燮本、張溥本”指明張燮所輯漢魏七十二家集及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的徐僕射集 , “吳本”指清吳兆宜徐孝穆集箋注 。還原工作的方法,就是堅持“無徵不信”的原則(注3) ,展開實證研究,為確認中古漢語真相提供共時性的證據與歷時性的證據。(一)戎臣 /戎塵(注 4)徐陵集校箋 卷四為始興王讓琅邪二郡

5、太守表 :自甘泉通火,細栁屯兵,旁帶戎臣,頗同疆埸。(325 頁)校記: “ 臣” , 藝文類聚作塵,今據明抄本、屠本、 張燮本、張溥本、吳本改。” (326 頁)上引校記中“今據明抄本”云云的“今”,似乎是針對汪紹楹所校藝文類聚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而發的。汪校本藝文類聚的底本是宋本(上海圖書館藏紹興刻本)。校箋為什麼用明、清輯本的“戎臣”逕改藝文類聚的 “戎塵”?校記只說明了“改正情況” ,而關於“改正的理由”則沒有任何說明。對照校箋的凡例第四條第(二)款,我們不難發現,“戎塵”在校勘者眼中屬於底本文字“明顯存在訛誤”的一類。我們認為,藝文類聚的“戎塵”屬於詮釋學的問題,它不屬於明

6、顯的訛誤,因而不能用校勘的方法來處理。第一, “戎塵”並不是“不改就講不通”的畸形詞語。就語詞的結構和意義而言,它跟“胡塵”屬於同一個類型。所不同的是,“胡塵”見於漢語大詞典,是現代讀者不難理解的語詞,而“戎塵”則不見於大型辭書。其實,我們只要對“戎塵”做一番歷時性的考察,就可以模仿漢語大詞典的“胡塵”為之補充下麵一條:【戎塵】戎地的塵沙。有時指戎地兵馬揚起的沙塵,喻戎兵的兇焰。梁蕭子顯南齊書卷五七魏虜傳史臣曰: “太祖創命,未及圖遠,戎塵先起,侵暴方牧。 ” 藝文類聚巻五十職官部六太守引錄陳徐陵為始興王讓琅琊二郡太守表 : “自甘泉通火,細柳屯兵,旁帶戎塵,頗同疆埸。 ” 宋胡寅子劇贈威德軍

7、節度使封嘉國公 : “謂宜壽祿,遽爾湮淪。當戎塵暗闕之時,未皇劭恤;念祖父流芳之緒,良為?傷。”此外,唐白居易首夏詩有雲: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其中“寇戎塵浩浩”如果改成“四言詩”,應當是“戎塵浩浩”或“寇塵浩浩”。由此可見, “戎塵”對南朝及唐宋時代的讀者來說,是一個並不罕見的語詞。第二, “旁帶戎塵”一句,指藩國與“戎塵”接近,所以下句有“頗同疆埸”之歎。以“戎塵”對“疆埸”,誰曰不宜?此處以“戎塵”喻指邊警不可忽視,故下文雲“應思馬駿之功”、 “宜慕曹彰之勇”,前後呼應,文理密察。第三,共時的語料表明, “戎塵”在徐陵的筆下也不止一例。校箋卷十二載冊陳王九錫文有雲: “雖金陵佳

8、氣,石壘天嚴,朝暗戎塵,夜喧胡鼓。 ” 徐陵以“戎塵”對“胡鼓” ,其義甚明。在這裏, 校箋沒有沿襲卷四的辦法把“塵”字逕改為“臣”,是正確的。這裏的“戎塵”,可作為校箋卷四的“戎臣”屬於後人臆改“戎塵”的內證。(二)幽辱 /酷辱校箋卷七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 :乘輿幽辱,既陷凶徒;黎獻崩騰,莫不淪沒。(719 頁)校記: “幽” , 文苑英華作“酷”,今據屠本、張燮本、張溥本、吳本改。(721 頁)宋人編錄的文苑英華作“酷辱”,明人輯錄的屠本、張燮本、張溥本等均作“幽辱”,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初步考察的結果表明:當我們以文苑英華為底本時,“酷辱”屬於詮釋學問題;當我們以明、清輯本為底本時,

9、“幽辱”屬於校勘學問題。校箋用後出文本的“幽辱”逕改早期文本的“酷辱”,造成了詮釋學與校勘學的錯位。“酷辱”雖然也不見於辭書,但它不僅跟見於漢語大詞典的“幽辱”大意相同,都指受到侮辱,並且也都是屢見於中古文獻的語詞;所不同的, 就是“酷辱” 在唐以後的文獻中難以見到,這大概就是明人把“酷辱”改成“幽辱”的客觀原因。 就主觀原因而言, 明人治學,不十分注重實證研究, 而又好改古書;被臆改的古文,往往是表面上越來越好讀了,實際上離古文的原貌卻越來越遠了。 明人大量校改徐陵集的地方之所以往往不是後出轉精,而是後不如前,就是因為校改者對中古漢語的特點缺乏瞭解。中古時期是漢語複音詞的大量增殖期之一,“酷

10、辱”應屬新生的複音詞。 “酷”作為單音詞是慘痛、困苦的意思,跟“辱”合成複音詞,在結構上當屬並列聯合的型式。本文的“乘輿酷辱”,指梁元帝被俘後,為蕭詧所“詰辱” 。“酷辱”一詞不是僅見於文苑英華 。 晉書卷七一熊遠傳載其上疏雲:“即宜命將至雒,修復園陵,討除逆類。昔宋殺無畏,莊王奮袂而起,衣冠相追於道,軍成宋城之下; 況此酷辱之大恥, 臣子賓士之日!” 當時傳聞“北陵被發” ,故熊遠把帝王的陵園被發掘稱之為朝廷的“酷辱”。 新唐書卷一七九李訓傳曰: “訓恐為宦人酷辱,祈監者曰:得我者有賞,不如持首去。 乃斬之。 ” 李訓寧可死於一刀, 也不願意生受“酷辱” ;這個語詞見於宋人所編撰的 新唐書

11、,可見宋人對它並不陌生。(三)塚宰 /塚卿校箋卷七為陳宣帝答周武帝論和親書 :知以塚宰執政, 擅同淵藪,令尹當朝,妄專征伐。 (818 頁)校記 : “宰” , 文苑英華作“卿”,今據明抄本、屠本、張燮本、吳本改。(819 頁)校箋把文苑英華的“塚卿”改成“塚宰”,事屬可商。“塚卿”作為先秦時代的古詞,本指中央“六卿”中的首席,也就是總攬國政的“上卿” 。 左傳昭公四年載南遺稱魯國的執政者季孫為“冡卿”,就是最明顯的例證。這個古詞跟同義詞“塚宰”相比,雖然在兩漢魏晉時代似乎成了隱沒無聞的角色,但它並沒有絕跡。 例如唐大詔令集巻五二載杜佑諸道鹽鐵等使制雲:“周制國用,委於塚卿;漢調軍食,資於相府

12、。 ”元柳貫過鐵峰書臺感而為賦雲:“分無藜杖過天祿,尚有花書記塚卿。未必後來能識此,只教人說漢西京。” 明名臣琬琰續錄卷二一載王?王氏先塋之碑雲: “維帝聖明,曰予舊老,豈無寵章,覆其祖考,秩之塚卿,爵之宮保,兩國之封,載錫嘉號。”清褚人穫 堅瓠首集銓部 有雲: “塚卿無計定官衡,枯竹拈來卻有靈。 ”既然“塚卿”在徐陵身後仍然為文士所借用, 怎麼能遽定文苑英華的“塚卿”屬於校勘問題?(四)主甲 /坐甲校箋卷六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今荊陝淪覆,正是江北數縣, 即東南藩翰, 萬裏而遙。主甲治兵,艫舳相接, 長波天限,方漢城池,修徳綏民,中興可待。 (632 頁)校記: “主” , 文苑英華作“坐

13、” ,今據屠本改。(633 頁)六朝的文章為了增加古雅的色彩,不惜借用罕見的古詞。“坐甲”跟“塚卿”一樣,也是從先秦文獻中借來的語詞。“坐甲”始見於左傳文公十二年 “裹糧坐甲,固敵是求” 。唐孔穎達疏曰:“甲者,所以制禦非常,臨敵則被之於身,未戰且坐之於地。 ”從六朝文人使用 “坐甲”一詞的情況來看, 它在中古時代指 “披甲而坐”的狀態,這是業已全身武裝的將士所處的臨戰狀態。下麵是中古文獻中的一部分用例。東晉孫盛晉陽秋:故秣馬坐甲,每見吞併之威。 (見世說新語方正“諸葛亮”條梁劉孝標注)晉書卷二六食貨志:魏明帝不恭此後關東遇水, 民亡產業,而興師遼陽,坐甲江甸,皆以國乏經用,胡可勝言。南齊書卷

14、七東昏侯紀 :眾皆怠怨,不為致力。募兵出戰,出城門數十步,皆坐甲而歸。魏書卷九五羌姚興傳 :太祖知興氣挫,乃南絕蒙坑之口,東杜新阪之隘,守天渡,屯賈山,令平水陸路絕,將坐甲而擒之。宋人所編文苑英華 卷六七七的 “坐甲”,文從字順; 明屠隆的徐孝穆集作“主甲”者,如果不是抄刻之訛,恐怕屬於武斷臆改。(五)匹馬無違 /匹馬無遺校箋卷七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玄天所伐,匹馬無違,翻見怨尤,一何非理! (750 頁)校記: “違” , 文苑英華作“遺”,今據明鈔本、屠本、張燮本、張溥本、吳本改。(752 頁)底本作“匹馬無遺”,並不難詮釋。詮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第一,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

15、述評秦晉崤之戰雲: “晉人與薑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這就是“匹馬無遺”的典源。第二,用“匹馬無遺”形容全軍覆沒,不是徐陵首創的新語,宋書卷五二袁豹傳載其為朱齡石伐蜀作檄文曰:“侵擾我蠻獠,揺蕩我疆垂,我是以有冶洲之役,丑類盡殪,匹馬無遺。”這就是徐陵的範文。校箋據後出輯本的誤文逕改早期的文本,使“匹馬無遺”異化為“匹馬無違”,這樣一來,本來可以詮釋的內容變得無法理解了。(六)佇育 /亭育校箋卷七為陳宣帝答周武帝論和親書 :夫聖君明辟,司禦兆民,則天象地,佇育黔首。 (819 頁)校記: “佇” , 文苑英華作“亭”,今據明抄本、屠本、張燮本、吳本改。(819 頁)校箋取後出文本之“佇” ,出人意外。利用當時社會所流行的“經典”來創造形形色色的“典故詞”,是六朝文士的拿手好戲。文苑英華作“亭”是對的,明人把“亭”改成“佇”,使大文豪徐陵的文集中出現了“佇育”這樣的畸形語詞,實在該批而不該取。老子雲:“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這就是中古典故詞“亭育”產生的溫床。 “亭育”雖然誕生於六朝,但它從梁到清,屢為文士所用。梁書卷三武帝紀下載普通二年親祠南郊詔:思隨乾覆,布茲亭育。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 主者郡縣鹹加收養, 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藝文類聚卷三三載陳沈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