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总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6602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1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0页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0页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0页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0页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经济学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经济学总课件(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经济学第一章 旅游经济学科(系列概念体系、问题的出发点)学科的性质: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 性的边缘学科两条发展道路(两条研究路线)旅游经 济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1。随旅游学研究而产生,侧重经济学角度研究 旅游问题;2。从经济学实际应用新领域的角度,研究旅游 问题。问题是: 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 法应用于旅游学科?经济学不仅有独特的研究对 象资源配置 而且有独立的研究方法虽然仅限于经院式的坐而论道(一些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但毕竟是成 熟的、科学的。1。如果旅游经济学仅仅是直接借用经济学现成的原理、方法和结论, 旅游经济学则不成其为一门学科。(何况目前在此方面仍然存在严重 的问题

2、和错误)2。如果旅游学科在推导原理和结论使用经济分析方法,此问题难度极 大,目前这一问题还未解决。关键词(基本问题)v旅游经济学是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的。1.经济学 2.旅游学 3.旅游经济学第一节 经济学概说一、经济学基本问题 1。“经济”:中国古代汉语的涵义: (1)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2)节约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和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2.经济社会的结构v主体 :经济人 关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利润最大化 居民:效用最大化 政府:公共目标最大化v客体:资源v内容:经

3、济活动基于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的发展,如同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顺着 它奔跑的方向来驾驭就比较容易多了。二、经济学分析思路 (一)人类需要是无限的、多样的、分层次的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存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v2.亚当斯密的人性论v(1)人的行为受利己心支配v 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往v(2)道德的约束:利己不损人v 大公无私的人是一项伟大的生物工程v(3)法律约束:对损人者制裁v(4)民富国强。v国民经济由三部分组成:政府、企业、个人(二)经济资源是稀缺的、多用途的1.存在矛盾 2.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是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三)集权的行

4、政配置机制政府资源状况需求状况企业决策产出投 入1.缺乏计算基础导致决策失误2.缺乏动力机制导致僵化低效v(四)分权的市场配置机制v1.分权的决策v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行为目标:利润 最大化v2.自由的价格v 商品稀缺有用v 价格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价格信号)v 定价原则明码货真v3.良好的道德 利己不损人v4.完善的法律 如:飞机颠簸的恐吓费;被风吹倒的赔付。v在以上条件下市场经济是:v 有效的利益协调、信息、激励、竞争机制v最经济、最节约的资源配置方式v(五)经济社会中政府职责v 拾遗补阙v1.建立市场秩序,维护平等竞争环境v 制定交易规则、执法、反垄断v2.经营公共物品v3

5、.计划预测(服务于企业)v4.宏观调控逆风向而动v5.克服贫富悬殊三、经济学学派和分类1.作为地缘政治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前提:私有制、市场经济 2。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点:对人性的认识、对商品的认识“西方”经济学体系分类v从研究的对象、内容上看: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v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v从研究的范围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节 旅游学 一、旅游一、旅游 IASETIASET定义:定义:非定居者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非定居者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和。(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

6、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 WTO1995WTO1995定义:定义:人们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地停留的活动。人们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地停留的活动。旅游定义的类型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二、旅游活动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1、社会现象2、文化现象3、经济活动4、政治色彩现代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 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 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人的高层次需

7、求; 人的精神活动; 是天赋人权。对社会而言是一种长期的生存方式人的运动引起的市场运动;是综合 性的社会现象。三、旅游活动的三要素v主体 :旅游者v客体:旅游资源v媒介:旅游业v目的:旅游产品或劳务v四、旅游学:研究旅游产生、发展、活动的一般规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1、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2、阐明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3、探讨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关系4、探讨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5、探讨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一)旅游条件(现实条件 )v收入水平v闲暇时间v交通的发展 以上能不能解释旅游产生的初始条件?旅游为什么在英国产生?机器对人性的摧残城市对人性的扭曲(二)近代旅

8、游和旅游业的开端(初 始条件)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v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很多 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v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v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v科学技术的进步。2。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v速度加快v运载能力提高v外出范围扩大v费用低廉3。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v1841年 组织“业余性”旅游v1845年 开办商业性的旅游义务v1855年 组织从英国到法国的国际旅游v1865年 成立专业公司v1872年 组织环球旅游为什么说旅行社是旅游活动商品化的产物?(旅行社的作用)使旅游活动变成经济活动使旅游活动大众化使旅游购销方式质

9、变(三)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假期的增加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五、旅游学科其分类方法与经济学不同冠以旅游的其他学科包括:一般旅游学旅游学概论(研究旅游产生、发展、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旅游产生、发展、活动的一般规律)分支旅游学要素旅游学(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结构旅游学(旅游企业、旅游设施)属性旅游学(旅游文化、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功能旅游学(旅游法规、旅游营销、旅游市场、旅游 政策)旅游学科科学解释旅游现象。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 和合理

10、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内容:包括“六要素说”旅游业的特征、“三体说” 、“三支柱”旅游产业。六、旅游学科与经济学的联系点v旅游学:研究旅游产生、发展、活动的一般规 律提示:提示:“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前提:私有制、市场经济前提:私有制、市场经济旅游产生:经济发展怎样联系?产业革命开创了产业革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时代时代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1。需要达成共识的问题:公理1:v旅游的起源和发展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和 意识转变。v产业革命开创了物质大生产、意识大转变 的时代。v市场经济促进了物质大生产、意识大转变 。命题:v旅

11、游起源于产业革命,发展于市场经济。 32结论:v旅游活动反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 如果违反这种机制和规律,旅游的运行将受 到扭曲和阻碍规律的惩罚。2。从新审视旅游经济学性质:v在经济学交叉点上产生的新学科;v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其借鉴的基本方法;v在旅游领域存在的经济学问题是现有的经济 学理论解决不了的(除了遵循其他经济活动 运行规律外,还有自身规律);v而这些问题又非解决不可。3。从新审视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1)基础理论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体 系。 (2)应用研究根据旅游实践,寻找经济学理论 依据。例: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1)主体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机会成本为什么要使

12、用此概念? 旅游资源用于好的用途。 (3)边际成本分析法 (4)需求供给分析 (5)生产函数 Qf(x,y) Q产量x,y投入要 素第二章 旅游产品第一节 概念一、 旅游产品的定义二、 旅游产品的构成三、 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四、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一、旅游产品的定义v从需求方:一次经历v从供给方:提供服务要素总和全部服务;一条线路;一次经历;侧重经济学的定义:满足旅游者需要的物质产品和非物 质形态的服务。定义的问题:v从两方面给出有无必要?是否严格?v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有无区别?v旅游产品的单位是什么?广义的旅游产品v 从全社会角度考察的旅游产品, 即 以接待地社会为供方,以一定时间内(

13、如一年内)所接待的全部外来游客为需 方,以接待 地社会有关的各类资源、因 素和条件构成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在旅 游过程中生活和心理的全 部需要。广义 的旅游产品在接待地社会各方面的协作 下形成,并且体现了接待地社会的风貌 、 情趣和素养。狭义的旅游产品v 它指的是旅游服务行业在旅游过程 中为游 客实现旅游目的分别提供的专项服务。从结 构上来看,狭义的旅游产品的总和组成了 广 义的旅游产品。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P30(一)书上的说法 1。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 2。旅游设施 3。可进入性 4。旅游服务 5。旅游地形象和价格这样论述有无问题?什么问题?(二)营销学的说法v核心产品v形式产品v延伸产品

14、(三)旅游产品吸引力三层次说v主体吸引力:旅游景区(primary products )v辅助吸引力:其他设施及服务 secondary products v整体吸引力:形成几个推断吸引力三层次说形成的推断1.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整体吸 引力:过分强调主体吸引力的表现和危害 2.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向目的地整体意 义上的“路径回归”:大旅游 3.旅游产品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点)创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 三、旅游产品关系vv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该目的地在所在区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该目的地在所在区 域的旅游需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域的旅游需

15、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一)互补关系互补关系 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地间 (二)互代关系互代关系 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地间v旅游需求交叉弹性vEdc(Qx1Qx0)Qx0/(Py1Py0)Py0(三)关系转化v问题:v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化?旅游产品竞争研究回顾1.张凌云(1989)从目的地交叉弹性分析空间竞 争 2.保继刚、梁飞勇(1991)对滨海沙滩旅游资源 开发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 3.保继刚、彭华(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研 究了名山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关系 4.保继刚(1995)以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石 林为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观旅游地空间竞争关系5.王衍用(1993,1999)先后提出“热影区”、“阴影区”概念6.许春晓(1993)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屏蔽”概念,并力图对主要要素和机制做综合反映7.许春晓(2001)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资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并构建了绝 对和相对屏蔽指数模型 返回前页四、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v资源是一种原生状态,没有为旅游加工 。v产品对资源的加工(广义的加工)。v在生命周期理论中出现悖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