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10334 上传时间:2017-03-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建设-周建波(ppt 48)(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自 企业文化建设 周建波 来自 一、文化和企业文化 二、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四、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造和推广 五、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内容 来自 一、文化和企业文化 来自 主要内容 1、文化 2、企业文化 来自 1、文化 文化:生活在一定地区的人们对于自然 、 社会和 人类本身的认识和评价 。 文化的核心是认识 、 是观念 , 换言之 , 就是价值观 。 因此 , 所谓的转换观念:就是转换的对自然 、 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 文化的来源是社会存在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 。 ( 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 ,电信文化的变迁

2、 ) 来自 价值观 1、所谓价值:是指人们的主观心理范畴,是外界事物对人的满足程度,有多大的满足就有 多大的价值。 2、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事物认识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不同的人对事物认识重要程度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例如:有人重物质生活,有人重精神生活; 有人重生活质量,强调人和大自然的协调,有人仍维持 对生活数量的追求,强调对大自然的索取。 不同的人所以有不同的价值观,同一个人所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根源还是社会存在,所以马克思的阶级学说还是有道理的。 来自 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风气 , 有 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风气 。 换言之 , 当人 们的文化观念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时 ,

3、就是正风 正气 , 反之 , 就是歪风邪气 。 来自 文化要不断变革: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 , 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 , 就保持相当的稳定 , 这样就造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 使得一段时间是正确的价值观 、 是正风正气的东西 , 到了另一段时间 , 可能就变为错误的价值观 、 歪风邪气的东西 。 因此 , 文化也要不断变革 , 做到与时俱进 。 如何促进文化变革呢 ? 方式有二 , 一是社会存在变化;二是不同文化的交流 。 来自 文化建设和文化变革的目的: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凝聚人心 ( 不是一家人 , 不进一家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 提高组织战斗力 来自

4、企业文化:就是特定企业员工整体对于自然 、 社会 和人类自身的评价 。 企业文化的 核心是价值观 , 企 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风气 , 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 不断变革 。 2、企业文化 来自 案例 1: 现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 原因在于社会在发展 , 企业也在发展 , 员工也在进步 ,从而使 得原来的制度安排 、 意识形态与新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 而意识形态一旦形成 , 就保持长期稳定 , 并不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 因而造成了变革的困难 , 老板不理解 ,于是哀叹: “ 如何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 , 那么一股革命热情 , 那么一股拼命精神 ” 。 案例 2: 电信文

5、化的变革: 2、企业文化 来自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 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企业战斗力 来自 二、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 来自 主要内容 1、时代需要合作 2、人类有能力合作 3、人类的合作里程经常被打断 4、工业企业需要合作,如何使合作长久 来自 当今社会是工业化社会 , 交换是其根本特点 。 因此 , 工业时代的人必须广泛与各种人打交道 ,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交换时代人所必需 。 “ 眼观 六路 , 耳闻八方 ” 、 “ 说老实话 , 办老实事 ,做老 实人 ” 。 1、时代需要合作 来自 企业是交换时代基本生产单位 , 企业要成功 , 非规模经济 , 扩

6、大分工不可 。 而规模经济与分 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 却提高了协调和管 理成本 。 为取得竞争优势 , 非降低管理成本不 可 。 来自 表现: 部门与部门间冲突 、 部门内部各职能科室冲突; 领导与员工冲突;员工与员工冲突 , 领导与领导冲突 。 冲突原因:职能划分不清;互相攀比 。 来自 人类能够合作 ( 1) 人类是群体动物 , 害怕孤独 。 ( 2) 人类在合作中征服大自然 , 成为万物之 灵 。 “ 力不若牛 , 行不若马 , 而牛马为之 用 ” 。 为什么人类能合作 , 而其他动物不能合作呢 ? 人类有认识能力 , 能用理性驾御情感 , 能 克服互相攀比的弱点 。 合作的原则:

7、贤者领导不肖 , 智者领导愚者 。 2、人类能够合作 来自 ( 1) 群体的优点是规模经济 , 弱点是互相攀比: 待遇向高的攀 , 工作向轻松的攀 。 ( 2) 贤 、 不肖 、 智 、 愚是动态转化过程 , 过一 段时间后 , 需要重新排列 。 3、 人类的合作里程经常被打断 来自 ( 1) “ 重法 ”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岗位责任制,并以此为基础加强考核,奖 优罚劣; 重视分配,公平工资制。 建立竞争上岗制度 韩非子的法 、 术 、 势理论 术: “ 因任而授官 , 循名以责实 ” 4、工业企业需要合作,如何使合作长久呢? 来自 ( 2) “ 隆礼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重点解决

8、如下问题: 吃亏与得便宜 新人与老人 自我与他我 ( 个人与集体 )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领导与部下 企业内部于与企业外部 ( 家里与家外 ) 孔子的仁、义、礼、忠、恕、信、和 (同) 来自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 的重要性 来自 1、 引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 管理的本质:将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 要相结合 。 3、 管理的手段:奖和罚 。 或曰 , 制度管 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 。 4、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之关系 5、 法治 、 人治 、 文化治 公理与定理 主要内容 来自 著名企业家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讲过 , 老子的 道德经 里 , 有一点他是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 。

9、 这就是强调无形比有形的更重要 , “ 天下万物生于有 , 有生于无 ” 。 当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最大弊病是 , 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 , 看有形的太多 , 看无形的太少 。而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 企业文化 ,貌似不可琢磨 , 其实在企业内部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 。 在杰出的企业里 , 其主要产品既不是顾客所要购买的 、 也不是员工所制造的东西 , 而是顾客和员工全都融于其中的企业文化 。 1、引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来自 所谓管理,就是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个人需要相结合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不求员工为 组织而干,而求其为个人劳动的过程中不得不为集体而干。 孙子曰, “ 求于势而不责于

10、人 ” ,讲的也是如何创造员工不得不干的条件,用我们党的语言表达就是 “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 2、管理的本质:将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 要相结合。 来自 如何创造人不得不干的条件呢?必须按照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原则去做。 人的需求是什么呢?按照孔子的学说,人追求富贵(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厌弃贫贱,换言之,人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美国的马斯洛在此基础上将人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出五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地位(荣誉)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等。 其他,如著名心理学家弗罗伊德提出认得需要“潜意识说”,管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人的需要“保健、激励”说等,对我们

11、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很有帮助。 来自 既然人追求的是富贵,人最讨厌的是贫贱,那么要想动员员工的积极性,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个人需要相结合的手段无非有二,一为奖,奖励其得到富贵;一为罚,惩罚其失去富贵,走向贫贱。 值得注意的是:奖既包括物质的奖也包括精神的奖;罚既包括物质的罚也包括精神的罚。 奖惩并举的另外一个表达就是软硬兼施,文武之道,荤素搭配,礼法结合,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等。 3、管理的手段:奖和罚 来自 硬、武,荤、批评,这些都是管理的硬手段,属制度管理范畴。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软、素、文、表扬等手段,这些被成为管理的软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

12、要解决的任务。 来自 人对富贵的追求怎样表现的呢?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意思是说,人的行为如何,是干这个还是干哪个,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比较后的结果。如果这个比较后的结果比干别的合算,他肯定干这个,反之则干别的事情。 因此,奖什么、奖多少、在那里奖、由谁来奖、在什么时间奖;罚什么,罚多少、在那里罚、由谁来罚、在什么时间罚,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来自 制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这两个手段孰轻孰重?这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讲。 从时间角度来讲,企业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 4、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之关系 来自 企业发展初期,人不多,规模不大,老板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盯过来,根本没有什么制度可言,如果说有的话,那么老板的话就是制度。 待企业有所发展,人员增多,老板一个人的眼睛看不过来了,就要制定规矩,靠严密的制度来管理,为此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号召员工树立岗位意识。 来自 待企业再继续发展,人员更多,规模更大,此时制度就不那么管用了,原因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新设部门的增多,使得各岗位间已经不象最初那样清楚可分,而是越来越多地相互交叉在一起,越往科层的上部走这一趋势越明显,这导致部门间冲突增加、协调成本加大,在许多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