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3752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章结构塑性分析的极限荷载第一节 概述 1.结构的弹塑性 普通钢筋拉伸曲线 考虑图所示材料的路径在弹性阶段I 以后的的II、III两条路经上的特性 和承载能力。这两条路经的曲线显示一个共同的 点,材料产生明显变形且有残余应 变,但仍有承载能力。残余变形是材料不能恢复的变形 。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是以只要结构 上有一个截面的一点的应力达到材料 的许用应力 为标志的。即结构上 任一点的应力 和应变 都不许超过 材料的屈服应力 和屈服应变 。 即:(a)即:许用荷载法 。 (b)2.理想弹塑性材料假设 (a)线性强化模型(b)刚塑性模型(c)理想弹塑性模型各类简化曲线模型(2)加载时,材料的 曲

2、线分弹性I 、塑性II两个阶段。理想弹塑性材料假定 : (1)材料的拉压性能相同(3)卸载时,卸载点在I、II两个阶段上 是不同的。理想弹塑性假定,材料加载时呈弹塑性 ,卸载时呈弹性。第二节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a)纯弯曲 矩形截面梁(b)(c)1、弹性极限弯矩Ms 由材料力学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处于纯 弯曲受力状态的梁的任一截面上只有与外 力偶相等的弯矩产生,截面在变形后仍保 持平截面,即截面上各层纤维沿梁轴线的 伸缩与截面高度成正比,或说截面上的应 变按截面高度线性分布,在中性轴处的应 变等于零。 按结构的弹性设计方法,当截面的最外 层纤维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即 (a)时,认为该截面已达到截

3、面的弹性极限状 态,此时截面的弯矩即为该截面的弹性极 限弯矩。用Ms替换式(a)中的M,即得: (b)对图示矩形截面梁,代入 得矩形截面弹性极限弯矩: (c)线弹性状态(a)弹塑性及塑性流动阶段(b)2、极限弯矩Mu 当截面达到弹性极限状态外力偶继续增大 MMs以后,截面上的应变分布仍与截面 高度呈线性关系,即平截面假定仍然适用 ,见图14-2-1(c)。但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不再与截面高度保持线性关系。 (1)截面的弹塑性阶段 (2)截面的塑性流动阶段 矩形截面在塑性极限状态的极限弯矩 (d)(3)塑性铰概念 当截面出现并不断扩大塑性区进入弹塑性 发展阶段,直到整个截面被塑性区充满的 塑性极限

4、状态止,截面上应变的发展始终 与截面高度成线性关系。即尽管这一阶段 塑性区上的应力停止在屈服应力值上,但 应变仍与弹性核部分的应变分布斜直线共 线发展。因此,当截面达到塑性极限状态 时,比弹性极限状态的应变值显著增大, 由此产生的是该截面两侧无限靠近的两个 截面绕中性轴发生相对的转动的相对角位 移效应。塑性铰的以下特征: (1)塑性铰承受并传递极限弯矩Mu。 (2)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使其两侧按与荷 载增加(弯矩增大)相一致方向发生有限的 转动。 (3)塑性铰不是一个铰点,而是具有一定的 长度。 综上所述,截面上各点应力均等于屈服应力 的应力状态、截面达到极限弯矩、截面形成 塑性铰,均表示该截

5、面达到其塑性流动的极 限状态。 3.具有一个对称轴截面的极限弯矩 (1)截面在塑性极限状态的中性轴位置 截面上的应力应满足 : (a)在塑性极限状态时截面上的轴力应满足 : 即截面在塑性极限状态的中性轴平分截面 总面积A,即为截面的等面积轴。 上式只有在 成立时才能满足, 即受拉区的面积须等于受压区的面积。 (2)截面的极限弯矩Mu 已知在塑性极限状态时截面的中性轴位置, 可推导截面的极限弯矩如下。弯矩等于截面 上应力对中性轴的合力矩,即: (14-2-1) 式中积分为截面的面积净矩,可写成: 则极限弯矩可表示为: (14-2-2) 弹性极限和塑性极限之间的弹塑性阶段, 中性轴界于截面的形心轴

6、和等面积轴之间 。 以上所讨论的是梁在纯弯受力和变形状态 下的截面的两个阶段的极限状态和相应的 极限弯矩。对非纯弯状态梁,通常剪力对梁的承载力 的影响可忽略。所以仍可利用以上概念和 结果。利用式(14-2-1)或(14-2-2)计算截 面极限弯矩。第三节 梁的极限荷载 研究梁的极限荷载,是寻找能使梁结 构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值,也 就是梁结构在丧失承载力之前所能承 受的最大荷载值。在上一节讨论过的截面极限状态(极 限弯矩)的基础上,本节讨论结构的 极限状态(极限荷载)。1.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a)(b)(c)(d)(e)(1).结构的极限状态 极限荷载是相应于结构极限状态时的荷载。 当MC

7、Mu。(b) (a) (c)可能机构I (d)可能极限弯矩图I (e)可能机构II (f)可能极限弯矩图II (g)可能机构III (h)不可能 n当梁在极限状态下可能出现塑性铰的所有截面可预先 判定,并可能的塑性铰的数目大于破坏机构需要的塑 性铰数目时,可以得出按需要的塑性铰的数目的全部 组合。假定每一种组合是一种可能得极限状态,即可 按基本方法一一求得相应的可能得极限荷载。然后通 过比较,其中最小荷载值既是梁得极限荷载。此中求 极限荷载的方法可称作穷举法。解: 1)基本方法用破坏机构法 n可能机构I: (a) 注意:在突变截面处的塑性铰的极限弯 矩为较小极限弯矩。 n可能机构II: 由几何

8、关系知 : 代入上式,得:(b) n可能机构III:(c) 当 ,机构I为破坏机构 。 由式(b)知 , 当 机构II为破坏机构。 当 = 机构I、II都是相应的破坏机构。 n图(d)、(f)、(h)是利用极限状态时可能的极限弯矩图 由平衡条件进行计算的方法。由图(h)所示极限弯矩图 的不可能将其排除。 由图(f)分析可知,当 B截面弯矩值为: 时, 因此,图(f)所示的可能极限弯矩图成 立。由平衡条件得: 即 : 当 = 由图(f)按与上相同的过程可计算出 : 也可将图(f)中B处的弯矩竖标与D处的0 鼠标连辅助线,由平衡条件得:解得结果与前相同。 例14-3-2 设图(a)所示连续梁下侧受

9、拉( 正弯矩)时,AB、BC的极限弯矩为Mu,CD 跨为2Mu;上侧受拉(负弯矩)时,均为 相应跨下侧受拉极限弯矩的1.2倍。求该梁的极限荷载。 (a)(b)可能破坏机构I (c) 可能破坏机构II (d)可能破坏机构III 解 : 可能机构I: 因为图(a)所示连续梁的可能破坏机构 可全部列出,可用穷举法。见图(b)、 (c)、(d)。用破坏机构法计算各可能 的极限荷载如下: 可能机构II: (a)(b)式(b)可写成: (c)可能机构III: (d)比较取最小荷载值,即机构I为连续梁极 限状态时的破坏机构,极限荷载为:因为该计算结果大于前面计算的极限荷 载,且该梁不可能另有截面出现塑性铰

10、,因其他截面的弯矩值均小于C、D两截 面的弯矩值,所以图14-3-1(e)所示为 梁的真实破坏机构,由其计算的荷载即 为梁的极限荷载。 图14-3-2 第4节 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本节给出几个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判定极限荷载一般定理的限定条件: 1)限定给结构加载的方式为按比例加载 2)限定仅在梁、刚架一类以弯曲变形为主的 结构的范围内。并假定:a.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b.轴力和剪力对极限荷载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1、极限状态下的结构应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2)屈服条件(内力局限条件)3)单向机构条件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 部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任

11、一截面上的 弯矩值都不能超过截面的极限弯矩。在极限状态下,结构中有足够多的截面的弯矩 值达到其极限弯矩,形成塑性铰,使结构成为 机构,并可按荷载增加的方向作单向机构运动 (刚体位移)。下面给出两个有意义的术语。 1)、可接受荷载 在结构的所有截面的弯矩都不超过截面极限 弯矩,且结构处于任一内力可能的受力状态 下,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叫可接受 荷载。 2)、可破坏荷载 由结构的任一可能的单向机构,用静力平 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叫可破坏荷载。 注意: 两个求极限荷载的基本方法,及极 限弯矩平衡法和破坏机构法,都是静力平 衡条件。可接受荷载和可破坏荷载分别满足结构 极限状态充要条件中的两个条件。

12、 即, 满足1)、2); 满足1)、3)。 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极限荷载 ,应同时是 和2、定理及证明 (1)基本定理: 可破坏荷载恒大于可接受荷载。即: 证明:先对结构的任一可能破坏机构的单 向刚体虚位移,可建立虚功方程:(a)表示第i个塑性铰的极限弯矩;表示第i个塑性铰的相对角位移或 角位移。再取结构的任一可接受荷载 ,让该荷载 在式(a)破坏机构的相同的虚位移上作虚功 ,虚功方程为:(b)为结构在可接受荷载作用下,与所 取机构的第i个塑性铰对应处的弯矩值( 满足屈服条件)。该弯矩值应以实际的 受拉侧与机构相应角位移的相对关系确 定正负号,也就是说,式(b)右侧的和式 是代数和。为所取机构第

13、i个塑性铰的角位移。因 为该角位移是与式(a)取自同一个机构的虚 位移,自然也可取其绝对值,以利与(a)式 的比较。由于(或可接受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即 图)满足屈服条件,即应有下式成立:(c) ,并同取和号,现将式(c)等号两侧同乘以 得:设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极限状态,有与 之相应的两个不等的极限荷载比较式(a)、(b),上式即为:即 成立 证毕。2.唯一性定理(单值定理): 结构的极限荷载是唯一的。证明:。根据极限荷载应同时满足既是可破坏荷 载又是可接受荷载,先设 为可破坏荷载, 为可接受荷载,由基本定理知应有:和 (a)为可破坏荷载,为可接受荷载,再设(b) (a)、(b)两式应同时成立,

14、否则, 、 均为极限荷载的假设不能成立。而使该两不 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是: (c)即, 和 若为极限荷载,应是相等的 。也即结构的极限荷载是唯一的。证毕。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 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或,极限 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即:(d)4.下限定理(极大定理): 可接受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下限。或,极限荷载 是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即:(e)证明: 因为极限荷载同时是可接受荷载和可 破坏荷载,当考虑为可接受荷载时,由基本得式(D): 上限定理证毕。定理(A)同理,当考虑 为可破坏荷载时,由基本下限定理证毕。得式(E):定理(A)以上四个定理,即是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其中

15、基本定理用以证明上限和下限定理。其 它三个定理则视所分析结构的实际情况选用。 穷举法依据上限(极小)定理和唯一性定理。 当结构的所有可能破坏机构被找出后,可得相 应的所有可能的可破坏荷载,其中极小者一定 是极限荷载。 当结构的可能破坏机构不能确定被全部找出, 或全部找出很麻烦时,可利用上限和下限定理 ,由试算法确定结构的极限荷载。例 求图(a)所示单跨梁的极限荷载 。 已知梁截面的极限弯矩 图(a)解法1:依据极小定理。对图(b)所示的破坏机构虚位移图,建立虚 功方程:图(b)均布荷载虚功:即, 荷载虚功= 极限弯矩虚功= 虚功方程:整理后,得: (a)根据极限荷载判定定理中的极小定理, 即,

16、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值 。对式(a)求一阶导数应满足的极值条件,可求得x(C截面处塑性铰位置)。解方程:整理得:(b)解方程(b),得: 舍去无意义根,得: (c)将式(c)代回式(a),得:(d)解法2:依据极大定理。 设梁在可接受荷载 的作用下,有图(c) 所示弯矩图形状满足屈服条件。梁端A弯矩 峰值位置确定,令其等于极限弯矩;设跨中 弯矩最大值发生在截面C处,当该最大弯矩 值等于极限弯矩值时,梁上任意截面的弯矩 都不会超过极限弯矩。图(c)1.根据叠加原理,可求得梁的支座反力为:(a)取C截面以右,C截面弯矩为:将式(a)代入,并令 整理,得:(b)由极大定理,即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的极大 值, 由 的极值条件求x。 (c)解方程(c),得: 舍去不合理根,得: (d)因为式(d)所得x为可接受荷载为极大值 时的塑性铰位置,将其代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