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26824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典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精典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精典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精典的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精典的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典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典的学习方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传递是人类藉以交流和继承认识成果,取得间接经 验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教学条件下,知识的传递由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协同活动 构成。在协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教授或输送 知识,学生的任务在于掌握或接受知识。 知识的掌握即知识的占有。 在课堂的教学中,知识的掌握 不必重复前人创立这种知识时的全部过程2n 一、什么是知识n (一)知识的心理实质 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 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仍是间接传递。“间接传递”指知识传 递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媒体)进行。词与语言(口头与书面)则是在教学中最为重要

2、且应用最广自 然媒体,关键在于它们具有兼跨主观和客观的特性。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才能实现。3n(二)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n 知识存在于人脑之中,其具体心理表现形式可以 是概念或命题的记忆或推理,也可以是感知和表象的 再现。n 感性知识一般人们把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与 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感性知识,而把理性知识反 映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内部联系的知识称为理性知识。 4(三)知识的本源和作用n人获取知识的两种方式:n 直接经验指人们通过自己在日常活动和实践 中亲身的心理活动(感知、思维、想象等)获取知识。n 间接经验指不通过亲身实践,而是通过书本 获取知识。 n作用:知识是人的活动的定向工

3、具。个人在现实社会 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为指导, 以一定知识为依据。这样,个人才能辨认事物,才能 确定活动的方式,才能确定活动的方向。 5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n能力是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能力 (先天能力)和心理能力(后天能力),它们为活动提供能量。狭 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 n知识从其在活动中发挥作用看,是个人活动的定向工具。因此 ,它必然属于保证活动成功的心理条件,也应是能力的一个组 成要素。n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 种具体的动作组成。组成这些行为方式的动作在人脑内部实现 ,即在人脑内部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

4、象与概括的,也就 是说通过人脑内部控制活动的技能叫智力技能;通过身体外部 (主要是肌肉和骨骼)控制活动的技能叫动作技能。n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知识和技能均是 构成能力的要素。能力和知识、技能均是个人活动调节不可少 的因素;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密不可分6三、知识掌握的过程n(一)知识的理解n1什么是理解?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 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n 2理解的种类(根据学习中所要认识的联系和关系 的不 同进行分类)n 对言语的理解。n 对事物意义的理解。n 对事物类属的理解.n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n 对逻辑关系的理解。n

5、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7n 3理解的水平n 字面理解。n 解释的理解。n 批判性理解。n 创造性理解。8n 4促进理解的方法 n 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n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n 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式就 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 物的本质特征。 n 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n 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n 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910n指导学生自学n 所谓学法指导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 套知识学习体系。n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1112n(二)知识的巩固n 1什么是知识的巩固

6、n 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n 知识巩固的意义:n 首先,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前提. n 其次,知识巩固是进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n 其次,知识巩固是进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13n 2.知识巩固的途径n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n 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n 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n 合理地组织复习。14n (三)知识的应用n 1什么是知识应用知识的应用是指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活中 的课题。 n 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n 用所学知识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n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的课题15n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n 审题。n 审题也叫分析课题,就是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 形

7、成有关课题的映象。 n 通过联想,再现有关知识。n 使当前课题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题类化 n 做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16n4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n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n 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n 课题的性质。n 动机与情绪。17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一、什么是技能n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 活动方式。例如,说话、行走、写字、运算、操作机 器等等,都是技能的表现。n学习掌握技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读、写、算等基本技能,是进行其他学习的必要条 件。学生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但是抽象 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掌握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整个能力的发

8、展;掌握各种具体的技 能,是发展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成为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18n二、技能的种类n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如 写字、做体操、操作理化实验等。依据动作技能的复杂程度、动作是否有连续性,可以把动作技 能分成非连续性技能和连续性技能。依据是否操纵工具,可以分为操纵工具的动作技能和不操纵工 具的动作技能。前者如打字、驾车、做木工活等,后者如唱歌 、徒手体操、练拳等。n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 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如阅渎、心算、实验设计等 智力技能又叫认知技能、心智技能。一般的智力技能是可 以广泛应用到许多活动领域的技能,如分析

9、技能、观察技能等 ;专门的智力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并得到 运用的技能,如下围棋、速算等。n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践活动中, 往往密切联系,难以截然分开。 19n三、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n(一)起点行为n 起点行为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的状况(准备状况)。 n(二)学习技能的动机n 即学习者有无学习技能的热情、责任感和忍耐力。n(三)技能的性质n 包括难度、可分解程度等。一般而言,可分解的动作较易 掌握,不可分解的,要求较高难、较精确的动作较难掌握。n(四)教师示范和说明的状况n 通常的规律是:简明扼要的说明、准确而完整的示范有助 于学习掌握技能;而缺乏示范,冗长

10、而繁琐的说明于事无补。 n(五)与实践结合的程度n(六)强化的状况n 一般说来,外部强化需要转化为内部强化,要求和刺激对 于形成技能更重要。自身需要比外部要求和刺激对于形成技能 更重要。20n四、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n(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n1认知和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动作技能及其结构要素有 了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映象,并用它们来为所学的动作 本身和结果定向。 n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这一阶段是技能形成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个别动作 已被联系起来,可以初步配合完整动作系统,原有的动作映象 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学习者基本上能够控制动作趋向协调 ,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来自效

11、应器的反馈信息调节行动。n 3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的最终形成和熟练阶段,学习者在前 阶段掌握的个别动作能自动配合,并达到常规化和高度协调化 ,能随意控制动作;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控制;练习者的紧张 状态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对动作的视觉控制明显减弱,动作 控制作用增强,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21n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n1.在活动的结构方面从活动结构的改变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在许多局部动作 有机地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这些局部动作之间逐步协调一致 (如体操、舞蹈等技能)。动作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以及多余的动作逐 步减少和消失。 n2,在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方面从活动的速度和

12、品质来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在动作速 度的加快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上。n3在活动的调节方面从活动的调节来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在思想的紧张性渐 渐消除,视觉控制的减弱,动觉控制的增强并处于主导地位,基本动 作接近自动化,动作精确性提高. 22n (二)动作技能的培养n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n 2依据技能的种类、难易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 n 3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表象n 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23n 五、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培养n(一)智力活动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n即预先熟悉任务,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活 动本身和结果定向的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

13、质化活动阶段n即借助实物、模象或图表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n即不直接依赖于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n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n即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的阶 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24n(二)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n1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n2.思维活动表现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等特点 n3.内部言语的进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较少25n(三)智力技能的培养n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n2. 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

14、一定的认知结构n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 迁移的能力26n 六、练习过程的规律27n(一)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 n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8n练习曲线对成绩逐步提高的这种共同趋势,又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般可概括为三种:n 第一,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n 第二,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n 第三,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后比较一致;在很少的 情况下,练习的进步既没有明显的先快后慢现象,也 没有明显的先慢后快现象,这时练习进步的速度比较 一致,其练习曲线就接近于直线(图56C)。 2930n造成练习成绩进步的快慢、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如下:n第一,技能本身的难和易。n第二,练习的前后有无旧技能的

15、迁移。n第三,学生在练习初期与后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认真 的态度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31n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 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n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n第一,知识和方法的障碍。 n第二,思维障碍。 n第三,情绪和身体上的障碍。 n 高原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并非 必然出现高原现象。 3233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34n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n 第一,是客观条件的变化,包括学习环境和练习 工具的改变,学习材料性质的改变,教师指导方法的 改变等;n 第二,是学生主观状态的变化,包括自我感觉是 否良好,有无

16、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注意是否集 中、稳定、意志的努力程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还 有身体条件等。 35n(二)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36n练习曲线个别差异的四种类型:n速度较快,质量较好;n速度较快,错误较多;n速度较慢,错误较少;n速度较慢,错误较多。 37第三节 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n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n(一)解决问题的历程n1发现问题n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因此,发现问题就是要认识矛 盾,找到差距。 n2分析问题n 即要分析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关系,把 思维活动引向问题解决的个重要阶段。 n3.提出假设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解决方案,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