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55210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赵西方 副教授整个西方哲学史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两次转向:3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本体论阶段、近代 时期的认识论阶段、现代时期的语言学阶段2次转向: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二者都源于西方 近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潮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培根、 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尤其是对休谟不 可知主义的经验主义的继承和批判;人本主义思潮源于近代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笛 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等; 康德的先验理性的批判哲学史西欧大陆理性主义 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他通过提出先验范畴和先 验统觉,强调人的主体性;而费希特等以此把客 观的理性

2、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 思潮就是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继承与发展;两大思潮的共同走向或趋势:通过语言学转向而 由对立走向融合。一、科学主义思潮通过语言学向人本主义思潮汇流 英美科学主义思潮的最早代表实证主义思潮区 别于西欧传统经验主义思潮的特征:第一、坚持实证主义原则,拒斥形而上学,把知识 局限于经验的范围,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东西;第二、推行科学主义,主张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特 别是现代数学和物理学方法推广于一切科学知识领 域,使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第三、把哲学等同于语言哲学,人工语言学派把哲 学等同于人工语言哲学,日常语言学派则把哲学等 同于日常语言哲学,即所谓的“语言学转向”。科学

3、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二十世纪初 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 格和罗素转向的主要原因企图把人类的一切知识自然科 学化。在他们看来,20世纪的自然科学已经获得极 大发展,在促进人类进步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然 而在哲学、人文科学领域,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争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依旧喋喋不休地为哲学家 、人文科学家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问题不但不能解 决,反而分歧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自 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说是由于缺乏自然科学的精确 语言。它们的概念模糊推理混乱,同一个语词或语 句,往往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因此他们主张建 立一种数理逻辑化的或高度公理化的人工语言以代 替非科学

4、的哲学语言与人文科学语言。 逻辑实证主义响应弗雷格和罗素的上述号召的第一个学派是逻 辑实证主义。由于它以建立科学的人工语言为己 任,因而被称为人工语言学派。它提出了许多主 张,其中最核心的主张是坚持“经验证实原则”。 这种原则 规定:一切科学的语句或命题都必须 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 、非科学的形而上学命题,必须被拒于科学之外 。在他们看来,只要坚守这个原则,科学理论中就 再不会出现无法判定其真伪而争论不休的问题了 。逻辑实证主义遭遇的难题分析:如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指出:科学命题是普遍有效的 全称命题,全称命题是不能被经验证实的,因而如 果坚持经验证实原则,那么一切科学命题都

5、成了非 科学命题,应被拒斥于科学之外了。又如逻辑实证主义者奎因指出:任何科学理论都不 是单个命题的集合,而是一个由许多命题构成的有 机整体,它可以通过内部的不断调整而逃避任何经 验的证伪。再如汉森【观察负载理论】指出:观察是受理论污 染的,同一观察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可以得出不同 的结果,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观察得到了证实了这 个理论,在另一种理论指导下的观察却证伪了该理 论,如此等等。在上述责难下,逻辑实证主义的建立人工科学语言 的梦想终于成了泡影。 历史主义学派继逻辑实证主义之后而兴起的是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义学派接受了奎因的整体主义和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 的思想,是一种后实证主义的哲学。主

6、要代表人物: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他 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由许多命题、定律、原理有机构成 的统一整体,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理论的核心部分,称之为“范式”。“范式”是整个理 论的基础。他认为范式是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因为科学 家们可以修改或调整理论的其他部分,以保护范式,而 使整个理论不受反驳。至于历史上经常出现理论的兴衰和更替,库恩认为这不 是经验证实和证伪的理论,而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变化 的结果。根据这种理论,库恩还提出了科学语言(范式)“不可通约”的观点,认为,由于范式是非理性的信念 的产物,而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因而不同范式的语言 之间是不相通约或不可比的,正如不

7、同宗教的语言之间 是不相通、不可比的一样。这样,他就否定了不同科学 共同体之间的语言交流的可能性。综上可见,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思潮的变 化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客观主义转向相对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肯定 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确定性,后实证主义则否定之 ,强调科学知识的主体性、约定性与相对性;(2)从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坚 持理性主义,强调科学是理性的事业,后实证主义 坚持非理性主义,强调科学是非理性的事业;(3)从科学主义逐渐倾向人本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坚持科学主义,强调哲学、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化 ,后实证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否定科学对人文学科 具有优先地位,强调科学与宗教、

8、迷信以及文学艺 术等并无本质区别;(4)从主张语言的意义的确定性及可交流性,转向 主张语言的意义的不确定性及其不可交流性。结论:科学主义思潮在其发展的前期,与人本主思潮是严 重对立的,但到了后期,即它的后实证主义时期, 这种对立就逐渐消失,而向人本主义靠拢了。当然 ,这只是靠拢,而不是合流。两者的合流,主要体现在罗蒂的后实在论或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中。那么,为什么罗蒂的哲学是“后实在 论”呢?原来上述的种种争论,从语言学上说,是科 学的语词是否指称外部实在的争论,有些哲学家认 为,科学的语词是指称外部实在的,它们的意义是 确定的,;有些后实证主义者们则认为科学的语词 并不指称外部实在,它们的意义是

9、不确定的。人们 称前一种主张为科学实在论,后一种主张为反科学 实在论。科学实在论与非科学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激 烈的结果出现了两种倾向:(1)调和的倾向:出现了调和双方观点的准实在论 ;(2)否定的倾向:出现了从根本上否定这场争论的 意义的后实在论。罗蒂是一个后实在论,他既反对科学实在论,又 反对反科学实在论,认为它们都是建立在主体 客体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的“镜喻”哲学。而他 根本反对这种二元对立,而提倡一种人本主义哲 学家德里达所主张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所谓反 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反对主体客体二元对 立,反对讨论语言有无指称,而认为语言根本不 涉及指称问题,它是一种寻求愉悦的游戏哲学。在科学哲学

10、思潮中,除上述 人工语言哲学之外,还有日 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哲学与人工语言哲学相同的地方 是都把哲学等同于语言学,并企图通过正确 地使用语言,以消除误解,解决哲学中的争 论;但人工语言派主张建立精确地人工语言 ,代替混乱的日常语言,以消除误解,解决 争论;而日常语言学派则认为语言的混乱和 误解不来自日常语言,而在于错误地使用日 常语言。因而根治“哲学病”的办法不是建立 人工语言,而是研究日常语言的使用规则, 让人们正确地使用日常语言。日常语言学派的创始人是维特根斯坦,他早年是一 个人工语言学家,后来改变立场,主张日常语言哲 学。日常语言学派的观点很多,其中有两点影响最 大:其一是维特根斯坦

11、的语言游戏论。它把语言比喻为 游戏,认为游戏的玩具(如一粒棋子)的意义是不 确定的,它是由游戏规则决定的,在这个游戏规则下,一粒棋子有“车”的意义,在另一游戏规则下, 它就具有“马”的意义了。语词与语句也是这样,如“ 你真是一个好人”,它可以有赞扬你的意义,也可以 有讽刺你或咒骂你的意义,这全由使用的情况决定 。其二是语言行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 说”,而且还“做”,它是一种行为,不能离开语言的 行为而孤立地去考察语词的意义。这两种理论都反对语词意义的确定论,而主张语词 意义的不确定论。后来它们都被人本主义的语言哲学解释学所吸收。二、人本主义是通过语言学 转向与科学主义思潮合流人本

12、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第一、【哲学对象】反对把哲学研究的对 象归结为自然界的科学主义,坚持哲学的 对象是人(自我意识);第二、【哲学方法】反对把哲学的方法归 结为观察、实验、逻辑分析等自然科学方 法,主张哲学的方法是通过内心体验或现 象学直观,以洞察、把握人的自我价值与 人生意义的非理性主义方法。人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大体经历 了三个阶段: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 主义反对主体客体二 元对立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早期的人本主 义,如意志主义、生命哲学把整个世 界归结为客观的意志或生命,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胡塞尔的现象 学把客观世界用括号括起来“存而不 论”,然后用布伦塔尔的

13、意向性心理 学说构造出纯粹经验的“生活世界”, 并公认不讳其为“纯粹自我意识”,或 “纯粹主体”的哲学,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海德格尔以“此在”代替胡塞尔的“先验的自我”, 并以此反对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倾向于反 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并不真正属于反逻各斯中心 主义。因为德里达指出海德格尔的“此在”哲学不 过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种变体。把人本主义真正变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化的是德 里达。德里达力图以他的解构主义消解一切二元 对立,其中包括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然而 其结果是消解了哲学中的一切确定性,而使哲学 沦落为一种游移不定,怎么都行的消闲哲学或游 戏哲学。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14、的思想影响 了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使科学主义与人本主 义两大思潮,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旗下汇合 起来,成了一种引人瞩目的两大思潮合流的哲学 运动。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 转向过程它与科学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 一样,是一个从客观主义到相对 主义的过程。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开始于卡西勒的符号学 和狄尔泰的解释学。卡西勒的符号学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学,狄尔泰的解 释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语言学。人本主义的语言学 有别于科学主义的语言学。一般说来,科学主义语 言学以科学语言为典范,以研究表达自然界的自然 语言为主要内容;人本主义语言学则以文学艺术的 语言为典范,以研究、理解人(自我)的内心体验 的语言为

15、主要内容。由于人本主义语言学反对或否 定认识论,提倡对人(自我)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和 解释,因而被人称为解释学。最早把人本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的是狄尔泰。狄尔泰 的解释学有两个特征:(1)它是方法论的解释学, 把解释学说成是一切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而与自 然科学的方法对立起来;(2)它是客观主义的解释 学,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客观的、确定的,人必须以 客观的态度(通过移情)去正确理解文本的原意。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继承与发展,它区别于狄尔 泰的解释学之是:第一、它把狄尔泰的方法论的解释学转变为本体论 的解释学。他认为解释学并不是一种解释文本的表 面文字的 ,而是对“此在的生存方式”的理解;第

16、二、它把狄尔泰的客观主义的解释学转化为相对 主义的解释学。海德格尔接受了日常语言哲学家维 特根斯坦的观点,认为文本或语句的意义并不是客 观的、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随人对它的使用情 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块石头如人用它来伤人,它 就具有“武器”的意义,用它来建造房屋,它就变成“ 建筑材料”了。尽管海德格尔反复强调对文本的理解 ,必须以“前理解”为基础,然而在“前理解”基础上 如何去理解该文本的意义,却是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性的,这全凭“此在”的选择或“筹划”而决定。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的系统化。他的哲学观点 是与海德格尔的观点基本一致的。它强调理解的语言性,认为存在与语言是不可分的:“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拥有世界”,“世界也只有进入语 言并通过语言的理解才有意义”。它还强调理解的历史性,认为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