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1516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关键_诗歌中的景物(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中的景情关系n春生n白居易n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n2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 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n2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 情的妙处? (4分)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 哀情(反衬)。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 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 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 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2分,手 法1分,效果1分)n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常指借景抒 情或托物言志诗中的的景物,也就

2、是我 们常说的意象。n景物形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 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n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 的范畴。 一、景物形象高考题回顾n(10年天津卷)n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n 峡口送友人 n 司空曙 n峡口花飞欲尽春,n天涯去住泪沾巾。n来时万里同为客, n今日翻成送故人。n(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 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n暮春 飞花 n(10年江苏卷)n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n 送魏二

3、n 王昌龄n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n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n(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 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2分)n 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 高考题回顾n(10年江西卷)n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n 送人归京师n 陈与义n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n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n【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 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n(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n 答:_n【解析】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 鹃。传说中的蜀帝

4、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 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高考题回顾1、把握景物形象的特征(自然属 性),比如季节、时令、地域、 所属场面等特点。 2、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 情,理解蕴涵在景物形象中的人 生意义或社会意义。(社会属性 ) 二、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n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 卷)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n(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n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 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 变化。 高考

5、题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 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 、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 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 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 、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 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 蜂飞蝶舞等。 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 相关的诗歌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 细节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 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 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和阐明的道理, 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和时代 内涵。 三、鉴赏景物形象

6、题型的具体做法n 2006年全国卷二n南 柯 子 n 王 炎n山宴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 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山, 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 犁水足望年丰。n注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n问: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 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 春伤怀吗?为什么?高考题n在这首词中,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几枝 鲜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答案要求答出几枝鲜花的,给1分 ;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给1分。)n但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 花烟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 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

7、是“要得一犁 水足望年丰。”n对于诗词中的景物,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 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n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还 有写景的顺序,上下、远近、高低、内外 。 四、鉴赏描写景物形象的方法n对于诗词中的景物,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 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n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内容,所见 (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 、嗅觉)。n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n又如色彩映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 四、鉴赏描写景物形象的方法n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n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n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n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n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n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n比兴手法的运用;n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n还有声色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等。n虚实结合: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既有对眼前 景物的描述(实景)又有对想象景物的描 摹(虚景)。n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 扬 州慢)n前两句是对扬州过去景物的想象描写,是 虚写;第四句化用杜牧诗意,使人联想扬 州当年盛况;第五句写出扬州今日荒凉

9、破 败的景象,虚实结合,寄寓诗人对昔盛今 衰的感慨。n变式:以实衬虚 n动静结合:诗歌对景物的描写,既有静态 的勾画,又有动态的描述,使多种景物或 一种景物的不同方面相互对比、映衬来强 化描写的景物,深化反映的思想感情。n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 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 天净沙 秋)n诗中用静态景物:残霞、老树、青山、绿 水、白草、红叶、黄花描写秋天的风光, 用动态的景物:落日、寒鸦、飞鸿描述秋 天的景致,动静结合,表达诗人乐观向上 的精神。n变式:以动衬静n点面结合: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 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 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

10、主体形象 更丰满,更有特色。 n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n“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 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 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 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 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 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 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n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 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不从正 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 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 的想象空间

11、。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 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n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 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 树的娇美形态。 n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 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 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 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n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 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 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 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捷捉和攒摹, 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 外,还要注意诗词中在写景上炼字的表达

12、 效果。 n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拟人等的使 用。n兰溪棹歌 戴叔伦 n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n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n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第二句从什 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 界?n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 “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 :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n答:仰视 、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 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n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 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10、(2009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13、唐杜甫 n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n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n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n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n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 套。 n(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n(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n(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讲解n(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 ,风送竹香(解读形象具体特点)。n(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 n(3)寓意: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 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 使自己有所作

14、为(揭示这一形象的寓意和时代 内涵)。 答案五、鉴赏景物形象题的提问方式n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n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n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意象?借此抒发怎 样的情怀?n4、试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鉴赏诗中的景象) 例题赏析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 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 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 、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

15、诗 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 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 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解题思路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 的协调性;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n答题步骤:n(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n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n(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n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n(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n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