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0431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定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直接测算 法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状态判断和趋势分析 第四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形成统计分 析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定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 (一)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 总供给是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 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国民经济或宏观经济实 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过程中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综 合反映。 (二)统计概念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 统计概念应体现以下特征: (1)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实现的实物运动

2、为依 据; (2)反映实物运动过程和价值运动过程最后阶段 的统一,即最终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内涵; (3)生产要素的供求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及实现 的深层次决定因素来处理。这些特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 指标上,就是以商品和服务为范围,以增加值 为口径的统计内容。 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但 与宏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有所差别的。主要表 现在理论分析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依分析的目的而抽象,而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却依宏观经济过程而强调现实反映。 二、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种统计模式 (一)一种模式以西方经济学中“总供给总需求 ”的理论模型为框

3、架,即对已实现的供给总量和 需求总量进行统计。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总需求总供给实际上是对同一问题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 反映,已实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 。 这种模式的计算结果不能直接判断社会总 供求的均衡与失衡。如要分析社会总供求 的均衡与失衡,必须借助于其他指标来间 接进行分析,如通过就业率或失业率、物 价指数以及汇率的波动等来观察。所以, 这种模式对社会总供求均衡于失衡的测度 与分析,采用的是间接反映的方法。通常 被称为“间接法”。 (二)另一种模式是从社会总供求运行的客观过 程,即实物运

4、动与价值运动过程出发,从流量 和存量两个方面统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它不仅包括实际发生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 而且还包括未实现平衡的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统 计。在这种模式下,总供求可以不相等,经常 存在供求缺口。这一缺口的绝对总量和相对总 量大小及其评判,正是宏观经济运行均衡与否 的分析依据。所以这种模式可以直接用来判断 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故被称为“直 接法”。三、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对中国总供求的间接测 算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直接测算法一、直接测算法的基本思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总供给 和总需求均衡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期市场 上的供给和需求,既有本期生产的,也有

5、上期 结余下来转入本期的;本期生产的供给和分配 形成的需求,大部分在本期实现,但也有一部 分没有实现,结余下来转入下一期。因此,统 计应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或者说是从流量和 存量两方面去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据此提出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一组概念和指标。1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 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 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及来自进口的商品和 劳务总量。 流量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商品和劳务 2结余总供给:指某一时点上,全国库存和储备 结余的供给总量和人工培育资源增长量。 3流量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 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

6、支 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 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4结余总需求:就是未实现的总需求部分,如同 结余总供给的概念,它是为了连接不同时期的 流量总需求,揭示总需求的动态特征。 总供求概念体系中的计算和平衡关系 可用下面的几个式子表达: (1)期初结余总供给(需求)+流量总供 给(需求)本期实现总供给(需求)+ 期末结余总供给(需求) (2)存量总供给(需求)期初结余总供 给(需求)+流量总供给(需求) (3)本期实现总供给本期实现总需求 (4)本期期初结余总供给(需求)上期 期末结余总供给(需求) 二、总供给的测算方法总供给的统计测算主要是计算流量总供给和期初、 期末结余

7、总供给。 1流量总供给一般简称社会总供给或总供给,是在生产 法GDP基础上计算的。 流量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进口+劳务输入-损失我国目前的劳务输入还比较少,损失统计尚未建立 ,故这两项可暂省略。 2结余总供给主要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工业企业 销售库存和人工培育资源产值。期初(期末)结余总供给期初(期末)批发和零售 贸易业库存+期初(期末)工业企业销售库存+期初( 期末)人工培育资源产值 注:人工培育资源产值是指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分,牧业产值中 的牲畜繁殖、增长、增重部分等等。三、总需求的测算方法 1流量总需求的计算 (1)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国家预算内资金拨款+国内贷款投 资+利用外资

8、+自筹和其他投资 (2)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 (3)国外消费需求国外需求以实际发生的购买额计算,包括商品 出口和劳务输出。 2结余总需求的计算 结余总需求包括结余投资需求和结余消费需求。 (1)结余投资需求假定每年投资的流动资金在当年全部实现,自筹投资 也是当年全部实现,那么结余投资需求的变动主要受两方 面的影响,即当年未实现的(或结余的)国家预算内资金 拨款和当年未实现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当年未实现的(或结余的)国家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拨款 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基本建设支出和更新改造支出两项之和 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来自财政拨款的部分用期初结余加上当年未实现投资拨款,可得

9、期末结余 投资需求当年未实现的(或结余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国家银行 信贷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贷款年末余额当年已实现的 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国内贷款的部分 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贷款年末余额可用中长期贷款 额来代替用期初结余额加上当年新增余额的方法求得当期的期 末结余额即可。(2)结余消费需求 结余消费需求居民储蓄+手持现金+机关团体存 款其中机关团体存款作为社会消费结余对待。注:这里将储蓄全部看作是结余的消费,这种假定在过去 短缺经济下是比较合理的,但在现在就有问题,居民储 蓄中究竟有多少是结余的消费,有多少是资源的储蓄, 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难以回答的问题。目前解决的 方法只

10、能是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推断来取得一个比例数 。故结余消费需求是一种近似的估算。 课堂讨论:在经济学中总供求的内涵与国内生产总值是等价的,但在经济统计 学领域,总供求的统计内涵与国内生产总值是否一致还存在这较大的争 议,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供求的统计是否必要?按照萨伊定律(Says law),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即只要价格 水平能够自由变化,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总会自动达成平衡,不存在供 求差额。故很多人认为总供求统计意义不大。 (2)总供求统计是否包含中间产品(中间消耗)?有些学者认为,总供求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产品的供给 和需求的总和,而现实生活中,中间产品在总产出中占有相当大

11、的比重 ,所以不能忽视中间产品。 (3)总供求是否包括非市场产品?有一种意见认为:不通过市场提供的产品不应计入社会总供求,其 理由是这种商品不存在生产和使用的矛盾,没有统计的必要。 (4)总供求是否包括服务?限制性生产观的支持者认为,由于服务具有一经提供就立即使用、 不能贮存的特点,所以它不可能引起供求矛盾,即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总 是平衡的。这样,总供求的统计就不必包括服务的成分。 结论: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供求的统计内涵是基本相同的。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状态判断和趋势分析 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与失衡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与失衡的概念,必须从流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 求、存量

1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结余社会总 供给和总需求去全面认识,只有三方面相等才 是真正的均衡,否则就是失衡。但由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完全求得 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过程的一致统一是不可能 的。因此,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不仅包括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相等,而且还包括 一定程度的不相等。只要这种不等不影响国民 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实现 。 具体表现为: (1)社会生产良性循环,生产结构协调; (2)生产能力正常发挥,技术进步,资源 充分利用; (3)总需求依社会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而 正常增长,结构逐步演进,与产业结构的 演进相协调; (4)财政、信贷、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二、社会

13、总供给和总需求状态的类型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是其状态 的两种类型。在现实经济中,更多情况是失衡的 状态,因此,下面着重对失衡状态进行研究。 (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首先可划分为 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1总量失衡依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缺口的性质分 为 经济停滞:社会总供给过剩和总需求不足的失衡状 态 通货膨胀:社会总供给不足和总需求过大的失衡状 态 2结构失衡 基础结构失衡非基础结构失衡(二)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从商品和服务市场与 货币市场均衡与否的状态进行划分,对于失衡状 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1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 2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3商品

14、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 4商品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注: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社会总供求状态特征都是 混合型的,既存在着停滞的一面,也存在着膨胀的一面 ,还有结构失衡的问题。因此,对社会总供求失衡判断 的统计研究,需要结合具体国家、具体时期的具体情况 进行具体分析。 三、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状态判断的统计方法(一)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的判别 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供求差额或供求差率过大, 或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之内的一种不平衡的数量表现。 1间接判别法 (1)社会总供给严重大于社会总需求(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主要 特征有: 一是产品处在普遍性的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之中,产品存

15、货 过大并且积压,许多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买方市场 为主导,卖家竞争激烈; 二是生产资料、消费品、工业品、固定资产投资等价格指数 趋于下降或持续走低; 三是就业率下降或失业率上升; 四是出现通货紧缩,钱少货多,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能力跟不上 ; 五是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六是产品出口大大高于 产品进口等等。(2)社会总需求严重大于社会总供给(供给短缺或需求旺盛)。主要特征有:一是产品处在普遍性的供小于求的失衡状态之中,产品存货普遍下降,产品销售迅 速增长,许多产品都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卖家市场为主导,买方竞争激烈; 二是生产资料、消费品、工业品、固定资产投资等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三是

16、就业率上升或失业率下降;四是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钱多货少,需求过度,产品供给能力跟不上;五是货币供给小于需求,利率上升;六是产品进口大大高于产品出口等等。 (3)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均衡 主要特征有:一是社会生产良性循环,生产结构协调,二是生产能力正常发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消费需求依社会生产的发展而正常增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协调四是财政、信贷、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五是各类价格水平和利率基本稳定,失业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等等。 2直接判别法通过计算净出口率、存货增加率和综合供求差率来判别国内总供求是否 失衡及其失衡的类型和程度。(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率。 为正的比率越大,国内总供给过剩,对外部需求的依赖越大 为负的比率越大,国内总需求过大,对外部供给的依赖越大。 净出口率为0或比率较小 , 则出口需求与进口需求均衡 (2)存货增加率 为正的比率越大,供大于求,存货积压 为负的比率越大,供小于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