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53884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 建议建议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从语文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来审视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是由第二学段习作向五、六年级段习作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此,这学期的习作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所谓“承前” ,也就是要对完成第二学段习作任务的情况来一次“盘点” ;所谓“启后” ,也就是要看这个学期的习作将为以后的习作做了哪些铺垫。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有必要先对语文程标准关于这两个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做一番比较,研究一下不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的继承和发展。(一)关于语文程标准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习作要求的比

2、较将语文程标准中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的提高。第一,搜集素材要求的提高。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 ,而进入第三学段以后,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两相比较,在搜集和储存习作素材上,最为明显的变化是要从“留心”提高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用一句话概括, “有意注意”的程度明显提高。第二,动笔成文要求的提高。对学生的习作,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3、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进入第三学段后,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习作的操作层面上,我们要关注从第二学段的“尝试”和“不拘形式” ,走向第三学段的更加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的过渡问题。第三,修改习作要求的提高。第二学段强调的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而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

4、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两相比较,从修改习作的角度来看,第三学段的要求无论是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较第二学段明显提高。因此,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修改,我们一方面要将已经学会的修改明显错误词句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要选准适当的时机,逐步提高修改的范围与规格,为向第三学段能够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水准做好铺垫。(二)关于本册教材习作部分的编写明确了第二、第三学段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变化,让我们再来看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是怎样编排的吧!这册教材共安排了 7 篇习作。它们是:1 写建议:春游活动去哪里好。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图

5、或附上照片。2 写推荐: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注意有详有略。3 写自己的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4 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6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题目自拟。7 组织、参与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统观这学期要写的 7 篇习作,并与已经练写过的

6、三年级上下两册的习作相联系,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变化:第一是习作话题的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统计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 16 篇习作,就其习作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大多数的要求是写写自己,或在家庭、学校里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人和事,或者是自己直接参与过的活动,而需要学生从社会与大自然中搜集习作素材的仅有 3 篇。即便是猎取素材的范围有所扩大,教材要求的参考的材料,也大都是学生可以找得到的图片、短文、玩具等。但进入四年级后,关于习作素材的已经明显增加了取材于社会、自然的比重。仅四年级上册的 7 篇习作,就有3 篇需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搜集习作素材。比如习作 1设计节日;习作 3以书信的形

7、式介绍自己的家乡;习作 7给来自社会生活的照片或插图配文等。而在这一册教材的 7 篇习作之中,直接或渗透着要求学生从社会、自然,及其他媒体搜集习作素材成分的就有篇之多。比如习作 1给春游活动写建议书;习作3写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新发现;习作 4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看法,再写下来;习作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自己观察、研究并把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习作 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进行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等。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体。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

8、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这是语文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向第三学段习作过渡的一项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小学生搜集和存储写作素材能力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二是对动笔成文更加强调明确具体。首先,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学期习作

9、的要求已比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如在习作 1中就提出了“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 ;习作 2提出了“注意有详有略” 。特别是教材提供的可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例文,在篇幅上已较过去明显增长,描写与叙述更加细致、具体。这从一个角度暗示我们:本学期的习作,一定要在坚持减少限制,让学生放开手脚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醒他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注意把写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向第三学段能把写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其次,本册习作教材还暗含了习作应当具有初步的、有条理的叙述和描写的基本要求。比如习作 1中提出的“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 ,实际上就已经蕴

10、含了写时,应当注意条理性的要求。你想,既然是要讲理由,首先是要有根有据,而且要有个条理, “胡子眉毛一把抓” ,别人就很难明白你的意思,再有理由,别人不明白,那也没有用。所以,只有把这样两条都落实了,才能够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充分” 。当然,暗含只是具有这个成分,还不是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我们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和提倡是应该的,但不要强行规定、限制。这一暗含成分的存在,又一次告诉我们:这一册教材的习作,较第二学段前三个学期的习作已悄然提高了要求。另外,进入本学期以后的习作,对表现手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比如习作 1的写建议。教材所提供的两篇例文表现的手法就是不同的。前一篇例文是以记叙的手法写成的,

11、而第二篇则采取分条目说明的方式写成的。前后两篇例文放在一起,明确地告诉我们:目的相同的建议,写法是可以不同的。第三是修改习作的难度有所提高。关于修改习作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直接标明,但是,从教材所选用的可供学生参考的例文来看,它们的篇幅已明显增长,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进入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不但成文的要求提高了,修改习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二、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来看本学期习作教学的实施明确了语文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了解了本册习作部分在整个习作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教材的编写情况,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围绕这一问题

12、,建议如下:(一)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语文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本学期的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大家知道,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很难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评的。所以,在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进程中,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

13、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与习作结果的观察、统计,采用纵向对比和抽样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不断地对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排队摸底。比如,关于学生平时对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关于学生习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关于学生动笔热情和能力的分析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与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调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长的力度。绝不能单一地、紧紧地盯住学生的习作结果,更不能仅凭考卷上的一篇习作论成败、论“英雄” 。(二)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牢牢抓住习作的核心与关键,在“得心应手”上狠下功夫。语文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14、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一定义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得心应手“加以概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既是“得心“的源头,又是“得心“的渠道;“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实质是从“得心“成果向“应手“转换的要求,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则是“应手“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习作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基本能力。结合本册的习作,在落实这一核心理念上,我们觉得,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得心“的渠道与储备情况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而硬要“做饭“,就连“巧妇“也会感到为难的。习作不也是如此吗?因此,习作之前

15、,首先要准备好“下锅之米“-与这次习作话题具有相似性的习作素材。正如语文程标准所说:习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解决好习作素材的储备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他们的观察、感受、思考、想像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搜集、储备习作素材的意识,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用自己头脑去思考。尽量减少那种“一对一“,为习作刻意安排的、带有直接搜集习作素材任务的“演练“。实践告诉我们:那种未曾活动先布置习作任务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活

16、动不开心,习作素材也没有得到多少。“带着镣铐跳舞,总是难以尽情舒展自己的潜能“。第二点是要关注习作动机的诱发,要注意习作关键环节的指导,促进从“得心“向“应手“的创造性转化语文程标准认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就习作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把得于心的东西,创造性地转化成“应手“的成果。怎样做才能促进这种转化呢?首先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问题,然后是“写什么“、“怎样写“和“写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我们认为:语文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所说的“乐于书面表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把习作变成他们的一种需要,从原来的“教我写“变成“我要写“。对此,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曾明确提出了“只有在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观点。 (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