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11754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体会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它不仅占去了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地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概念,然后进行了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初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建议。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音乐;教育改革1目 录引言 .1一、课堂师生互动相关概念 .2(一)教学设计 .2(二)情

2、感交流 .3(三)师生互动 .3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调查分析 .4(一)调查基本情况 .4(二)调查反思 .4三、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体会 .6(一)构建师生互动的理想环境 .6(二)实现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 .6(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7结 语 .80引言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生命意识” “主体性” “自主参与性”日益受到重视。面向全体学生

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教育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活动。社会学中的“互动”范畴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后,互动教学研究也成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互动式教学基于对话理论、主体性教育、合作学习理论,互动双方是平等交流的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由和民主,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参与功能” 。本课题的思想和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是契合一致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没有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也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一、课堂师生互动相关概念(一)教学设计公认的教学设计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

5、程。 ”教学设计主要解决(1)教学内容(教什么?) ;(2)1教学对象(教给谁?) ;(3)教学方法、流程(如何教?) (4)教学结果及评价(教得怎么样?) ,其中教学理论依据(为什么这样教?) 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设计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并且比传统的备课有更多、更广的要求。由于教学设计能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程度,促进教师的全方位的业务提高,近几年逐步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上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广大音乐教师需要进行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行探索和实践,而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新教材进行教学实践的预测性整合的显性化材料,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6、的体现(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指在情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上流露出来,为学生所察觉、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教师心神领会。彼此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情感回路。(三)师生互动互动是行为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与他人或环境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 、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

7、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互动形式。由于师生互动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人格的健康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师生互动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互动与角色有着密切的相关,马维娜把对于师生的角色分析作为研究师生互动的突破口,并且指出“互动是角色的互动,角色是通过互动表现出来的” (马维娜,1999) 。陈振中直接的称其研究对象为“师生角色互动” ,并提出师生互动既具有人际互动的共性,也具有区别于一般人际互动的特性(陈振中,2004) 。李虹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社会互动是作2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被阐释的,应作为研

8、究的本体而不是作为附着因素加以讨论的(李虹,1998) 。袁维新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袁维新,2002) 。综上,不难看出,对于师生互动的定义呈现出不同学科视角的特点,既有教育学的解释,又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解释,笔者结合社会学家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里对于社会互动的定义,认为师生互动作为社会互动的具体形态,具有社会互动的基本特征,即互动双方信息的相互传播和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在此基础上,师生互动可简要地概括为师生间因教学关系而产生相互影响的社会交往活动。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调查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作者于 2011 年 5 月 9 号

9、至 13 号,对 A 市的某重点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各两个班(分别为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其中高一未分文理班),共 6 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学生问卷 500 份。当问及“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你和老师进行言语互动(如提问、讨论等)的次数多吗?”时,有高达 20%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 ,35%的学生回答“较少” ,而仅有 3%的学生回答“很多” 。(详见下表)。由于条件有限,作者无法在更多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但是我们可以窥一斑知全豹,了解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调查统计表选项 人数 比例A、很多 15 3%B、较多 50 10%C、一般 160 32

10、%D、较少 175 35%E、几乎没有 100 20%(二)调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低效教学效率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我们的教学应该有些什么改变呢?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研讨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3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但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部分教学互动形式化,互动效果差,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占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是单一性的。二是点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的目的是为了锦上添

11、花,没有互动实质。多数停留在“是否”型的简单问答上或是对数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三是模糊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为听课而设计的,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虑音乐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回答,或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

12、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这句至理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而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性 国外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一般都是把课堂教学行为置于一个狭义的概念范畴下进行的,课堂教学行为要么被等同于教师行为,要么被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2研究方法与课堂教学行为特点不相宜 在国外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用严格的量化工具进行研究,4如“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就是用严格的量化标准对师生的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它首先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行为分为十类,其中,教师言语行为又分成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两种,然后让观察者在常规的课堂上以每三秒一次的频率,将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记录在一个由横、纵向各十个小方格组成的方表格中,最后再将整堂课的记录加以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