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06000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 确的是 A.它没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 B.它实际上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 C.它没能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2.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判断“哥伦布”的台词应是 A.我经过70多天航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D.我的船队穿过了大西洋和印度洋3.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后确立了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4.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

2、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玻利瓦尔 林肯 A. B. C. D. 5.右图是一幅漫画,画中的人和马分别是英国殖民者和名为 “美利坚”的烈马。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英国殖民 者掀翻在地。与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6.拿破仑说:“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是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 回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它将永垂不朽。”这样“东西”是指 A.民法典 B.商法典 C.刑法典 D.1787年宪法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

3、英国侵略 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这 里的她是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右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0”号机车,现收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该机车 是在1882年从英国购进,运用于唐胥铁路。那么,下列有关“0”号机车的说法肯定错 误的是 A.用蒸汽机作发动机 B.用内燃机作发动机 C.是由英国人制造的 D.是伴随着洋务运动出现在中国的9.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2008年11月,英国海军在获得索马里政府授权后, 进入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并与索马里海盗交火。但在近代史上,英国曾经“靠着一 群海盗起家”,而成为 “三角贸易”

4、的主要经营者 18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黑人奴隶的最大使用国 甘蔗、棉花、烟草的最大出口国 A. B. C. D.10.2006年67月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上,阿根廷著名的球星梅西不用 翻译就可以和下列哪一位球星直接进行语言交流A.西班牙的劳尔 B. 法国齐达内 C. 葡萄牙的菲戈 D.英国的贝克汉姆11“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 ,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摘自十七大报告。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诞生的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12.我们要了解鲍狄埃创作国际歌歌词的背景,应该重温的历史是A.巴黎

5、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五四运动13.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她的表 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1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 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15.小明打算写一篇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文章,其中必须用史实来

6、论证日本在明治 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小明可以采用的史实有 制定权利法案 实行殖产兴业 发布人权宣言 首创“理性主义” 提倡“文明开化” 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A. B. C. D.16.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詹姆斯用电灯照明 卡尔用笔记本电脑制作课件 珍妮在学校用油印机印试卷 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A. B. C. D.17.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上刻“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 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记述的是下列 哪一事件?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珍珠港事件 D.诺曼底登陆

7、18.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 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 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19.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他激烈抨击天主教教会的罪恶行径,把教士称 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他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但丁20.在一些武侠小说里,总有这样的情景描写:这人轻功了得,站在一支飞镖上 迅速的向前进,久久不落地。我们可以用谁的理论来驳斥 A.哥白尼 B.达

8、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1.如果要否定“上帝造人”这一说法,最好是运用下列哪一人物的学说或成果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巴斯德 D.哥白尼 22.有人正在整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么,他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本书?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D.母亲 23.某校计划在艺术长廊中悬挂一幅凡高的代表作品,他们应该选择A. B. C. D. 24.周恩来总理跟著名指挥家李德伦谈话时曾经说:“贝多芬交响曲是好的嘛。拿破仑 怎么了?拿破仑并不是那么坏嘛,他是革命的嘛。拿破仑当皇帝,不是封建皇帝,是 反封建的嘛。”这里他们谈论的音乐作品是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悲怆奏鸣曲

9、 D.月光奏鸣曲25.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 原都白成一片了。” 英国驻印度殖民总督本丁克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B航线的航海家。(2分)(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活动会对非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分)(4)材料三反映的情况在印度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5)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有无内在的联系,说明理由。(5分)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A是麦哲伦,B是哥伦布。使非洲丧失难以数计的劳动力,更加贫困和落后。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有

10、(1分)。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国家把探险家们发现的海外领土变成了 自己的殖民地,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 开始。同时,也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4分)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 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 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 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材料三 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 托尔斯泰

11、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 刚刚开始。”(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领导者。(6分)(2)材料一、三中,美、俄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4分)(3)请写出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 。(4)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评价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次改革?(2分)美国内战林肯;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 世。(6分)(2)废除奴隶制度、废除农奴制(4分);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 展教育(4分)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

12、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8.为迎接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我区某校准备开展“学习三次科技革命,勇攀科 学技术高峰”的主题班会,小明做了如下准备,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搜集有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在动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发明。(4分) 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2)探寻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对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 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3)展望未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准备如何迎接科技发展大潮的挑 战?(2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或内燃机)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今天最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2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灯,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2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迎接高新科技的挑战。(言之有理即 可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