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85721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X 页数:318 大小:67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8页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8页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8页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8页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法1第一章 绪论2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第一章 绪论3一、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历史教育现象应该是很久以前就出现了的。它是与人类同时 出现的。人类有了语言和意识,就开始了知识的传授,其中就 包括历史知识的传授。这些历史知识和神话传说混合在一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部分历史。例如,燧人氏 “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有巢氏“构木为巢”,伏 羲氏“教民结网渔猎”;以及后来的尧舜禹的“禅让”,大禹 治水,黄帝、炎帝的传说等等。在殷周时期,国家政府机构中就有了史官,这些史官不仅 掌握国家的图书典籍,记录统治者的言行,也担负着教育统治 阶级子弟文化教师工作。在奴隶社会和封

2、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我国的历史教学已 经有了较大发展。孔子授徒传教“六艺”,编订了春秋、 书、易、诗、礼等作为教材。4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教学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 相当大的成绩,但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也还存在一些分歧,关 于历史教学法学科性质的认定便存在几种不同看法。有些研 究者认为他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有些人认为是“艺术学 科”,还有的人认为式“历史学科”,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 教育学中应用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学有理论教育学和应用教育学两类,理论教育学的最 后成果表现在规律的发现上,应用教育学主要研究具体的教 学方法,以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 的。历史教学法研究中学

3、历史教学的目的,内容,模式,方 法等均属于应用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归属于应用教育 学。5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根据于国家对中等教 育的统一要求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历史 知识的特点,来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 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科学。 对于它的性质和所属范畴有不同的认识: 6第一,认为它是属于历史科学范畴,强调历史教学法是 研究如何讲授历史,因而把历史教学法讲成史学方法论 ,而与“史学概论”混淆不清。这种看法流行于历史教 学法研究的初期。第二,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教学 论属下的一门分科教学法,它属于教育科学范畴。第三,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和

4、历史科学综合在一 起的边缘科学,这是近年来对历史教学法的一种看法。 7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是一门以中学历史教学 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中学历史教学目的、教 学内容(教材)、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 式和教具设备与手段为研究内容,探究中学历史 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学科教育学课程。 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学历史教学法,它已是高等师 范教育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属于应用教育科学的范畴。8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具体的说,就是中学的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特别是 现

5、在推行新课标的背景下。本学科还要研究如何为中学历 史教师编写历史教学参考书和为中学生们编写学习历史的 参考书。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历史教学的设备和手段9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 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中 学历史教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 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 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 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标。10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 究方法第一章 绪论1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有以 下几种:观察法 文献研究法 测试法 调查法 统计法 图表法 历史

6、研究法 比较法 分析综合法 归纳演绎法以上10种方法是相互密切联系的,只有在综合利 用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系统、条理的理论 和原则,然后进行验证和修正,即实验法。12第二章 历史课程论13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14一、我国近代历史课程设置的演变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开设新式学堂,制定新的学制。 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有关在中学里设置历史课的章程,但此章 程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 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癸卯学制的颁布和 实行,

7、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也标志着历史课程 在新式的学校中正式开设。(一)、清政府的课程设置15(二)、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民国时期历史课继续在学校开设,课程基本延续清末的安排。 1923年颁布了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和高级中学公共必修 的文化史学纲要,规定初中历史分为本国史和世界史二部,每周 总学时为8课时,高中文化史总学时为6课时。此后,国民政府先 后于1929年、1932年、1936年、1941年和1948年颁布了初中和高 中的历史课程标准,各年段的历史课每周均为2至3节课。历史科 教材采用中国史和世界史分编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上古、中 古、近古和近代、现代等时期、教学内容详细,下限

8、至当时(如 1941年的课程标准就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6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历史课程演变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60多年中,中学历史教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 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将旧中国的历史教学改造成为适应当时社会发 展需要的历史教学。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历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换。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 计划草案规定初一开设中国古代史、初二开设中国近代史、初三开设 外国史;高一开设中国古代史,高二开设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史,高三开设外国史。历史课各年纪每周均为三节,每周总计18节。1

9、71953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学计划修改草案对历史 课程的设置再次进行调整,规定初一和初二上学期开设世界 古代史,初二下学期和初三开设中国古代史,高一和高二上 学期开设世界近代史,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开设中国近代现代 史,课时不变。这一时期的历史课程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 “先外后中”,(先学世界史后学中国史)二是“直线式编 排”(初中只学古代史,高中才学近现代史,不循环)三是 世界史教学内容完全仿照苏联。18(二)短暂的发展阶段(19561966)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一套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包括初中 历史教学和高中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这是建国 以来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学历史教学

10、大纲,大纲规定在初一开设 中国古代史,初二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开设世界史,高一 开设世界近现代史,高二开设中国古代史,高三开设中国近现 代史。每周各三课时,周总学时数18课时。与此同时,人民教 育出版社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编辑出版了一套完整的中学历史教 科书提供给中学个年段使用。这一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有以下几 个特点:一、历史教学有了全面具体的指导,走上了规范化的 道路、二、历史课程采用了螺旋式的编排,适合高初中学生不 同情况、三、历史教学内容上摆脱了完全仿照苏联模式,形成 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四、课时充分,有利于教学。19(三)、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

11、6年至1969年中学停课,历史教学 相应被停止。1966年以后,中学“复课闹革命”,历史教学又在一 些中学开设,但当时的历史课完全被政治需要所控制,中国古代史 被改成“农民战争史”“儒法斗争史”中国近现代史被改成“党内 两条路线斗争史”而世界史改为“国际共运史”。历史课的课时与 教材均无保证。20(四)、拨乱反正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学历史教学开始恢复,1978年2月教育 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对中学 历史教学进行了规范,根据这一个大纲,中学历史课分别在初 二、初三和高一三个年段开设,其中初二上中国古代史,初三上 中国近代现代史每周2课时,高三上世界史,每周三课时

12、。这一时期课程虽然恢复,但是还带极左思潮痕迹。例如只是在部 分年级设置历史课程,而且可是不足,初中阶段不设世界史。1980年对1978年地历史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内容上有所调整。21(五)、继续调整阶段1981年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和五年制 中学教学计划对历史课的教学年段和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规 定在初一上中国古代史每周三节,初二上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每 周2课时,高一上世界史,每周3课时。1986年教育部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进行了新的修订,在初二下 学期增设了世界史课,中国史压缩到三个学期。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在高三文科班设中国古代史选修

13、课程,每周六节。(理科班不 修)。22(六)、规范化阶段 1988年制定九年义务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92年,全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按义务教育大纲 的规定,初中一二年级设中国史课,初三设世界史课,每周均 为二课时。高一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二开设中国近代现代 史也是2课时。高三文科班设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每周六课时 从1996年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在中学 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 ,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主要的改革是,将高中的历史课分 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高一设中国近代现代史必 修课,高二高和高三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古代史文科限定 选修课,另在高一和高二设中国文化史

14、和世界文化史任意选修 课,并在部分省市进行了试点。23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程的编制课程编制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对课程的开发、 设计。英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认为:“课程编 制是指那些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 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他们提供给教育机构 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24一、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我国课程论专家陈侠先生将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具 体地分为:社会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教 育宗旨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要求、哲学思想的影 响、社会文化的传统、儿童身心的发展、学校类型 和制度等几个方面。25我们可以把影响和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综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

15、、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2、科学几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对课程的影响4、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5、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例如:学科课程、核心课 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等课程类型;出现如要素 主义、永恒主义、结构主义等课程流派。6、学校教育的实际管理与操作多课程编制的影响26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1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导向2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3历史学科发展的现有状况4学生认知历史的规律和特点历史课程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27二、历史课程编制原则在196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普通教育课 程专家会议”上,专家们提

16、出的课程原则主要是:第一、囊括性原则,意指一要“详尽化”,二要“ 囊括性”第二、连贯性原则,意指一要考虑“序列”二要考 虑“连贯性”;三要考虑“综合”;四要“均衡” ,五要考虑“准确性”,六要考虑“长期效果”第三,可行性原则。要求“适应性”、“有意义性 ”、“方法多样效果”、“必要条件的重荷”、“ 评价”、“教师的实施能力”、“利润因素”、“ 灵活性”28历史课程的编制,除了要遵循学校课程编制的一般原则,还 要更深入的考虑到历史教学自身的特点,符合历史教育的目 标,适应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在编制历史课程时,需要考 虑到以下的原则:1、遵循科学的指导思想的原则2、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4、全面展示历史发展的原则5、促进学生认识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