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791349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月份重点知识及方法回顾2009.10.23一、一、【学会学会“比较比较”分析法分析法】 1.Na1.Na3 3N N和和 NaNNaN3 3相比较:相比较: 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与水反应的产物相同吗?与水反应的产物相同吗?2.2.铵盐的不稳定性规律:铵盐的不稳定性规律:3. Cl3. Cl2 2与与S S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 1)实验方法:)实验方法:(2 2)事实依据:)事实依据:二、二、【学会学会“ “比较比较- -类推类推” ”分析法分析法】1、氯气与水(碱)的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方程式: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

2、钠溶液中反应方程式:氯气通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方程式:2、氧化性酸的分解反应浓硝酸见光分解:次氯酸见光分解:硝酸银见光分解:3、铵盐的分解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 碘化铵固体受热分解:三、【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规律】 酸性:HClO4 H2SiO3 碱性:KOH NaOH Mg(OH)2 Al(OH)3 还原性: F- Cl- Br- I- ; Na Mg Al 氧化性: F2 Cl2 Br2 I2 ; Na+ Mg2+ Al3+ 气态氢化物地稳定性: HCl HBr HI 原子半径:Na Mg Al P S Cl 离子半径:Na+ Mg2+ Al3+ 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稳定性 CHC

3、H4 4NH NH3 3H H2 2O O HF HF PH PH3 3H H2 2S S HClHCl稳稳H H2 2Se Se HBrHBr定定H H2 2Te HITe HI性性Br-:加入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 I- :加入氯水或溴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红色。1.溴、碘离子检验的方法之一是观察产物的颜色。四、【思辨理解】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CCl4?2.“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的区别 具有强氧化性的酸:稀硝酸、浓硝酸、浓硫酸 非氧化性的酸:盐酸、醋酸、磷酸 具有还原性的酸:浓盐酸(反应制Cl2)、氢硫 酸(S2-)、亚硫酸(SO32-)、氢碘

4、酸(I-)五、【几个重点化学实验回忆归纳】 1、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原理: 萃取: 概念: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原理: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碘水、溴水) 分液: 概念:分离不能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 原理: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分馏: 概念: 原理: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馏: 概念: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原理: 过滤: 概念:分离不溶固体和溶液的方法。 原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结晶: 概念: 原理:两种溶质在一种溶剂的溶解度不同(KNO3与 NaCl) 升华: 概念: 原理:固体(I2)2.海水提溴提示:海水中溴主要以低价溴存在,

5、海水中溴的含量很低。请你提出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思路,至少应经过哪几 步骤?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 思考:氧化需要_剂,如_,离子方程式是_。介绍: 工业上是利用溴的沸点比水低的性质,通过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 溴挥发出来,再冷凝得到粗溴,最后经过精制得到高纯度的溴。3回忆实验室利用海带提“碘”的原理和步骤海带灼烧浸泡 (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碘水?讨论:根据以上步骤,请你选择需要 的仪器思考:如何从含有砂粒的碘中提纯碘?又如何从碘和氯化钠混合溶液中提取碘?4 4、溴化氢的制取实验:、溴化氢的制取实验: 实验室则一般不制溴,如果用到少量溴进行反应,一般是利 用NaBr固体、浓H2SO4、MnO

6、2固体共热得到。根据下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根据下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1)烧瓶中所发生的要反应的化学方烧瓶中所发生的要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程式_ 装置(装置()的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的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 装置(装置()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 _ (3 3)装置()装置()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防)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防 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理由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理由分析:分析:此为制取单质溴的实验装置,应该选用强氧化剂来氧化此为制取单质溴的实验装置,应该选用强氧化剂来氧化BrBr- -成成BrBr2 2。 ()()中,浓硫酸、二氧化锰和溴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

7、中,浓硫酸、二氧化锰和溴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 ()()中冷却成液态。中冷却成液态。 ()()是用来吸收尾气中的溴化氢气体的。是用来吸收尾气中的溴化氢气体的。 由于溴蒸气的强腐蚀性,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与橡胶接触。由于溴蒸气的强腐蚀性,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与橡胶接触。答案答案: : (1(1) )MnOMnO2 2+2H+2H2 2SOSO4 4+2NaBr=Na+2NaBr=Na2 2SOSO4 4+MnSO+MnSO4 4+2H+2H2 2O+BrO+Br2 2 ()冷凝)冷凝; ;吸收未冷凝的气体。吸收未冷凝的气体。 (2)(2)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 (

8、3)(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 由于漏斗的容积由于漏斗的容积 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明显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明显 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 中液体又流中液体又流 回到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回到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讨论讨论】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可否用浓硫酸与溴化钠反应来制取溴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可否用浓硫酸与溴化钠反应来制取溴 化氢气体,为什么?化氢气体,为什么? 回答回答:此反应中,浓硫酸首先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化氢,然后,溴化:此反应中,浓硫酸首先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化氢,然后,溴化 氢再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

9、溴单质。氢再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溴单质。 制溴化氢,加强热时浓硫酸会把部分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故此只能微制溴化氢,加强热时浓硫酸会把部分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故此只能微 热来制取。热来制取。 5、重要的定量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有:XX溶积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电子天平(溶质是固体时选用)、量筒(溶质是液体时选用) 思考: a.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 b.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l0.1mol/L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 c.用98%的浓硫酸配制1:5的稀硫酸所需要的仪器有: d.用98%的浓硫酸配制250mL1mol

10、/L的稀硫酸所需要的仪器有: 中和滴定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滴定管、锥形瓶 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仪器有: 电子天平、坩埚、坩埚钳、泥三角和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干燥器 1 mol氢气体积的测定:六、【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反应】1、有机物官能团的定性分析官能团与性质的互推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关系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 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 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发生银镜反

11、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醛基 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 (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除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 子上含有氢原子); (11)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蛋白质); (12)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2、有机合成最基本基本路线加聚反应:碳碳双键、甲醛酯化缩聚反应:成环产物途径:取代(酯化、脱水)3、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1)取代反应: 烷烃取代,苯及其同系物取代,酯化反应, 酯水解, 醇与氢卤酸卤代, 卤代烃水解 (2)加成反应:烯烃加成 炔烃加成 苯环加成 (3)消除反应:醇消除,卤代烃消除 (4)聚合反应:加聚、缩聚4、含羟基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比较:5、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多官能团有机物反应练习: 溴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溴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对-溴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甲基-3-氯丁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2-甲基-3-氯丁酸乙酯与稀硫酸溶液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