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69330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体育测量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 研的重要基础。只有实施科学的测量,才能获得 准确而可靠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科 学的结论。为了收集准确的资料,获得可靠的信息, 达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在体育测量的理论指导下 实施测量。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测量(史蒂文斯):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即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 过程。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 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包括物理量 测量和非物理量测量。(内容和形式多样)A:物理量测量:身高、体重、跳高高度、跳远 远度、血压等;

2、B:非物理量测量:有氧工作能力、技战术水平 、疲劳程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 成的系统。(二)测量的要素 测量的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和数字符号。A .待测属性或特征:由于测量的目的就是反映 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它是测量的第一要素。举例: 100米、立定跳远、灵敏性、心理素质、技战术水 平、意志品质等。B.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 或是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举例:身高的测量、心理素质的测量 心理素质的测量(包含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 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 如测量智力量 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 表,瑞文智力量

3、表等)。C.数字符号:数字的含义与测量内容相关。(三)测量量表 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 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这种规则由实数列的诸特性所决定的,这些 特性包括:A.顺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数有次序之分 、大小之分;B.距离:两个实数之间的差距可以描述;C.原点:对应于零位数的那一点(绝对零点 和相对零点)。测量量表的分类 1、名称量表不含实数列的任一特性,即无顺序、无距 离、无原点。是各种测量尺度中含信息量最少、 最低级的一种测量尺度。(如运动员的号码) 2、有序量表有序量表含有实数列的顺序特性,但无距 离、无原点。其信息量比名称量表要丰富,属于 低

4、等级的测量尺度。(比赛名次)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含有实数列的顺序、距离特性 ,但无原点。等距量表又较有序量表含信息量多 ,属高等级的测量尺度。(角度、高度) 4、比例量表比例量表具有实数列顺序、距离、原点 的全部特性。其含信息量最多,属于最高级量表 。(运动水平、进步率、进步度)四种测量尺度的特征、功能和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表:特点基本功能数字特征适用的统计 方法名称量表分类、标记 百分比,卡方检验 ,列联相关系 数 有序量表顺序可按照次序 排列 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非 参数检验 等距量表距离差距的确定 与比较 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参数检验 比例量表原点比值的确定 与比较

5、几何均数(五)测量的类型:不同的分类标准 A.按测量方法分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B.按测量属性分类:物理量测量和非物理量测 量。 C.按测量的组织形式分类:连续性测量和横断 面测量。(六)体育测验的类型 1、按测试者人数分类 (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以一个测试者的测量 值作为受试者的测验值。如身高、体重等测验。 (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多个测试者同时对某 个受试者进行测量,以多个测试者测量结果的综 合值作为受试者的测验值 。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 在体育测量中,测量次数的确定和测量结果取值 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测一次 受试者需要承受极限生理负荷完成的测验。如一 般耐力测验,一般只测

6、一次。对于瞬时性、损伤性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如 运动后即刻脉搏、血压、血乳酸、肌肉活检及其 它生理生化指标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对于测量误差很小,可靠性较高的测验,如形 态测量中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只测一次。(2)可以测2-3次或多次。 持续时间短的大强度非极限负荷的最大能 力测验,如立定跳远、投掷和灵敏性等测验。 (3)重复次数较多的测验对于负荷小,但测量结果波动大,敏感和 易受干扰的测量验,如反应时或感知觉测验,为 减少随机误差,重复测量的最佳次数为30次。观 测值可取测验的平均值或总和,如果除去测验中 的最高和最低的成绩,取其余测验成绩的平均值 作为观测值则更好。 (七)测量误差定义:是

7、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 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分类:1.随机误差2.系统误差3.过失误差4.抽样误差1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为偶然误差,指在测量中由一些主 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变化会呈现一 定规律性。它总是围绕被测量的真值波动(真值 以重复测试的均值为代表)。推论:除标准化测试外,增加测量次数也是减少 随机误差的有效办法。2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未校正至测 试要求,或对测量条件掌握过宽或过严,而使测量 结果出现规律性的偏大或偏小。后果:使数据统计 结果偏离方向。消除办法:严格执行标准化测量,

8、随时检查,及 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另外,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也可以将由于测量方 法掌握过宽或过严而产生的系统误差转化为随机误 差,使其降低到最低程度。3 过失误差过失误差,指在测量中由于测试者过失所造成的 误差,如测错、读错、记错。这类误差只要认真负责,加强测试者的责任心, 并加强测试现场的监督检查,严格管理并执行验 收制度。在最后资料整理过程中再进一步检查、鉴别、舍 弃,就会避免或减少由于过失误差而得出错误统 计结论。4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原因而引起样本统计量与 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测量中虽严格遵守抽样原则,但不论用何种方法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研究,样本统计量 与总体参数都不会

9、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个体之间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采取随机抽样仍然无法 避免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 真值的含义:“实测值”(简称X):测量对象的某种测量 内容(或特征)经测量后表现为一个数值。也称“ 观测值”、“观测数”、“测量所得的值”、“实 测分数”、“观察分数”、“原始观测数”等。“真值”,也称“真分数”(简称T):反 映测量对象(或受试者)某种特征的真正水平(或 能力)的那个数据。 T和X的关系怎样?测量误差可以使用下式表示:EXT (21)式中:E表示误差;X表示测量结果;T 表示真值。所有的被测事物或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理 论上都有一个对应的客观、

10、实际值存在,我们称之为 “理论真值”。它只是个理想的概念,这在误差理论 研究中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理解体育测量的误差, 可人为地把体育测量过程分为三个子过程。1.测量过程的分解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测事物或现象的真值。根 据测量真值的近似可知性和体育测量的推测过程的基 本特点,可把测量过程分解位以下过程:式中:X指标测量值;T1现象真值;T2指标 真值;T待测真值。(1)第I过程:由测量值推测现象真值的过程。(2)第II过程:由现象真值推测指标真值的测量过 程。(3)第III过程:由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的过程。2.测量误差的分解公式(21)给出了总测量误差, 即由测量值推测真值存在的误差。依据测 量

11、过程的分解,可以将总误差分解为测试 者误差、受试者误差和指标误差三部分。误差的来源1.测试者2.受试者3.指标误差测试者误差在第I过程中,现象真值(T)是确定的,而测 量值(X)与之有差异,很明显,误差来源是 测试者。第I过程中的测量误差称为测试者的 误差。误差来源于测试者,(包括测试者测量方法的 正确,对测量的重视程度,测量条件等。), 这类误差称为测试者误差。 受试者误差:在第II过程中,相对于T1来说,T2是确定的。该 过程的误差表现为现象真值与指标真值之间的差 异。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受试者本身、测量方法 以及测试条件等多方面,但该误差最终是通过受 试者表现出来的,所以该过程的误差称为

12、受试者 误差。 指标误差:第III过程是通过指标真值去推测属性的过程 ,其误差大小主要决定于指标能否真实地反映 测试属性。如果测量指标中含有非待测属性的因素较多, 那么该过程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这一过程 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指标,又被称为指标误 差。以上所述为一般性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误差的分 解,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到某一次测验,可能没有三个过程,测量误差也可能不需要考虑三 部分。例如,标枪我们一般不考虑测试者误差,而主要考虑受试者误差;而体操、武术等主管评分 项目的比赛中,人们往往关心的是测试者的误 差。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观原因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受试者的具体情况:生理、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

13、; 测试人员状态:熟练程度、知识水平、责任心;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自身所产生的误差; 测试环境:温度、海拔、天气等; 测试工具和仪器精度或不正确使用; 抽样误差中样本含量、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代表 性。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量理论假定,实测值(X)与真值(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E):X = T + E 1.测试者误差客观性2.受试者误差可靠性3.指标误差 有效性二、体育测量的客观性 一、客观性概述 测量的客观性(又称评价的可靠性):是指同一 测试者或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测试者对同一受试 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I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 误差)大小

14、的一种量度。所谓间接衡量是指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 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来衡量测试者 误差大小。直观上看,如果测试者误差小,那么由不 同的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实施测量时,会得出极为 接近的测量结果,即所有测量值应具有较高的一致 性;反之,如果不同测试者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低 ,则说明测试者的测量误差大。如果某一项测验的 测试者误差小,则该测验的客观性高;反之,测验 的客观性低。体育中主要用于主观评分类的运动项目。例如体操或武术等测试中,数个裁判员对同一运动 员进行评分,若他们所评的分数很接近,说明评分 的客观性较高,反之则低。 测验的客观性定义设从测验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名测试者(或 若

15、干名测试者)和一个受试对象,测验值为X, 根据误差理论和测量过程的分解,测验的第I过 程误差模型为:XT1e1 (23)式中,T1受试对象表现的现象值;e1 测试者造成的误差;e1和T1相互独立。从而:(24)可见,客观系数是一个相对数,反映测试者的测量 误差相对于个体差异的大小,若测量误差相对较大,则 客观系数较小,反之亦反。客观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公式(25)定义的客观性系数是测验关于全体测试者 和受试对象的客观性系数,即关于测验总体的客观性系 数,称之为测验的总体客观性,也称测验的客观性,一 般总是未知的,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样本进行检验。测验的总体在体育测量中,测验本身对测试者和测试

16、对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称满足测验要求的所有测试者和测试对象构成的全体称为测验的总体,记为(A、B),其中A代表测试者,B代表测试对象。明确了测验的总体,也就明确了测验的适用范围。二、客观性的分类1、多人测量客观性: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测试者 对同一受试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原因:对测量尺度掌握不一样。提高方法:提高测试者测试水平、规定测试细则及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等方法。2、一人测量客观性同一测试者对同样事物多次重复测量 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对同一项包含主观因素较多的测量来说,难以在每次测量时,都保证尺度一致。如对同一人的技术录像多次评分时另外,同一人对不同受试者实施同样测量时,也存在客观问题。三、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单个测试者的测验抽取若干名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进行测量, 以便对测试者的误差做出估计。常用检验方法有两 种: (1)一致性系数(W系数)法:测量值为受试者的 成绩等级(名次)。W=12S/m2 (n3-n)W:为客观性系数;m:为测试者人数;n:为受试 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