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6477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 Microsoft Word 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好汉坡”上遍开“和谐花”-长庆安塞油田王窑作业区构建和谐油区巡礼陕北的三月天,春寒尚未完全消退之时,在安塞 县王窑乡的大山深沟,漫山遍野可见各色的山花,分布在浅色的草绿中。 1986 年,在 这块土地上,随着塞 6井产出第一吨原油,从此吹响了长庆安塞油田大规模发展的“ 冲锋号”。二十二年后,这个安塞油田的“起源地”已发展为一个年产四十万吨的作业区。更重要的是,在二十二年的风雪历练中, 这里孕育出了名震大江南北的“ 好汉坡”精神,作为长庆石油人爱国敬业的见证,教育和激励着一批批后来的石油人。作为“好汉坡 ”精神的“嫡传”,长庆安塞油田王窑作业区不断把发扬和学习 “好汉坡”精神融入到中国石油百

2、万 员工构建和谐社会主 义社会的大潮中,勇作创建和谐的时代先锋,在黄土高原的百里油区,处处可 见和谐的人文景象, “好汉坡”上开满了和谐之“ 花” 。原油生产与自然环境和谐-从“三黑”到“红白绿”的转变开发伊始,安塞油田的井场因为员工环保意识落后,企业环保投入少, 污染治理滞后,井场上到处撒落黑乎乎的污油,黄土色的井场成了“ 黑井场”;抽油机朱红色的“驴头 ”被井口刺漏的原油 “染”成“黑驴头 ”;导油槽长时间不清理,也成了“黑渠”, 这 就是当时有名的“三黑” 。如今的王窑作业区井站,踏破铁鞋也难以寻觅黑色“ 踪迹”。井站四周是白色的围墙, 员工住的都是白色的 “两室两厅”公寓。值班室、工具

3、房、寝室、厨房“各司其职”,没有“ 兼职” ,再也见不到以前的“综合间” 。井站内分布着大面积绿化带,大红色的抽油机丛式排列其中。这就形成了“红、白、绿”三色耀眼夺目,相互映 衬的格局,在黄土高原上星罗 棋布,分外亮 丽。这是近年来 这个作业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带来的喜人变化。王窑作业区共有井场 138 个,计量班站 35 个, 现以实施井场综治的井场为120 个,占到 87%,井站绿 化 100%,每个井 场都有 “环城”绿化带,每个计量站都有 50%以上的 绿化面积,种植着月季,丁香等花卉,员工行走其间,成就了“人在花中,花在人中,人花一体”的美丽图画。13 井区王

4、七增压点采用的是室外计量,2各种计量仪,存储设备,管线机关等分布在院内各处,而灌木 绿化和小花园面积超过站内面积的 70%,将这些生产设施“淹没”在了绿色之中,达到了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王窑水库是陕西第二大水库,延安市人民的一级饮用水水源,王窑作业区有部分油井就地处王窑水库边缘。针对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区建起了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将原油中的污水通 过进入除油罐除去水中的毛油,再 经过粗粒化罐、卧式除油罐、压力过滤罐进 行精细过滤,除去 污水中的剩余原油、机械 杂质、悬浮物等,然后经过化学处理后全部回注到油 层,不但补 充了地层能量,保持了地层压力平衡,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排入大自然的污染

5、源。 除了水库周边,在横贯油区的长尾河两岸,也随 处可见油水井井场、外 输管线。因为 开发时间久远,管线老化严重,原油泄漏的隐患随时存在。王窑作业区“对症下药”,建立了管桥管带四级河道污染防护及应急体系,从作业区、井区、班站、井场 形成了一道防御河道 污染的坚强“大堤”。固定储备抢险物资器材站点 13个,固定观察点及位置 11 个,固定的 拦截点 13 个, 13 个井区负责 15 公里河道的 13 个段,二十四小时定点定时定人值守巡查,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启 动应急抢险预案,将河道污染挡在“堤”外。同时,在王窑作业区 188 个站点,每天产生大量的工业、生活垃圾,以前的处理方式都是“ 随风逐流

6、”式的,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现在,对垃圾全部实施定时集中收集,定点集中掩埋,在每个井站,你只能看到有员工用废灭火器等废料自制的垃圾箱,却见不到垃圾 处理场所,因 为垃圾处 理从产生到运走都是“ 不落地”原则,直到被集中掩埋,确保了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除此之外,结合陕北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该区还独创了许多新颖的环保方法,可简单 的总结为“两池一渠一层 一墙”,堪称黄土高原环保 “独门绝技”。为了彻底杜绝落地原油的污染,坚决消灭“黑”色的出现,该区在所有的井场都修建了“两池一渠 ”:污油池、雨水蒸发池、排水渠。 污油池用来收集污油,雨水蒸发池在雨季用来收集雨水,防止雨水渗入抽油机底座或

7、围墙基础造成水毁坍3塌,而且在陕北的干旱季节,雨水 还可用来浇花浇树,一 举两得。该区是长庆油田最老的原油生产区块之一,产出原油的油气比是 21。如果将这些废气排入大气层,那将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除了排入大气层还会有什么办法呢?该区的技术人员通过研究,给每个井场焊接一个“ 火炬”,将井底采油产生的废气排到“ 火炬” 口燃 烧, 烧“断” 污染源,防止排入大气层,造成大气层污染。王窑作业区每年各种大小油水井措施近千次,每次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油和污水。尤其是作业现场的地面,作业过后,常常是黑压压一片。结合方便施工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因素,该区在各种措施修井现场,都铺上防渗彩条布,人工制造“隔离层”,

8、防止污油渗入地表造成污染,使作业过后的现场污染降到最低。“挡油墙”-50 厘米高,30 厘米宽, 围绕井组一圈的矩形“黄土梁梁” 。这个在全国其他任何油田绝无仅有的创举,却在安塞油田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窑作业区的生 产井多是单井,无人看守,一旦 发生井口刺漏,管线破裂,外泄的原油就会对周 边的农田和山坡造成污染,防不胜防。有了 这样的环形“防护堤”,造成污染的机率大大降低,为事后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被称为保护环境的“ 土” 办法。岗位员工与工作环境和谐-从以油为“纲”到以人为本的质变 以油为“纲”,意味着产量第一,唯一第一,安全、 环 保、生活条件等生产以外的东西都是“ 聋

9、子的耳朵”,每天的所有工作主要围绕产量而转,只要产量完成,万事大吉。以人为本,意味着员工是第一要素,高于一切其他物的因素。王窑作业区通过“三大战役 ”充分体现出了 这一理念:对 14 个大站的工 艺流程实施“内脏大手术”; 对落后设备设施“ 鸟枪换 大炮”; 让“干打垒”变“白宫” 。这三项看去似乎与每个员工个人关系不大的措施却让员工的工作流程更加简化,操作更加简单,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生活条件比家里还优越,在山上的 时候心情愉快多了。 “活好干多了”,这是来自员工最广泛的评价。 04 井区王一转的员工吴志花说:“ 流程简化后,冬天晚上不用一个小时倒一次瓦斯油,夜班不再那么难熬了” 。“内脏大

10、手术 ”。该区先后对王一转等 14 个大站进行先后持续近四个月的大4规模站内热网流程改造,对计量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对气处理系统和单量系统进行了改造,拆除了部份停运设备。先后更 换大型缓冲罐 4 具, 热网改造 11 套,结构优化 38 处。通过大规模的改造和优化,美化了站容站貌, 员工操作程序更加简单,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 员工操作也更加安全了。同时对运行时间长,存在生产安全隐患 6 条外输管线进行更换,减少了管线破裂造成污染的机率,确保了长尾河流域和王窑水库不受污染。“鸟枪换大炮 ”。该区先后把 27 块 LSH-D-25 涡轮流量计更换为 XLZD-25J型磁电式电磁智能流量计,精

11、度高,员工操作再也不用管钳了,安全系数也大大增加了。累计更换三相有功 电度表 590 个,更 换电表 计量箱 420 个, 员工操作的安全系数高了,降低了漏电 触电机率。 还建造地下拱型食用水水窖 158 个。 这样的室外地下水窖,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温度,不结冰,夏天,长时间水质不变,安上循环泵,直接将水引到厨房里,就像家中的自来水一 样方便。 该区还将二十一转等 6 个大站的老式加热炉更换成数字化的高效卧式真空加热炉,科技含量高,操作简单,而且没有了老式锅 炉震耳欲聋的声音, 电子点火,更加安全。员工高兴的说:“再也不用棍子点火了,太方便了!”。此外, 这个作业区还先后为 15 个站配备了广东

12、生产的高效海洋王节能灯,亮度增加了许多,工作空间更加明亮。在07 井区还配备了先进的无线单量设备,小班员工每天坐在计算机前,油井生产情况一目了然。“干打垒”变“白宫”。如今的王窑作 业区, 85%的住井员工都搬进了“两室两厅” 的宿舍,因 为颜色靓白,在黄土高原上格外的耀眼, 员工都美之名曰“ 白宫”。在每个厨房,二氧化碳气体测报仪和可燃气体测报仪都是员工安全的“ 守护神”,它能对室内的气体浓度做到时时监控,全区共配备 215 个,有效的保证了员工在用气方面的安全。作为一线 生产单位, 这个作业区实 行的是大倒班制, 员工上班期间一连二十天,吃、住都在山上,生活条件不比家里的差。每个井区部和大

13、站都配有抽油烟机、消毒柜、淋浴器,冰箱,微波炉等,而且员工可以通过无线传输上网聊天,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实行的真情留言,温馨操作提示等一系列更加人性化,更加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可视安全管理方法被普遍采用,岗位5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诸多方面都体现了出来。此外,该区还独创了“一举四得”的水套井口掺热洗井法。住井员工用井场加热炉将水加热,利用循环泵 或水流自身重力把热水打入井筒,将井筒管壁结蜡溶解后随油流抽出地面。这种做法每年可节省大笔的特种热洗作业费用,增产效果也非常好,还能降低环保事故 风险,更重要的是没有特种作业,大大降低了 员工的从事特种作业

14、而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真是“一举 四得”,深受员工欢迎。企业与地方“双赢”和谐-从驮水用毛驴到“牛头”满地跑的飞跃王窑作业区所在的延安市安塞县王窑乡高沟口村,一个弹丸之地,原本住着不到 20 户的庄户人。自从石油开发会战以来, 这里一夜之间发展成为了西北的石油重镇。勘探、 钻井、 测井、水 电等凡是与石油有关的行业,在这块地上,你都能找到,业务涉及陕、甘、宁、蒙、新五个省,由此而产生的外地生意人也是络绎不绝。油田的快速发展带动 了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油区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 节节高” ,原来只能用毛驴一种交通工具驮运饮用水的荒山深沟,一时间跑满了“ 尼桑” 、“现代 ”以及当地人

15、俗称“牛头” 的日本“ 丰田”等牌子的进口车,外人 戏称这里是陕北小 “科威特”。在这里,每年有大量与石油生产有关的土建工程,挖管沟,建 围墙,盖房修路等,周围的农民在各类工程中揽活,用不着 远离家 乡和亲人,在自己的家 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每个工 50 元,比外 乡高出许多, 难怪本地“后生”宁可“ 给长庆揽工,不愿去外地干活”。同时,王窑作业区有近 700 名的员工, 实行倒班制,员工吃住都在山上,仅每年的蔬菜、肉类、禽蛋、米面油的消 费量就在 200 万左右,难怪作业区机关外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菜市场, “寸土寸金”,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问题,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了当地地方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作为中

16、央企业的一份子,王窑作业区从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先后组织“圆梦行动”捐款,为地方贫困中学生捐款 23270 余元,圆了 20 名贫困中学生的大学梦;组织为我国南方雪灾地区群众捐款 20000 余元。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作6业区的共青团都会组织为周边的农村中小学校捐赠,十六个井区的团支部会同时行动,为井区部所在的十六个村庄的学校捐款捐物。去年,该区还拨出 5000 元的专款,为李家沟小学购买了新的教学用具 100 件,各类图书 1000 余册, 书包70 个,球类 20 个,热情的小学生竟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编排了一套稚嫩感人的节目来感谢石油人。2008 年,将是这个作业区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任重而道远,在 这个漫漫征途上, “好 汉坡” 上的和谐之花必将争相绽放,美丽而不衰,成为陕北高原上构建和谐大潮中最美的那一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