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资料调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9271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里木资料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塔里木资料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塔里木资料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塔里木资料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塔里木资料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里木资料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里木资料调研(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一. .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塔里木资料调研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主要包括库车坳陷带 ,塔北隆起带,北部坳陷带,中部隆起带,塔西南坳陷带, 东南隆起带等规定一级构造单元名称为隆起和坳陷;二级构造单元名称为凸起、凹陷、斜 坡、冲断带和低凸起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巴楚古斜坡 -塔中隆起和 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北部坳 陷带,塘古孜

2、巴斯坳陷带中泥盆纪世末期的盆地强烈隆升并遭受了夷 平化的剥蚀作用,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角度 不整合面,并以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的强烈 抬升为显著特征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 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 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 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 ,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相对沉 降的北部坳陷带以及由于挤压挠曲沉降形成的塘古 孜巴斯坳陷带。 中部古隆起带制约着晚奥陶世东 窄西宽的弧立碳酸盐岩台地体系的发育,而开始形 成于震旦纪的满加尔拗拉槽及东南侧的塘古孜巴斯 坳陷接受了巨厚的中, 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

3、 奥 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的西南东南 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 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 沉积格局。有利区预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构造运动有两期:一是 发生于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期是发生于中 新生代的晚燕山早喜山运动。前者使下古生界 发生轻微断褶变形,形成工区基本构造格局的雏形, 出现一些低幅构造圈闭;后者表现为在南北向挤压应 力作用下的强烈褶断变形,不仅原来的褶皱和断裂 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和改造,同时又产生一大批新 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圈闭的幅度得到加强,并最终定 型奥陶纪末古隆起分布与油气聚集有利区奥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

4、向展布的西南东南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 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 的沉积格局志留纪末、泥盆纪末古隆起分布与油气聚集有利区 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沉积格局, 中泥盆纪世末 期的盆地强烈隆升并遭受了夷平化的剥蚀作用,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角度不 整合面,并以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的强烈抬升为显著特征一.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塔里木资料调研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 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

5、13个二级构造层序。(据林畅松)塔里木盆地总体上由5个一级的构造层序所构成:古 生界下构造层序( ) (寒武系- 上奥陶统) ;古生界 中构造层序( ) (志留系- 中下泥盆统) ;古生界上 构造层序( ) (上泥盆统- 三叠系) ; 中生界构造层 序( )及新生界构造层序( ) 它们由盆地规模的主 要构造不整合面分隔,包括寒武系底(T90) 、志留系 底(T70) 、上泥盆底(T60) 、侏罗纪底(T46)以及古 近系底(T31)等。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寒武系- 上奥陶统志留系- 中下泥盆统上泥盆统- 三叠系中生界构造层序新生界构造层序塔里木盆地自奥陶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加里东中期I 幕

6、、加里东中期幕、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 期、燕山中期及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等7次关键 构造变革期,并且形成7个重要不整合界面,这些 不整合具有各自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据张宇航)分别是: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对中下奥陶统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中下奥陶统顶面不整合 面(E),此界面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4609Ma的运动,是中下奥陶统沉积 结束并遭受剥蚀以及上奥陶统沉积的开始 加里东中期幕运动对奥陶系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奥陶系顶面不整合面(E), 此界面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4437Ma的运动。该期运动造成奥陶系顶与志 留系底之间的不整合面 海西早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上泥盆统(东河砂岩)与石炭系底面不整合面, 此界面

7、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3853Ma的运动,此运动可能与塔里木北部天 山洋和南部库地洋消减闭合有关,盆地从此由南、北分带向东北高、西南 低的格局转变。 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在二叠纪末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前中生界顶面不整合面(醒) ,此界面表示塔里木盆地距今260Ma的构造运动。此运动与天山洋和昆仑 洋最终闭合有关 印支期构造运动,代表塔里木盆地白1996 Ma开始的三叠纪末期 运动,形成前中生界与侏系底面不整合面. 燕山中期构造运动,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1455 Ma侏罗纪末期构 造运动开始,形成侏罗系与白垩系底不整合面(E)。此运动造成盆地 内西南地区抬升并遭受剥蚀,从现今残余厚度图可以看出白垩系在 盆地内

8、叶城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之外的其他区域均有分 布。 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代表盆地从距今656Ma开始的 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形成古近系底与前新生界之间不 整合面燕山晚期运动实际上反映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区域隆升与 剥蚀一.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塔里木资料调研塔东地区,包括中央隆起东段的塔东低凸起, 古城鼻隆, 满加尔凹陷东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5个次级构造 单元 。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塔东地区古生界可划分为 11 个二级构造带:库尔勒构造带

9、、群克构造 带、大西海构造带、满东构造带、满南地层圈闭带、古城构造带、塔东构 造带、英东构造带、米兰构造带、罗南构造带、罗中构造带。1.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 成阶段、早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阶段、晚加 里东期隆后坳陷阶段、海西期前陆隆起阶段、印支 期早燕山期冲断前陆盆地阶段、晚燕山期陆内坳 陷盆地阶段和喜山期断陷盆地阶段;大地构造演化 的不同阶段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古 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不同的油气成藏系统。古生代 油气成藏系统主要在塔东低凸起和古城鼻隆地区, 中生代油气成藏系统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一 带地区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构造运动有两期:一是 发生

10、于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期是发生于中 新生代的晚燕山早喜山运动。前者使下古生界 发生轻微断褶变形,形成工区基本构造格局的雏形, 出现一些低幅构造圈闭;后者表现为在南北向挤压应 力作用下的强烈褶断变形,不仅原来的褶皱和断裂 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和改造,同时又产生一大批新 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圈闭的幅度得到加强,并最终定 型在震旦纪早古生代属于早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阶段,为 拉张境,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属滨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盆地斜坡 次深海盆地相沉积暗色碳酸盐岩和泥岩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为 、型干酪根,源岩厚度为50240m,有机质丰度为0. 5%2. 67%, 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在加里东期该套烃源

11、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目前有机 质演化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烃产物以气为主;中上奥陶统为超补 偿的巨厚浊积岩沉积,有机质丰度虽然相对较低,但厚度大,仍具较强 的生烃潜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古生界重要的烃源层1.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2.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生代,本区属于冲断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三叠系 侏罗系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发育。目前是 主要的生油阶段。以上的时空结合形成的两个油气系统2.沉积相: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以碳酸盐沉 积沉积为主,分布广泛;志留系石炭系为陆源碎屑 滨岸相沉积,分布局限;中生界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湖 泊相的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及砂岩发育3.塔东地区盆地构造演化经

12、历了前震旦纪基 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阶段(震 旦纪奥陶纪) 、晚加里东期坳陷阶段(志留纪泥 盆纪) 、海西期前陆隆起阶段(石炭纪二叠纪) 、 早燕山期冲断前陆盆地阶段(三叠纪) 、晚燕山期陆 内坳陷盆地阶段(侏罗纪白垩纪)和喜山期断陷盆 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 ,并于喜山期末结束盆地演 化历史,使盆地的构造格局最终定形4.勘探重点及方法:塔东地区古生界以海相 碳酸盐岩为主横向运移的距离不会太远,油气运移 的优势通道只能是断层和构造裂隙,油气纵向运移 是其主要方式,使得现今的油气藏具有很强的“源 控”性,因此,应围绕寒武系奥陶系生油凹陷进行 选区. 其次,由于区内断层发育,古老

13、断层具有多期 活动性,燕山晚期喜山期产生的断层发育程度又 很高. 鉴于塔东地区油气纵向运移活跃,勘探生产中 应以中生界的侏罗系和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为 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层系,坚持多层兼顾、主次有 别、立体勘探的基本思想。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展断 裂系统 。5.塔里木东部主要的断裂1.)孔雀河断裂系统 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 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行剪切挤压断裂系和新 生代活动的孔雀河断裂。孔雀河断裂系统在晚古生代与塔里木地块和 准噶尔地块的碰撞相关, 中生代受阿莫尔海关闭构造事件的影响,新生 代与印-藏碰撞相关 。2.)

14、东南断裂系统 东南断裂系统包括志留纪的走向NE向NW逆冲的车尔臣断裂,它在 白垩纪再活动,还有新近纪和第四纪活动的NEE走向的阿尔金左行 剪切挤压断裂。 东南断裂系统志留纪与塔里木地块和中昆仑地体的碰撞相关,中、 新生代与拉萨地体-羌塘地体碰撞和印-藏碰撞相关。 3.)展断裂系统 展断裂系统发育于寒武纪、奥陶纪、早志留世、中-晚侏罗世和 古近纪。(1)吉苏凹陷特点1)英吉苏中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陆内坳陷-断陷盆地,罗布泊凹陷具断陷盆地性质。2)该区受加里东-燕山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了五大不整合 面,构造演化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3)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断裂控制

15、了二级构造带的发育和展 布,造就了英吉苏凹陷中生界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4)该区发育了寒武-奥陶系和侏罗系两套良好烃源岩,油气源条 件较好。英南 2、龙口 1 的天然气和正常原油来源于寒武系-下奥 陶统,英南 2 的凝析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地层。5)该区主要发育了 6 套储盖组合(震旦系白云岩、寒武系灰 岩、白云岩与上覆奥陶系泥岩的储盖组合、志留系致密砂岩段与 下伏砂岩的非常规储盖组合;侏罗系致密砂岩段与下伏砂岩的储 盖组合;侏罗系下煤层段与下伏砂岩的非常规储盖组合;侏罗系 上煤层段与下伏砂岩的储盖组合;白垩系泥岩与下伏砂岩的储盖 组合)。具体实例:以英吉苏凹陷为例(此地区缺失中生 界三

16、叠系及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1)下奥陶统该套地层以黑色为基调的巨厚层状碳质泥岩、碳质页岩及碳质 硅质岩、含碳质硅质岩互层,为深海盆地相沉积。 2)中上奥陶统根据岩性,中上奥陶统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六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薄-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及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第二岩性段:中厚-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中厚层状凝灰质泥 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第三岩性段:薄-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不 等厚互层。第四岩性段:中厚-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 岩、凝灰质粉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细粒岩屑砂岩呈不等厚互层。第五岩性段:上部厚-巨厚层状页岩夹薄-中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细砂 岩、砂质凝灰岩,巨厚层状泥岩;中部及下部为中厚-巨厚层状泥岩、粉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第六岩性段:厚层-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