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5132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骨质疏松的药物(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广东医学院 吴 铁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Osteoporosis is a disease of bone that commonly occur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bone superstructure, a decrease of bone

2、 strength, an increase of bone fragility and thus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Drugs avail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re catalogued into three types in terms of their actions on affecting calcificati

3、on and bone turnover.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first group is antiresorptive agents that mainly decrease the rate of bone los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is group includes bisphosphonates, calcitonin, estrogen and iprioavone.

4、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mainly promote bone formation by stimulating the activity of osteoblasts. These drugs include fluoride,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androgens.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

5、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thir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improve bone mineralization or slow bone resorption or stimulate new bone formation, and includ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its metabolite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老 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被 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及保 健费用消耗最大的世纪性疾病。 在未来的60年内世界范围内的髋骨骨 折人数

6、将达到600万人,而髋骨骨折的患 者在1年内将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 症,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据统计,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口已达1.2亿,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 这些人群中约占90%,因此,防治骨质疏 松是抗衰老,延长寿命,保证人民的生活 质量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 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 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 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 病。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特发

7、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 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骨 质 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分型:骨质疏松患 者的主要症 状骨疼骨骼变形骨折骨质疏松患者 的主要症状骨疼骨骼变形骨折儿童期骨组织的生长及塑建(modeling)过程 儿童生长期的骨塑建特征是,骨表面在组织间 隙单方向运动,引起骨几何形状、大小及所含骨量 的改变,达到一定的外部形态及内外直径,直到骨 成熟为止。在骨塑建阶段,骨量是不断增加的,这阶段在 人类大约到1820岁。

8、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成年期的骨重建与骨塑建不同,骨重建仅仅 是骨的转换,不能改变骨构筑、大小及骨量。 在骨重建阶段,骨量是不增加的。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骨重建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活动:激活(activation) 骨吸收(resorption) 骨形成(formation),称ARF现象。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ARF过程依赖一个行使相应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 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BMU) 来

9、完成,这些细胞群包括: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成骨细胞(osteoblast,OB)骨细胞(osteocyte)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s)骨衬细胞(bonelining cells)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破骨前体细胞向裸露的骨表面迁移,分化和融合 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 成熟的破骨细胞与骨表面接触,开始吸收骨组织 ,骨组织被吸收后在骨表面形成Howship陷窝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偶联期由破骨细胞介导的成骨细胞成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成骨前体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和成熟

10、 ,启动了骨形成的过程;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骨形成期:成骨细胞在破骨细胞吸收的表面上出 现,首先分泌一层黏合剂而形成黏合线,然后成骨 细胞开始分泌类骨质带;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类骨质分泌后,其中的胶原纤维相互交联,并在 连接处形成孔腔结构而接受矿物质的沉积和结晶 当破骨细胞激活频率过高或其吸收功能过 强时,就容易导致骨量丢失,产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当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钙等矿物质丢失 过多或吸收减少,也都将影响骨形成的过程而导 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骨吸收抑制药(antiresorptive drugs) 骨形成促

11、进药(bone-forming drugs) 骨矿化促进药(mineralization drugs) 骨质疏松的防治原理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 降钙素(calcitonin) 雌激素(estrogen) 依普黄酮(iprioavone) 骨吸收抑制药 (antiresorptive drugs) 氟制剂 (fluoride)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同化类固醇(androgen) 骨形成促进药 (bone-forming drugs) 钙剂 维生素D(vitamin D)及其活性代谢物 骨矿化促进药( mineralization drug

12、s) 基本原理: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的作 用,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 激活过程或使破骨细胞超常的破骨功能 下降,从而使其对骨的吸收减少,骨的 丢失也减少。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一、 双膦酸盐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bisphosphonates pyrophosphonate 一、 双膦酸盐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1. 抑制骨吸收:是骨吸收的强抑制剂 它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在骨表面形 成一个浓度梯度,阻止磷酸盐晶体的生长和溶解 ,干扰其他细胞对破骨细胞的激活;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一、 双膦酸盐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1. 抑制骨吸收:是骨吸收的强抑制剂 可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

13、响骨基质对破骨细 胞的激活,并直接干扰成熟的破骨细胞功能,抑制 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减慢骨丢失的速度。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一、 双膦酸盐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1. 抑制骨吸收:是骨吸收的强抑制剂 可通过细胞毒效应直接损伤破骨细胞,在低 浓度时可导致破骨细胞凋亡。2. 对骨形成的作用 可阻滞正常的骨矿化,抑制骨形成。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依替膦酸二钠 Etidronate disodium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为第一代 bisphosphonates 类药物 。 具有双向作用,小剂量时抑制骨吸收,大剂量 时抑制骨形成 。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绝经期后骨质 疏松症,主要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腹泻

14、、便软 、呕吐、口炎、咽喉灼热感、皮肤瘙痒、皮疹等 。 【作用特点】 氯屈膦酸二钠 Clodronate di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为第二代bisphosphonates药物。主要作用于骨组织,防止羟基磷灰石结晶溶解 并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不影 响骨组织中矿物质的正常代谢过程。 【作用特点】 氯屈膦酸二钠 Clodronate di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 痛和高钙血症,避免或延迟由肿瘤引致的溶骨性 骨转移,并减少这种骨转移所引起的骨折 。可发生轻度的恶心、呕吐或腹泻。可使甲状旁 腺激素和血清转氨酶水平暂时性升高等。

15、【作用特点】 帕米膦酸钠 Pamidronate 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为第二代bisphosphonates药物。作用强度约为etidronate sodium的100倍。可 强烈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对 骨质的吸收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用特点】 帕米膦酸钠 Pamidronate 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对癌症的溶骨 性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有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 所致的高钙血症。也可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有时出现一过性感冒样症状。还可见发热、寒 战、头痛、肌肉酸痛和胃肠道反应,如:厌食、腹 痛、便秘或腹泻等。【作用特

16、点】 阿仑膦酸钠 Alendronate 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为第三代bisphosphonates骨吸收抑制剂 骨代谢调节剂,与骨内羟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 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 药物被释放,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通过成骨细胞 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 【作用特点】 阿仑膦酸钠 A1endronate sodium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抗骨吸收作用较etidronate sodium强1 000倍, 并且没有骨矿化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少数患者可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腹 痛,便秘,消化不良,食管溃疡,偶有血钙降低, 短暂白细胞升高,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 【作用特点】 二、 降钙素 Calciton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