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459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特殊群体 实现和谐共进我校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 的办学指 导思想,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工作重点,坚持“质量立校、科研 强校、特色活校、名师兴校” 的治校方略。目前,学校招生 规 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实现了“ 一年出特色,两年创一流,三年成名校 ”的发展目标,学校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我校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一是学校是民办学校,自主招生,难度相对较大,必须创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模式才能得以发展;二是学生大多离家较远,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管理难度大;三是学生来源广,成分复杂,学习基础、思想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重点抓了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教育,达到了和谐共进、共同

2、提高的目的。下面是我校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认真调查摸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每学年初一新生到校后,我们就以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统计学生情况,建立学生花名册。根据花名册的内容,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解,把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个人情况,对部分特殊的学生班主任还进行了家访,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班级进行统计后,分类上报学校,由学校汇总,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档案一式两份,学校留存一份,班主任一份。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留守儿童。由于学校实行寄宿制,不少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管理,于是将“留守儿童” 送到我 们学校,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3、20%;二是孤儿和单亲家庭学生。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近 9%。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不能及时受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往往得不到正常发展,逐渐形成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的性格,学习更是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家庭富裕学生。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中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家庭,这类学生占在校生的 85%以上。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问题学生。我校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甚至和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父母把他们送到我们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约束他们,与不良少年隔离,这样的学生一般有几十人。五是学生学习水平整体偏低,学习困难生比重很大。我们针对这些特殊

4、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殊学生”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和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并建立特殊学生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对特殊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对这些特殊学生,我们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了帮助。二、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1、建立成长导师制,明确教师帮扶对象。各级部、班级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组建成长导师档案,落实到人。导师们认真分析研究被指导学生

5、的状况,掌握学生的详细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学校统一印发特殊学生成长档案材料,每个特殊学生填写一份记录表,由导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要求学生成长导师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创新特别关注学生成长问题解决方法,对成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参加潍坊市组织的“创新燎原 奖” 、“金点子成功案例”评比活动。2、组建校园家庭,用真爱填补学生亲情的缺失。在我们学校,家庭结构不完整和留守儿童成分较大,他们亲情上有缺失。如何搞好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孩子以校为家,填补孩子应有的亲情,共建温馨和谐的家园,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首先要求有关教师和相关

6、的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一起吃饭,共同郊游,与学生的亲人接触,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能够认同、接纳教师,在情感上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此基础上,学校政教处、团委召开了相关学生的座谈会,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情况下,每学年举行学校的师生“ 认亲 ”大会,都会有近百十名儿童能找到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成立近百个 “校园家庭”。“校园家庭” 的“父母”与“ 子女”互相交流和沟通,双方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父母” 每个月搞好“五个一”活动,即至少与“ 子女” 共同吃一 顿饭;做一次 谈心交流;送一 张带有寄语的“ 亲情卡”;领“ 子女”进行一次郊游;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子女”每个月都要向

7、“ 父母” 汇报 自己的思想变化、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与自己亲生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沟通情况。“ 父母” 对“子女”的成长变化情况记录在“子女成 长档案袋” 中,每个学期 进行总结对照。学校对活动的开展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和指导,并给每个结亲家庭举办生日庆祝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大张旗鼓的表彰 20 个“学校温馨校园家庭”。活动开展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儿童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大部分儿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既构建了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和睦了亲情家庭。现在,很多孩子大周回家时主动给父母洗衣做饭,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主动参

8、加社会活动,他们正在享受着比其他儿童更多一份的“父母亲情”,正在感恩着父母、回报着社会。3、全方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在我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特殊家庭,他们中有父母离异,有家庭缺损等特殊情况。家庭的特殊,也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偏窄、多疑、不合群,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等等状况。为此,学校对这部分家庭还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开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咨 询热线”接受家长咨询,设立家校联系信箱等方式,做好家长来信来访的服务工作。学校领导、班主任主动上门为部分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4、让感恩教育架起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

9、由于物欲膨胀、价 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 ”与“隔膜”,有时 甚至无法沟通。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我们青云双语学校全面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为了让爱的动力源源不断,学校大力营造感恩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系列活动。(1)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为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我们组织了“沟通与理解” 手抄报 比赛, “情 浓爱心卡”的设计,“ 百善孝为先” 主

10、题黑板报比赛,“感恩社会、献爱心”、“ 心存感恩、成就人生” 故事会比赛、“感恩的心” 文艺汇演等等。(2)让学生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学校一直要求学生每个大周回家“ 为父母洗一次脚 ”、“为父母梳一次头”活动;每年元旦前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发放了一张明信片,写上祝福的话寄给家长;从上学年开始,政教处组织开展了“牵 手一分钟,感恩父母情”活动;母亲节来临,让学生用书信的形式跟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我的生命来源于母亲,我的幸福来源于母亲,我的家来源于母亲,我的一生都沉浸在“回 报” 之中,我要对母 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祝您母亲节快乐!”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

11、“ 受爱”到“ 施爱” ,从知恩到报恩,逐渐 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5、从点滴小事做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细节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多。他们大多表现出自理能力差,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较差。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确立了“ 自理、自立、自信、自 强” 的帮扶理念,让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自理,才能自立,自立能够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做到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会出现反复。(1)明确了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习惯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学校的生活辅导教师、

12、班主任帮助、引导、监督学生从生活自理做起:按 时作息:按 时睡 觉、准时起床。 整理好宿舍内 务:方方正正地叠好被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好鞋子。 养成良好的个人、公共卫生习惯:洗脚、刷牙、洗脸、洗衣服,认真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合理饮食:不乱买零食、瓜子,不经常吃油炸食品,不经常买冷饮等。(2)从小事抓起,贵在坚持。刘备曾教育自己的子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节约一滴水、捡起一片废纸、做好每一次作业等等。为此,学校成立了废品回收公司、开展开源节流活动、 组织“ 五星级宿舍” 、“文明宿舍” 、“温馨

13、班级”、“ 文明少年” 评选等系列教育活动,并定期总结表彰,用好的典型 带动行为习惯养成差的学生。(3)学校统一印刷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较差的学生以周为单位认真搞好记录并及时进行前后对照,对 学生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做的不到的,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对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从如何叠被子、洗衣服等基本常识开始,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在习惯培养上,决不允许“一劳永逸 ”的事情发 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绝大多数学生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去年底表彰的青云双语学校百名“ 自立之星” 、“节约之星”、“文明少年 ”中,有

14、一半 获奖学生是原来需要帮扶的 对象。6、从基础入手,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发现,在我们招收的学生中,虽然学习困难学生比重很大,但他们绝大部分思维活跃,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原来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确立了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的帮扶思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指导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确立近期学习目标、年度学习目标和学段学习目标,近期学习目标定的要可行,不要太高;指导他们注意总结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2)对学困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定期进行对照。每次单元检测,任课教

15、师共同坐下来和学习困难学生一起分析目标达成或没有达成的原因,对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让学充分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喜悦;对反映出来的不足委婉地指出,提醒学生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3)对学习困难生实行教师承包制,开展“生生帮扶” 活动。任课教师根据任教年级、学科,分别承包个学困生并定时进行个别辅导,学生的脱困情况与教师的总体评估成绩挂钩;同时,在学生相互自愿的基础上,让优等生与学困生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 结对子活动 ,根据结对子情况 调整学生的座次。教师定时不定时地检查总结“ 帮帮对” 的学习情况。(4)让学困生明确“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

16、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学习 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要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才能收获成功的甘甜。三、“彩虹总在风雨后”,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由于我们在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每位教师将真爱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走出了空洞无物的误区,针对性强,收效大,成绩突出。我们德育工作的开展,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促进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带动了学校、社区乃至社会风气的变化。 “捡起一片废纸” 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 卫生习惯,使他们能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浪费一滴水、一度 电” 使学生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在学校、家庭、社会能自觉爱护资源;亲情缺失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爱;那些对人冷漠自私的学生抛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懂得去关心他人;那些不能自主学习的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做到了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的变化,引起了家长的反思,他们也自觉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可喜的变化从学校悄然引向社会。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许多家长拿着学生写给父母的信,激动的热泪盈眶,说“学生到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