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360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教学大纲(打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阐述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 临床思 维方法的学科。 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等方法, 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门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为指导,努力学习,反复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掌握 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打下基 础。学时安排:理论课 1 学时。教学内容: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病 历书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简要介 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四、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

2、求。教学方法:大课讲授。第二章 常见症状目的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症状、体征及各常见症状的基本概念)、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二、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三、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临床诊 断的思维方法。学时安排:理论课 10 学时,见习课 5 学时。教学内容:发热、水肿、咯血、疼痛(胸痛、腹痛)、呼吸困 难、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一、发热: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3发热的病因及分类:(1)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4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1)发热的分度。(2)发热的临床过程

3、及特点。(3)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驰张热、 间歇热、不规则热的热型特点及临床意义。5发热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二、水肿: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发生机制。3常见水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水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局部性水肿。4水肿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三、咯血:1咯血的概念,咯血与呕血的鉴别。2咯血的病因及发生机制。3咯血的临床表现。4咯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四、疼痛(胸痛、腹痛):21疼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2疼痛的临床表现。3疼痛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五、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概念。2呼吸困难的病因

4、。3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 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2)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3)其他原因(如中毒、神经精神性、血源性等)所致的呼吸困难。4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六、呕血:1呕血的概念。2呕血的病因。3呕血的临床表现。4呕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七、便血:1便血的概念。2便血的病因。3便血的临床表现。4便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八、黄疸:1黄疸概念。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3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 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三种黄疸的鉴别。5黄疸的伴随症状

5、、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九、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概念。2意识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3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轻度、中度、深度)、 谵妄。4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教学方法:一、大课讲授。二、见习课结合典型病例,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第三章 问诊、病历书写、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目的要求:一、掌握:1问诊的内容及基本方法与技巧。2住院病历的书写。二、熟悉:1重点问诊的方法。2表格式住院病历的书写。3诊断疾病的基本步骤、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注意问题 、临床诊断的内容及格式。三、了解:1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32住院期常用医疗文书及门诊 病历的

6、书写。3临床诊断的几种常用思维方法、临床思维的误区。学时安排:理论课 1 学时,见习课 5 学时,自学。教学内容:一、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重点问诊的方法。二、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住院病 历、表格式住院病历的格式与内容(重点讲主诉、现病史的内容及方法)。三、诊断疾病的步骤。四、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和常见思维误区。教学方法:一、掌握及熟悉的内容:(一)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大课讲授。(二)问诊、病历书写:见习课教 师讲授,并指 导同学实践。见习中要求同学独立收集病史、书写完整住院病历。见习课教 师要修改学生书写的住院病 历并组织学生讲评。二、了解的内容:自学

7、完成。第四章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1、 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基本方法。2、 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正常范围。二、熟悉:全身状态、皮肤及淋巴结的检查内容及检查 方法。三、了解:正常状态及异常改 变的临床意义。学时安排:见习课 1 学时,自学。教学内容:一、基本检查方法:(一)视诊:视诊内容。(二)触诊:1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 诊法。2触诊注意事项。(三)叩诊:1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间接叩 诊法。2叩诊注意事项。3叩诊音及其特点。(四)听诊:1听诊方法:间接听诊法;直接听 诊法。2听诊注意事项。(五)嗅诊。二、一般检查:(一)全身状态检查:1性别:性别与疾病的关系。

8、2年龄:年龄与疾病的关系。3生命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4发育与体型:发育正常的指 标及影响发育的因素,体型的分型方法。5营养状态:营养状态的判断和描述方法,引起营养不良及 营养过度的原因。6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的分度及 检查方法。7语调与语态:语调与语态的定 义, 语调与语态改变的临床意 义。8面容与表情:不同面容与表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9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及强迫体位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0姿势:不同姿势的临床意义 。11步态:几种常见典型异常步 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二) 皮肤:1颜色:皮肤颜色改变的观 察方法及临床意义。2湿度:皮肤湿度改变的临 床意义。3弹

9、性:皮肤弹性改变的临 床意义。4皮疹:临床常见的皮疹及 临床意义。5脱屑:脱屑的表现及临床意 义。6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的分类 及临床意义。7蜘蛛痣与肝掌:蜘蛛痣与肝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水肿:水肿的检查方法及分度。9皮下结节:皮下结节的检查 内容及临床意义。10瘢痕:瘢痕形成的原因及临 床意义。11毛发:毛发的分布、多少和颜色,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三)淋巴结:1表浅淋巴结分布:头颈部、上肢及下肢表浅淋巴结的分布部位。2检查方法及顺序:表浅淋巴 结的检查方法及内容;表浅淋巴 结的检查顺序。3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表 现:局限性及全身性淋巴 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一、学生自学基础理论与

10、基本知 识。二、见习课观看体检光盘,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第五章 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 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 序、内容及方法。、 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安排:见习课 2 学时,自学。教学内容:一、头部:(一)头发和头皮:1头发:发色,疏密度,脱发类型及特点。2头皮:颜色、头皮屑,有无癣、 疖痈、外 伤、血 肿、瘢痕等。(二)头颅:注意大小、外形及有无异常活动;头围测量;常见的头颅外形异常表 现及其临床意义。(三)颜面及其器官:1眼:(1)眼的功能:视力、视野及色 觉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 床意义。(2)外眼:眼睑、泪囊、结膜及眼

11、球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眼前节:角膜、巩膜、虹膜及瞳孔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2耳:耳廓、外耳道、中耳、乳突及听力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鼻:外形、鼻翼煽动、鼻中隔、鼻出血、鼻腔黏膜和分泌物、鼻窦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4口: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 龈、舌、咽部及扁桃体、口腔气味、腮腺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二、颈部:5外形与分区、姿势与运动、皮肤与包块、血管、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一、学生自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 识。二、见习课观看体检光盘,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第六章 胸部检查目的要

12、求: 、 掌握:1视、触、叩、听四种方法在胸部 检查中的应用。2规范的胸部检查方法并准确 获取正常胸部检查结 果。二、熟悉:胸部常见异常体征及其 临床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课 6 学时,见习课 5 学时。教学内容:一、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部的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解剖区域、肺和胸膜的界限、胸部体表分区及其意义。二、胸壁、胸廓与乳房:1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 间隙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正常胸廓外形及常见 胸廓外形改变的检查及其临 床意义。3乳房:视诊、触诊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状态的临床意 义。三、肺和胸膜:1视诊:正常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2触诊:

13、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叩诊:胸部叩诊的方法,影响叩诊音的因素,各类叩诊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胸部叩诊音;正常肺界(主要为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听诊:(1)正常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2)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罗音:湿罗音和干罗音的产生机制、分 类、听 诊特点及 临床意义。(4)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制、听 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及气胸。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教师讲

14、授理 论知识。二、见习课观看体检光盘 ,教 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三、见习课用电子标准化模拟 病人示教典型体征,学 习肺部各种异常体征。第七章 心脏血管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1心脏叩诊,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2第一、二心音产生的机制、听诊特点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3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6二、熟悉:1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期及其临床意义。2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的听诊 特点。3奔马律及开瓣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4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临床意 义。三、了解:1收缩期喀喇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2动

15、态血压监测的意义学时安排:理论课 9 学时,见习课 10 学时。教学内容:一、心脏检查:(一)视诊:1胸廓畸形:心前区隆起、扁平胸、鸡胸、漏斗胸及脊柱畸形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2心尖搏动:(1)心尖搏动移位:生理性及病理性的影响因素。(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生理性及病理性的影响因素。(3)负性心尖搏动及临床意义。3心前区搏动:(1)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搏动及临床意义。(2)剑突下搏动及临床意义。(3)心底部搏动及临床意义。(二)触诊: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位置和范 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 义;抬举性搏动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震颤:发生机制、部位、时期及临床意义。3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方法及

16、临 床意义。(三)叩诊:1叩诊方法。2叩诊顺序。3正常心浊音界的检查。4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5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四)听诊:1心脏瓣膜听诊区。2听诊顺序。3听诊内容:(1)心率。(2)心律:正常人的心律特点,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的听诊 特点及临床意义。(3)心音:正常心音及其产生的机制,第一、二心音的听诊特点。(4)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音强度的改变、性 质的改 变及心音分裂等。(5)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及收 缩期喀喇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6)心脏杂音:杂音产生的机制。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心 动周期中的 时期,性 质,强度与形态,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 音的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各瓣膜区杂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生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