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498810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word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25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 by196907050619by196907050619 广东省佛冈县石角中学广东省佛冈县石角中学 蓝兴军蓝兴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诗歌语言。 情感目标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

2、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法、体味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两座丰碑,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它们 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 风采。 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师补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 ,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

3、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 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 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 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 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 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 屋(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 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 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的

4、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 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 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3、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突兀(高耸的样子) 洒(

5、散落) 罥(挂) 忍能(这样) 向昏黑(渐进) 衾(被子)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见(同现) 4、本诗写了哪几个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求:能从文中找出由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的?可以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总结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 四、诗歌赏析四、诗歌赏析 1、赏析诗歌 逐层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想像每节情景。 读第一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一茅屋于秋风肆虐中,屋顶茅草被风卷走。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赏析第二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着诗人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十分焦急,喊得口

6、干舌燥也无济于事, 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 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赏析第三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狂风怒吼之后秋雨大作,满屋漏雨。可秋雨不依不饶下个不停,那床盖了多年的被 子冰冷似铁,且又被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踢破,诗人在这样湿冷的屋子里瑟瑟发抖,如何能 挨到天明呢? 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看看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 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 “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很硬,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 一床被子,没法拆洗;这说明杜甫的生

7、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 设计问题转入第四节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 些什么呢?齐读第四节,看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诗人并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 ,由眼前个人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以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这是一种大胸怀,一副热心肠!如果这一理想变为现实,作者表示自己受冻至死也满 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襟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千 百年来激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最

8、后教师做陈述总结: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 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 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2、讨论:(1)群童为何“抱茅”?(也许是儿童的游戏,也许是自家茅屋上茅草也被风卷,想 抱茅回家,总之如此大风决不是一庐独破。)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2)诗人为何要“呼”,以致呼得唇焦口燥?(小气吗?吝啬吗?都不是。为了不甚 至值钱的茅草而疾呼,足见诗人已是贫困交加。诗人尚且如此,寒士如何?黎民百姓又如 何呢?可想而

9、知。)(3)娇儿为何“恶卧”?(风狂屋漏、冷衾破被谓之寒,被如此,衣又会如何?食又 会如何?层层联想,就可深入理解诗人因国破而家亡,背井离乡,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 处境。)(4)诗人为何长夜难眠?(仅仅是因为屋漏夜寒吗?仅仅是因为个人之忧吗?更主要 的应是天下之忧。)3、设想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们普通的乡村老头,在这种情况下,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 么。(联想对照,方见诗人之高风亮节。) 4、思想内容 全诗通过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博大胸 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五、概括创造五、概括创造1、指导学生用四句话(每句不超过七个字)概括诗的情节和内容。(参考答案

10、:秋 风卷我屋上茅,群童公然抱茅去,床头屋漏夜难眠,安得广厦千万间。)2、将娇儿的活动展开,以秋风卷我屋上茅,群童公然抱茅去为情节的开端,以床头 屋漏夜难眠为情节的发展展开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完整的小说。(提示:娇儿争茅 受人欺,归来父子相叹息,床湿衾冷儿伤风,四邻相助度难关。) 六、小结六、小结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 ,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 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

11、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 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现实 自己 群童抢茅 推 关 忧 无可奈何 己 心 国 及 民 忧 长夜沾湿 人 生 民 忧思不绝 理想 祈盼广厦 天下寒士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过故人庄 一、背诵导入一、背诵导入 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他比陶渊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个田园诗人。他早年隐居湖北襄 阳的鹿门山,中年曾去京城应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 51。 他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更多的诗与田园无关。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

12、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 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诗歌赏析三、诗歌赏析1、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 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2、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 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 明了什么? 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 主人待客 ,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13、3、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 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 “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 大意是,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4、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说说 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 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 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 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5、第七、

14、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同学们读过诗人的春晓,它最后一句是 (“花落知多少”)这是用感叹方式收尾。这首诗的收尾方式跟春晓不同,用的是 普通的道别语。“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 9 月 9 日)现在是什么时候?(从“绿水”“青山 ”“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 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 什么地方?请大家各抒己见。(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 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6、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

15、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 修辞手法吗?(对仗)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绿树村边合,”对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7、思想内容 全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 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四、总结四、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 ,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 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这首诗是否无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 ?(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这当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这告 诉我们,读诗一定要反复地细心品味。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一、简介作者一、简介作者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陆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