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13副词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46902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上)13副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上)13副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上)13副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上)13副词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上)13副词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13副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13副词(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上)主讲教师 :徐志奇辅导课程十三6.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语气的副词称为语气副词。 有的人把这种副词归并入情态副词。有“ 必、殆、其、盖、岂、独、宁、庸”等。“殆、其、盖”表示不定的论断语气,义近“ 大概”。例如: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史记赵 世家)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经系辞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盖有之矣,我 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盖”还可放在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测性论断语 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其”还可用在祈使句中 表劝勉、期望、命令等祈使语气,用在反问句中 表反问语气。例如: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考文 本纪)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 年)

2、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上)“宁、庸、独”表示反问词气,相当于“岂”, 义同“难道”。例如: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陆贾列传)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管子在匡)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7.否定副词古汉语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 毋(无)、勿、未、非(匪、靡)、微 、莫、否)”等。“ 不、弗”都表一般性否定。“不”古今用法同, 可否定所有动词和形容词;“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动 词,而且其动词后面不带宾语,只偶有例外。例如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昭王之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3、无力。(庄子逍遥 游)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后本纪)“毋(无)、勿”常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禁止或劝 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毋”或写作“ 无”,可否定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而“勿”一般只 否定及物动词,其动词后不带宾语。二者的语法作 用分别和“不”与“弗”相当。例如:信乃令军毋斩广武君,有生得之者,购千金。 (汉书韩信传)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 (左传文公十年)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齐侯许之,管仲曰:“君其勿许”。(左传僖公 七年)“勿”不带宾语的规则在先秦已不太 严格,汉魏

4、之后,“毋”和“勿”分别渐失, “勿”渐代替“毋”。例如: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 王上)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 而击之,利。(孙子兵法行军) “毋(无)、勿”有时用在疑问句或陈述句中 ,不表禁止,表一般性否定,用同于“不”。例 如: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韩非子 说林下)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战国策 西周策)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史 记淮南王传)“未”是带有时间性的否定,表示事情在当前还 没有实现,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例如:宋人即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 二年)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史记孙子吴 起列传)“未尝”是否定过去的动

5、作行为或事情,意思是“ 不曾”、“没有过”。例如: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 三年之后,未尝见牛也。(庄子养生主)“未”有时不表时间性否定,而只表一种委 婉的否定,义同“不”。例如: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 策齐策)“非(匪靡)”作为否定副词,否定整个谓 语,义同“不是”。与“不”只否定动词或形容词本 身有不同。例如: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梁惠王 上)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孟子公孙丑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 蠹)“微”一般否定动词性谓语,义为“不”或“不 是”,例如

6、:微独赵,请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非”和“微”都可用在假设句中表事后假设, 义同“如果不是”。例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微禹,吾其鱼乎!(左传昭公元年)“莫”作否定副词,可表示禁止性否定和一般 性否定,与“勿”和“不”用法同,分别相当于现 代汉语中“不要”、“别”和“不”。例如: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诗邶风谷风)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三国志魏书 方技传)早图之,莫如尽灭之。(左传哀公六年)诸将皆莫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否”作副词、一是常用于单词句,和表肯定的应 答辞“然”相对立,相当于今的“不”或“不是的”;一是 与肯定词语迭用

7、,表否定的一面。例如: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 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袍。”(孟子 滕文公上)夫人韩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左传襄 公三十一年)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左传僖公三十年 )凡此饮酒,成醉枵否。(诗小雅宾之初筵)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织布而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 子滕文公上)夫人韩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左 传襄公三十一年)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左传僖公三 十年)凡此饮酒,或醉或否。(诗小雅宾之初筵)8.谦敬副词指用于下级对上级、臣属对君王、晚辈对长 辈、或者同辈之间表示尊敬的副词

8、。可分为表敬 副词和表谦副词两类。表敬副词,用在表示别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 动词前,表达对别人的动作行为的感激和尊重之 情。常见的有“幸、辱、惠、蒙”等。表谦副词,用在表示说话人本人发出的动作 行为的动词前,表示自身的谦逊,当然也就含有 对对方的尊敬。常见的有“谨、敬、敢、请、窃 、忝、伏、猥等。“幸、辱、惠、蒙”等本来是幸运、屈辱、恩 惠、承蒙等意思,用作表敬副词后,原有的具 体意义变得不明显,甚至消灭,仅表示一种敬 意,除“蒙”可仍译“承蒙”,其他都可不译出。例 如:愿大王幸听臣等。(史记孝文本纪)子,一国太子,辱在此。(史记晋世家)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 愿也。(左传僖公四

9、年)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 于今,未蒙省录。(后汉书班超传)“谨、敬、敢、请、窃、忝、伏、猥”等本来 是谨慎、恭敬、敢于、请求、私下、辱没、伏地 、卑贱等意思,用作表谦副词后,原有意思多不 能译出,而已经消失。例如:驺忌子曰:“谨受令。”(史记田敬仲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 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赤也惑,敢问。(论语先进)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三国志魏书 三少帝纪)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史 记孝文本纪)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六.代词 代词的分类 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无定代词 辅助性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