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68034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康复(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诊治与康复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 症,多发生于下肢。腿部静脉发生率约为90% ,也见于上肢静脉、颈静脉、下腔静脉、上腔 静脉和内脏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下肢DVT包括2类远端DVT:包括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 ,发生部位低于膝盖(腘静脉以下)近端DVT:包括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 、股总静脉以及髂静脉(发生于腘静脉或以上 )相对于远端DVT而言,近

2、端 DVT导致PE的风险更高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目前国内 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DVT血流缓慢静脉壁 损伤血液高 凝状态DVT的主要原因n常见住院患者的DVT发生率分组组DVT发发生率脊髓损伤损伤60-80%严严重创伤创伤40-80%髋髋膝关节节置换换/髋髋部骨折手 术术40-60%脑脑卒中20-50%神经经外科15-40%大型妇妇科/泌尿/生殖道手术术15-40%内科病人10-20%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

3、心率加快。 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卷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才 可靠。具体测量方法:大小腿周径的测量点,分别为髌骨上缘 以上15cm,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双侧相差1cm,考虑有临床 意义。 当然肿胀明显,肉眼可观察到,就测量对应肿胀最明显 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DVT的临床表现症 状 体 征 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 降低。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 后可出现浅静脉曲张 。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 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Homans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

4、由于腓 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 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Neuhofs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压迫小腿肌肉 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 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 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一)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敏感性较高(约97),但是特 异性差(约35%)。急性DVT,D二聚体大于 500ugL有重要参考价值。D二聚体阴性作为肺栓塞的排出诊断有较大价值。老年人中D二聚体可以是生理性的增高

5、,大于 500ugL ,故超过70岁者,其诊断的特异性仅为14.3%。 三DVT的诊断2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仔细的非介入性 血管超声可以使敏感性保持在9397,特异性保持在 9499。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每日复查。结合有无血栓的好发因素,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可以将 患者分为高、中、低度DVT可能性。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 均为阴性,对于低可能性患者可临床观察,对于中度和高 度可能性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发病率组的患者, 如果第2次扫描仍阴性应考虑进行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表现:正常下肢深静脉腔内完全充盈血 流,颜色与动脉血流相反,呈蓝

6、色,且随呼吸而呈亮、暗交替 变化。所查静脉为部分栓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区血 流变细,即血流充盈缺损,挤压远侧肢体后,可见细小血流通 过。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过去时 )。4螺旋C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 venog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 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 脉情况。(二)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1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可参考Wells临床评分。临床可能性:低度0(3-10%);中度l2分( 17-33% );高度 3( 75-85% )。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2DVT诊断流程:DVT的诊

7、断必须有客观性辅 助检查才能确诊,其评估流程请参考下图。(一)早期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治疗,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抗 凝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减轻症状, 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复发率。DVT的早期抗凝治疗可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UFH)。根据病情需要,在治疗的第1天可以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 ,在INR稳定并大于2.0后,停用肝素。四 DVT的治疗推荐在治疗的第1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和低 分子肝素或肝素,在INR达到2.0后,停用肝素。对于急性 DVT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可替代静脉肝素的治疗。对于急

8、性DVT患者,推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 h。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势是使用简便,大多无需监测。希弗全,每日2次皮下给药,0.4-0.6ml(4250-6400 I.U.),通常疗程为10天。 n禁忌: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视网膜病变, 出血综合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等)。 患有严重的肾病和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 伤的患者和术后期患者。 n注意事项:有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如有以下情况慎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血管疾病。大脑或脊髓手术的术后期慎用。 2溶栓治疗:理论上使用溶栓药溶解静脉血栓,迅速减轻血 管阻塞可作为

9、DVT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早期溶栓治疗有效,但是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溶栓药治疗早期DVT可减少PTS的发生尚不确定。3手术取栓:手术静脉取栓主要用于早期近端DVT,手术取栓通常的并发症是血栓复发。但其远期疗 效如TPS、通畅率等仍不确定。4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肺 栓塞的发生。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是抗凝治 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的近段DVT患者.(二)DVT的长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防止出现(15一50)有症状的血栓发展和或复发性静脉血栓事 件。维生素K拮抗剂在DVT的应用:调整剂量的维 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令对防止复发性的VTE非常有 效。检测维生素K拮抗

10、剂抗凝效果的标准是凝血酶 原时间和INR。1抗凝强度:国外对于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治疗强度已由随机试验 得到证实。低标准强度(INR 15-19)治疗的效果差,而且并未减少并发出血的发生率。而高强度的华法令治 疗(INR 3.1-4.0)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栓治疗效果。高强 度治疗与临床高危险(20)的严重出血有关。国内仅有小样本的观察报道,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推荐:推荐维生素K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 2.0-3.0,需定期监测。2长期治疗的疗程:随机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首次发作的DVT患者进行三个月的治疗已足以减少VTE的复发。n推荐:对于继发于一过性

11、危险的DVT初次发作患者,推荐使 用维生素K拮抗剂至少3个月;特发性DVT的初次发作患者,推荐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至少6至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抗凝;对于有两次以上发作的DVT患者,建议长期治疗;对于长期抗凝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以 决定是否继续治疗。n药物名称和剂型:华法林片2.5mg/片。n初始用量:第一天3片,第二天2片,第三天2片。n维持剂量:每天1次,每次5mg,根据检验调整剂量,个体差 异较大。n凝血全套:主要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化标准比值。服药后 第四天、第七天、第二周至少各查一次。此后根据需要定期 复查。n并发症:主要为各种部位出血,常见为皮下淤血,消化道出 血,泌尿

12、道出血等等,少见的有脑出血。n禁忌症:有脑血管病变者,严重高血压控制不稳定者,严重 肝肾功能不良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近期手术者等等。 女性月经期停用。n出血的处理:立即停药,到医院急诊科,注射维生素K 20mg ,1-2次。复查凝血全套正常后重新开始口服华法林,并根据 检查结果调整剂量。目前仅有小样本的对照试验显示间歇性气 压治疗和弹力袜有助于减轻症状。n推荐:对于因PTS导致下肢轻度水肿的患者,建议使用 弹力袜,对于因PTS导致下肢严重水肿的患者,建 议间歇性加压治疗。五DVT的康复治疗n卧床时,如抬高患肢适宜,就不需用弹力绷带或穿 弹力袜。n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

13、 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加回流量,以及维持最 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n弹力袜使用时间: 对小腿深静脉或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需用 ,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现水肿,可用数周; 对腘、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过6周; 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使用3个月,以后间断取除 ,一般不超过6月,但如水肿出现,则需继续应用。体位治疗: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 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 用力挤压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 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因此,早期DVT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推荐进

14、行一段时间严格的卧床休息以防 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但对慢性DVT患者,运动和腿部加压的患者比卧床休息的患者其疼痛和肿胀的消除速率显著要快。因此并不严格要求患者卧床 休息。n推荐: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为主,抬高患肢。附: DVT的临床分期急性期:指发病后7 d以内; 亚急性期:指发病第830 d(1个月); 慢性期:发病30 d以后。n本指南中所指的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 急性期。其他相关问题nCVC(central vena catheterization)拔 管时是否需要超声检查了解是否存在 CRT(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 ?n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