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67177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常见历史观(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考前提分点睛高中历史常用史观全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主要的史观有: 现代化史观、 全球(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 革命史观、 唯物史观等。 史观1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1.概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现代化史观认为 ,人类历 史是从传统农业 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 的历史。 包括: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 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内容。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 化等内容。 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 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 高外

2、,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 、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 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 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 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 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 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A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 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 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 代化。 B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 从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

3、如:美国、日本 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从经济 体制的特点看,主要分为市场经济 模式、计划经济 模式。 A市场经济 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现代化。 B计划经济 模式,如苏联 的现代化。 从社会经济 的性质角度可分为资 本主义现 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社会主义 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 模式(即斯大林模 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 化模式)。 3认识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 的误区 (1)误区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 现 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 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

4、、童工 问题 出现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 命后进行了纠正,尤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福利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但现代 化的发展依然存在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等等 。 (2)误区二:现代化就是西化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 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民族特色,又要向 西方学习。 典例1 2012山东高考与辛亥革命相比, 国民革命运动对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 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 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 精析 本题从政治近代化的视角考查了国 民大革命的影响,角度新颖,主题鲜 明。

5、政 治近代化的本质含义就是“推翻专制,实现 民主化、法制化”。根据这一内涵,D项是 最佳答案。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B、C两项 不符合政治近代化的内涵。 答案 D 命题视 角 从政治近代化的视角考查了国 民大革命的影响。 史观2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史观是将人类 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 整体史观。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 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 史学框架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 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 互关联和渗透。认为 人类历 史的发展过程是 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

6、变 的过程,这一转变 开 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基本过程是:1500 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9 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 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 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 成。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形成。从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 全球化趋势 迅猛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 类历 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 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典例2 2012天津高考下图中,一个科 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 机,穿过满

7、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 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 B C D 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的经济 全球化趋 势。从材料提供的信息“脚穿网球鞋,背驮 电视 机,穿过满 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可以 看出当今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 看就是全球性的文化渗透,正确。但仅 从这些信息分析,无法得出的结论 。故 选A项。 答案 A 命题视 角 本题着重考查运用全球史观 的基本观点认识历 史事物的能力。 史观3 文明史观 1.概念:文明史观认为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 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

8、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 文明、中 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 文明等若干系统。 (3)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 了渔猎 采集时 代、农业 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 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 工场时 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 2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1)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 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 模式的借鉴和 扬弃。 (2)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 区不同文明成果。 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

9、化进程 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 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3)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 典例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 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 :人类历 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 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 末称之为冲击时 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 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 要历史事件。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 影响? (2)“150019世纪

10、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 方农业 文明形成冲击,试从经济 、政治和思 想上概括主要表现。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 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 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 经济 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 启示? 答案 (1)表现:新航路的开辟。(如答出迪 亚士、达迦马、哥伦布的具体航海活动亦可)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 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表现: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 ,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 方经济附庸。政治:发动侵略战争,破坏 亚非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思想:西方 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了传统思 想观念。 (3)1921

11、年苏俄借鉴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 , 实施新经济 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 系扩大生产。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 划 经济 ,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全面 干预。 启示:不同文明应该 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 命题视 角 以文明史观考查不同文明间 的关系。 史观4 社会史观 (1)社会史观也叫社会史范式。社会史范式 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 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 社会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 、文 化问题 等所有问题 。 (2)社会问题 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 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 具有广泛性、综合性 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 变迁

12、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 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 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它 认为历 史应该 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 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 史研究不仅要“眼 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 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 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 (3)西方国家提出了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 :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 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 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典例4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 变。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 天经地义 不

13、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 在做父母的应该 要 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 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 要明白些现在世 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 组织 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 的三个时期(新 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 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 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 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 布以后,小姊妹张丽 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 庭妇联 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 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 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

14、在任何一个 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 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 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 婚俗背景的经济 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 到 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 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 问题 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 如何全面 认识这 一问题 ? 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 姻自由。 (2)经济 基础:从传统 小农经济 到近代工商 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 常伦理(父 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15、;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 ( 家庭妇联 )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 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 :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 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 的。 命题视 角 以社会史观考查近现代婚俗变 化。 史观5 生态史观 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 构出发,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 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是近年来重视度 逐渐上升的一种新史观。 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 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 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主要是利用科学技 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 ,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 化的 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 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例如以文明 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 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 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 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 染等。 典例5 传统 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 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环境、可持 续发 展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 视角的转换 体现了(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