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11KB
约42页
文档ID:49401747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_第1页
1/42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第一节 行为动力理论概述 第二节 需要 第三节 动机与兴趣 第四节 情绪 第五节 意志第一节行为动力理论概述一、行为的含义 1、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种族延续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所做出的各种 反应,包括身体和心理的活动 2、人类行为的特征 目的性、规范性、互动性、戏剧性 3、行为的分类 4、影响行为的因素二、行为动力理论w (一)行为动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w 概念:把一切引起、支配和维持个体行为 因素统称为行为动力 w 特点:启动性、方向性、强度、持久性w (二)行为动力理论 w 了解各种行为动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人物 及简单观点,重点介绍动机的认知理论, 尤其是成就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成败归因 第二节 需要 w 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w 一、需要及其种类w 1、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 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w 它具有三个特性: w (1)对象性: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也只 有 w 某种对象才能使其满 足。

w (2)动力性:需要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 , w 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 泉 w (3)社会性:人与动物都有需要,但人的需要还 要 w 受理性和意志的调节和控 制 2、需要的种类 w 从起源的角度分,可以划分为 w 生物需要 w 社会需要 w 从指向对象角度分,可以分为 w 物质需要 w 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w 成长动机生理需要(食、喝、性、睡眠、避热等)安全需要 (安定、保障、居住、免于恐惧)归属与爱的需要(感情、恋情、归属)尊重的需要(成就、名誉、地位)自我实现 的需要实现个人聪明、才智、理想与 抱负,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 己所期望的人物缺 乏 性 动 机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w 1、基本内容: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 纳为七个层次 w (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 要是最基本、最原始、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 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w (2)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受遭威胁 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w (3)归属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 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基本内容: w (4)尊重的需要:对自己社会 价值追求的需要 w (5)求知的需要:个人对自身 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 问题的需要 w (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 秩序、完整结构,以及行为完美的需 要 w (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 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基本内容:w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这是人类的共性 w 2、需要是有层次的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然后才能逐渐上升 w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 w 衣食足而知荣辱” w 但不很“刻板” ····殉难者 w “士可杀不可辱”--尊重的需要 w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w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w 3、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评价w 1、合理的一面:w 符合系统论原则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 文化中的工人低层次需要优先满足,但高 层次需要的满足有跨文化的变化。

w 2、局限性: w a 科学性与可信性不够. w b 过分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价值是 一种先天的潜能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 先天潜能的制约作用第三节 动机与兴趣 w 一、动机概念: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 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产生的 w 二、动机的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带着某种动机的有机体对某些 刺激反应特别敏感,从而激发有机体去 从 事某种反 应或活动 2)引导功能:动机受一定目标的引导,促使人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 后,动机维持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动机的分类 w 人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分 类如从动机的起源的角度可以分为生理 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w (1)生理性动机(又称原发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包括饥饿、渴、性和睡眠 等 w (2)社会性动机(又称继发性动机、 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包括兴趣、 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 四、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w 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是指在同一 时间内出现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 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 盾心理。

w 动机冲突是为选择目标而产生的 ,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目标确立的过 程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 w 1、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 机本身的强弱: w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 决 w 耶基律-多德森定律: w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 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 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 高,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 提高更明显 w 2、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 质量有关: w 学习动机强,积极性高,行为质量也高则效 果好; w 动机弱,积极性不高,行为质量也不好,则效果 差;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行为质量高,其 行为效果也可能好 w 所以,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因素在学习中 ,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和平友好的,但改善各种 主客观条件以提高行为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六、动机理论 w (一)强化动机理论 w 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认为人类一切行为 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刺激与反 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变量,行为的动力只能到 行为的外部寻找。

w 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 w 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可 称为强化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 增加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w 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 (二)成就动机理论 w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在默瑞提出的“成就需要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w 成就需要使人表现出:追求较高的目标, 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w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 机水平、期望和诱因来决定的 w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 w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w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 w 另一类是力求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 者) w 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 积极性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来说最富有挑战 性 w 而那些根本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反而会 降低他们的动机水平 w 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往往倾向于选择大 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 任务可以确保成功,而选择非常困难的任务即使 失败了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得到人们的谅 解,从而减少失败感 w 力求成功者的动机比避免失败者的动机具有 较大的主动性。

(三)归因理论 w 最早由海德提出,韦纳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 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w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 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 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w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 要有三: w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w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 的动机 w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w 由班杜拉提出, w 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 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w 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决定 的:强化和期待 w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原因有两 个: w 个体成败的体验 w 个体的归因方式 七、学习动机的激发w 什么是学习动机 w 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 w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八、兴趣(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 的心理倾向。

w (二)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兴趣的种类w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w 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 w 短暂兴趣与稳定兴趣(四)兴趣的品质与培养w 1、倾向性 w 2、广博性(广度) w 3、稳定性 w 4、效能性w 兴趣品质的差异反映了兴趣的个别差异w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节 情感一、情感概述二、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三、情绪的控制四、学生的情感教育一、情感概述(一)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 否满足主观需要而引起的内心体验二)情绪、情感的关系 区别: 1、情绪是指与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人的意识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景)性、冲动动性和外显显性 情感具有稳稳定性、深刻性和内隐隐性3、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 有的;情绪的产生早于情感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三)情感的外部表现及其功 能w 情感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 w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语态表情情感的功能w 1、信号功能 w 2、感染功能 w 3、动机性功能: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 动机 w 4、调控功能 w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教师的期望效应,指人们 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 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教师 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 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 一期望的变化四)情感与认识的关系w 1、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知之深则爱之 切” w 2、情绪影响认知的质量和效率二、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w 依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 : w 1、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情) w 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w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 哀” w 2、激情: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w 特点:激动性、冲动性 w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 态二)情感的种类按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分: 1、道德感 :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2、理智感:由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 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3、美感: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 产生的内心体验三、情绪的控制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良好的情绪能使自己的内脏器官正常地活动,增强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能使自己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协调好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提高脑力和体力 劳动的效率和持久力,保持体内外的平衡;不良情绪的强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会影响人的大 脑皮质的调节和控制力量,并通过皮质下中枢的作 用,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异常活动,从而 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自我控制能力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伤胃情绪控制的八大技术: 制怒术、愉悦术、幽默术、助人术、宣泄术 代偿转移术、升华术、放松术不良情绪的控制四、学生的情感教育 w 了解自我 w 管理自我 w 自我激励 w 识别他人情绪 w 处理人际关系思考题:当你的朋友失恋或考试失败时,你如何 劝慰与开导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