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391201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积极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探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引入要恰当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

2、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

3、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 ,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 8 根小棒分成 2 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学生发现“4 根与 4 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 ,

4、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3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尽力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特点,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时,有位老师先组织学生操作学具:分别用 2 个、3 个、4个20 个小正方形去摆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摆出的长方形个数与小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再逐步引到质数、合数。殊不知,教者刻意追求创新,不仅在摆长方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人为地增加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反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直接感知,真是得不偿失。其实,可以利用约数的概念直接引入质数、合数概念。让学生先分

5、别求出一些自然数的约数,然后根据一个数有几个约数进行分类,从分类情况便可引出质数、合数。这才是引入质数、合数概念最简捷的路径。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积极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探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引入要恰当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

6、的思维引入歧途。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

7、认知特点。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 ,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 8 根小棒分成 2 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

8、学生发现“4 根与 4 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 ,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3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尽力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特点,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时,有位老师先组织学生操作学具:分别用 2 个、3 个、4个20 个小正方形去摆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摆出的长方形个数与小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再逐步引到质数、合数。殊不知,教者刻意追求创新,不仅在摆长方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人为地增加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反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直接感知,真

9、是得不偿失。其实,可以利用约数的概念直接引入质数、合数概念。让学生先分别求出一些自然数的约数,然后根据一个数有几个约数进行分类,从分类情况便可引出质数、合数。这才是引入质数、合数概念最简捷的路径。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积极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探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引入要恰当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

10、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

11、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 ,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 8 根小棒分成

12、2 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学生发现“4 根与 4 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 ,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3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尽力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特点,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时,有位老师先组织学生操作学具:分别用 2 个、3 个、4个20 个小正方形去摆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摆出的长方形个数与小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再逐步引到质数、合数。殊不知,教者刻意追求创新,不仅在摆长方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人为地增加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反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直接感知,真是得不偿失。其实,可以利用约数的概念直接引入质数、合数概念。让学生先分别求出一些自然数的约数,然后根据一个数有几个约数进行分类,从分类情况便可引出质数、合数。这才是引入质数、合数概念最简捷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