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

上传人:sha****g00 文档编号:49282582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1864年到美国参加林肯骑兵部队。一年后退伍,到圣路易城做杂工, 自学法律。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同年3月入美国籍。1868年任德文西方邮报记者。1869年12月当选密苏里州众议员。1876-1877年任纽约太阳报驻华盛顿记者。1878年购得圣路易电讯报1880年将它与晚邮报合并为邮报电讯报,成为获利最优厚 的晚报。1883年买下纽约世界报。5月11日,第一张新世界报印出来了,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 许多报社的编辑看了都大摇其头,认为这种报纸在纽约是行不通的。但 是它每星期都发表由普利策亲手写

2、的社论。社论说出了劳动者的心声, 对纽约的富人显贵发出猛烈的抨击。 1884年当选国会议员,数月后即辞职,专心办报。1887年又出版世界报晚刊。他采用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 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他强调新闻 的真实、准确、文字简洁通俗,重视社论。被认为是19世纪7080年代 兴起的“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890年辞去世界报主编职务。晚年双目失明。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遗嘱捐赠200万美元作为创建哥伦比亚 大学新闻学院(1912年开办)的基金,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 1864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 如火如荼,紧张的气氛弥漫在北

3、 美的每个角落。 在北方东海岸的波士顿港, 深夜是一片死寂,漆黑的水面除 了船上闪烁的点点微光外,什么 也看不见。港湾内的一艘船上, 有一个17岁的男孩四下张望了一 会儿,趁船上人没注意,迅速跃 入冰凉的海水中。他潜入水底, 一直潜游到远离那艘船,才探出 头来呼吸一口气。他在下午船快 驶近海岸时,就已经事先看准了 陆地的方位。他开始向岸边游去。游了一 会儿,他已筋疲力尽。他仰浮在 水面上休息了一会儿,浑身冰冷 。他几乎支持不住了。他想喊“救 命”,但这一喊,美国海岸警卫队 士兵就会向他开枪射击。就是不 被击毙,海防人员将他遣送回船 上,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他于是 咬着牙又向前游。突然,有个硬 硬

4、的东西把他撞得疼痛难忍,啊 ,这不是岸边的木桩吗?他总算 到达目的地了。这个冒险跳海的17岁男孩,名 叫约瑟夫普利策。这位后来在美 国功成名就,成为大富豪和新闻 界创始人的普利策,就是这样踏 上美国大陆的。普利策偷渡上岸后 ,觉得打零工糊口终非长 久之计,便找到联军总部,报名当兵。“林肯骑 兵队”一名军士接待了他,那军士领他去见一名 军官。军官和蔼可亲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想为 这个国家打仗,一定刚从船上下来的,你要证明 自己也能做道地的美国人,是吗?这太好了,你 找对地方了。这里的林肯骑兵队队员全都是来自 德国的高尚家庭,他们会像兄弟般的照顾你的。 ”于是,17岁的普利策就成了林肯骑兵队里最年

5、 轻的一名战士。1865年5月23日,联军在华盛顿举行最后一 次游行,林肯总统宣布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战后 的纽约,大批退伍军人使本来难寻职业的失业大 军更加庞大。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就会有几百 人前往应聘。有一天,普利策碰巧遇到一位林肯 骑兵队的战友。战友劝他到西部去,西部才是真 正的美国,于是普利策决定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 斯去。他深信他的希望到了那里会实现。到了圣路易斯之后每天早上,普利策赶到图 书馆,边工作边如饥似渴地读书,上班时间一到 ,他又赶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去打工。在图书馆, 他遇上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的教授。虚心好学的普 利策赢得了托马斯的好感,两人一见如故,谈得 很投机。托马斯日后对普

6、利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1868年,普利策当上了律师后,因为没钱设 立律师事务所,加上年纪轻轻,又是一口夹生的 英语,找他帮助打官司的人望而却步,业务始终 不见起色。在记者工作中显示才华 普利策上班的第一天,总编辑就派他去采访一桩盗窃案。当他赶到失窃地点时,已 经有许多别的报社同行闻风赶到了。普利策不仅详细地进行了采访,还帮助办案人员 分析案情。结果,案子很快就侦破了,而普利策也写了一篇精彩的报道。就连对他的 能力有很大疑问的总编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小伙子了。 接着几个星期,普利策写了许多报道。他之所以一口气能写那么多的报道,是因 为他下笔快而且不浪费一分一秒。他领受任务后,大街小巷到处

7、奔忙,他既报道市政 府面临的困境,也采写码头工人的打架斗殴,甚至别家报纸只字不提的芝麻小事,他 也不放过。他认为报纸是给市民看的,就要报道市民身边的趣闻趣事。如果不是报社 老板苏兹(他是共和党创始人之一,过去曾帮助林肯竞选总统。苏兹原籍是德国人, 担任过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南北战争时曾是少将,后来是密西西比州的参议员。)支 持他的观点的话,他这些稿子是发不出来的。他的文章一登出,读者争相传阅,顿时 洛阳纸贵,邮报销售量直线上升。然后,苏兹又把普利策调往杰斐逊城,担任报 社驻该城特派记者,专门采访州议会开会的消息。他到首府从事政治采访的第一个月 中,就已闯入议会的政治核心。 由于苏兹先生的熏陶和栽

8、培,普利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苏兹认为这小伙子 是新闻方面的奇才,有朝一日会和自己并驾齐驱。果如苏兹所言,1869年12月,普利 策通过竞选,当选州议员。进了议会后,他敢仗义执言,尤其对贪官污吏更是大加挞 伐,就像在报上发表抨击文章一样。普利策了解到圣路易斯市政当局所收的大笔税款 不知去向,就提出一个法案,要求追查。当时就有一些议员极力反对,甚至公然威胁 他的人身安全。但他照样坚持原则,一边在议会里跟他们斗,一边写了一篇篇内幕报 道登在邮报上。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当局被迫进行了追查,并将贪污受贿的官 员绳之以法。由于这件事,普利策被州长任命为圣路易斯市的三大警官之一。这一年 他才23岁。他从

9、身无分文来到圣路易斯,时间不长,就成了该市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普利策:只讨论真假不讨论好坏 一个重视新闻自由的文化是聪明的 。它清楚地知道,没有新闻业,社会的 致命隐患难以清除。 普利策作为一个杰出的新闻人,有幸 生活在一个强调新闻自由的国家。他和 他的报纸,始终在揭露社会阴暗、政府 黑幕,在奸商、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 员的劣迹后面紧追不舍。在报纸党派性还很强的时代,他提 出自己的报纸要“为民众服务,不为任 何政党牟利”,报纸“不是政府的支持 者,而是批评者”。身为共和党人,他 宣称自己的报纸不是“共和” ,而是要“说出事实”,“要摒弃民众 偏见和党派偏见”。新闻业的社会监督功能,使他似乎

10、顶着一个金色冠冕,让人觉得,他出生 出世,就是领受了神圣使命来到人间, 就像是一个天然正确的社会角色。可是 ,身在“此山中”的普利策,深知并不 那么简单。新闻业也是一个由人组成、 由人在运作的系统。它也在聚集和反映 出人的弱点。所以他常常说,我们做新 闻的只讨论真假不讨论好坏。 1890年,双眼失明的约瑟夫普利策宣布退体,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纽约世界报。 四年的励精图治,使他购进时每天只发行1.5万份的这家报纸,一跃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 报纸之一,每天印数达到25万份,并且新建了纽约城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报社大楼。 大都市的喧闹,使这位头脑敏捷又极度衰弱的老人无法忍受。他经常住在游艇上,在海 上随意

11、漂泊。他通过电报指挥庞大的报业。 1910年的一个清晨,秘书邓宁赫姆来到游艇上,向普利策报告:“先生,昨晚有消息说 ,您的夫人同意您所有的计划。”“哦,亲爱的凯林,她当然会同意。我在家时,我们曾经讨 论过这此计划。” 普利策开始穿衣服。他已经学会了怎样用触觉和听觉去做一些事。他有5位秘书,有的 思考问题,有的判断事物,有的料理生活,他依靠他们了解外部世界。 他走进了游艇上的图书室,对早已坐在那里的秘书们说“今天我们不读报了。 先生们,我准备宣读遗嘱。”秘书们都大吃一惊。“当然,我请邓宁赫姆来宣读。”但很快 普利策就自己讲了:“我将100万美元赠给纽约的太平洋交响乐团协会;另外,将用100万美

12、元修建一座托马斯杰斐逊塑像,他总是在思想上指引我。”普利策崇拜这位起草了独立 宣言的美国第三任总统。 他沉默了一会儿,饱含感情地说:“还有一件礼物出自我的内心。我想帮助那些记者成 为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希望他们了解自己肩上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我已经赠给哥伦比亚 大学200万美元,用于创建一所新闻学院。”秘书们一阵惊愕。200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 个巨额数目。“新闻学院将用我最心爱的女儿露西尔艾玛的名字命名。可能会有人讥笑我 ,记者是写出来的,不是大学训练出来的。我创办新闻学院,主要是教会那些男女青年记者 ,怎样报道,怎样写得简洁,怎样成为编辑,直到他们知道历史和文学、科学和文艺。” “我还要设

13、立普利策奖,专门奖给每一年度最好的新闻工作者,奖给最好的编辑和最好的新 闻故事。另外,我留给纽约世界报的钱,足够它永远办下去。” 听到秘书们由衷的赞扬,这位近代报纸拓荒者父亲般地笑了。他眼睛瞎了,但比一般人 看得更远。 一年后的1991年11月29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普利策在他的游艇上病 情加重。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地说:“轻点,很轻,很轻,很轻”死神拥抱了这位拥有 2000万美元的美国最大的报业巨子。这一年,他64岁。 今天,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已经成为美国新闻从业人员向往的学府。美国因此著名大 学也都相继设立了新闻学院。普利策奖金从1917年起每年授予各类报刊作品以及小说、诗

14、歌 、传记、历史、等等,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19世纪末至20世纪,作为美国报界最有社会 责任理念、最受人尊敬的报人普利策是当之 无愧的。他一生都在为提倡和实现社会改革而疾 呼、奔走、奋斗。他的远大的新闻理想是:报纸 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他认为新闻是文明社会中崛起的一股最强大的 力量,他珍视报纸的独立性,因而十分重视发行 量,因为,“如果一家报纸真是为公众服务,它 的发行量一定很大。第一,因为它的新闻和评论 必须吸引广大民众;第二,因为发行量意味着广 告,广告意味着金钱,金钱意味着独立”。在普利策生活的年代,新闻记者不受重视,他 希望记者能够与受人尊敬的医生、律师比肩而立 。普利策不仅看到了

15、新闻对于社会的巨大力量, 也看到了它自身应该进一步发展。普利策认为应当建立新闻学院,以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他写道:“只有最崇高 的理想,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对于所涉及的问 题具备正确知识以及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使 得报刊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 不反对公众的福利。”流传至今的理想他取得成功的经验模式: 其一: 特别强调报道的准确性。 他留下的名句是: “Publicity, Publicity, Publicity is the greatest factor and force in our public life.”(公开、公开、公开,是公共生活领域最伟大的要素

16、和力量源泉。) 三条最重要的新闻原则是:“Accuracy, accuracy, and accuracy.”(准确、准确 ,还是准确。) “The newspaper that is true to its highest mission will concern itself with the things that ought to happen tomorrow, or the next month, or the next year, and will seek to make what ought to happen come to pass . the highest mission of the press is to render public service.” (报纸真实的最高使命是,对明天、或下个月、或明年可能发生事情的关切,并且探 寻未来新闻媒介最高的使命是施展公共服务。) 在普利策眼中,世界是一个耸人听闻的空间,他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