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案2篇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230470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岭三章》教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梅岭三章》教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梅岭三章》教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梅岭三章》教案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梅岭三章》教案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岭三章》教案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岭三章》教案2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梅岭三章教案 1作者: 加入日期:07-01-14 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 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 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 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 革命品质,和共产

2、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 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 (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 成的一组现代诗篇。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旌(旗): 悬: 当(纸钱): 应(有)涯: (遍)种: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 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 ,潜伏

3、,藏匿;我身负重伤, 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 20 多天。 “得脱”的“得” ,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 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 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

4、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 ,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 ,表现出 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这个设 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创业艰难百战多” ,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 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 、 “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 么样的艺术效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

5、后还要招集旧部的 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 、 “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 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 战斗 虽死不渝) 。 “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 动统治者的仇恨。(4)诗句中的“招” 、 “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 ,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广阔、

6、声势浩大。 “集” ,空间较小;“收” ,缺少声势;“率” ,不含招集之意。 “斩”这个 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 “打” ,没有毙敌之意;“杀” ,褒贬不 明;“伐” ,也无毙敌之意。 “旌旗” ,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 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7. 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南国烽烟正十年” ,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 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战争)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7、他先劝 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 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 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 ,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 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死不暝目) 。(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 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 。 “捷报”当“纸钱”

8、,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 一起来了。(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 “烽烟” ,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8. 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投身革命即为家” ,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 “投身” ,表现出全部

9、身心都献 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 。 “血雨腥风应有涯” ,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 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 ,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 而牺牲。 “人间遍种自由花” ,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 命精神(板书:实现理想 坚定乐观)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 “自由花” ,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

10、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该”虽与 “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当” 、 “须” ,则都力量较弱。 “血雨 腥风” ,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 治的无比残酷。 “取义成仁” ,是“舍生而取义” 、 “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 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 ,虚构的花名,这里运 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9. 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

11、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 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 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 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 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板书:回环递进 酣 畅淋漓) 。10. 要求学生默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11. 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要求读出节奏韵律,读出壮烈感情。布置作业

12、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板书设计梅岭三章创作背景 必死险恶处境英勇面对险境 继续战斗 虽死不渝回首革命战争 死不暝目 激励战斗追溯参加革命 实现理想 坚定乐观回环递进 酣畅淋漓河大版梅岭三章教案 2作者: 加入日期:07-01-14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十二 梅岭三章 清河二中 郭秀菊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 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 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13、。 教学难点 学习 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1出示字卡,指名学生朗读:伏 旋 旌 悬 2熟读这三首诗(抽 上、中、下游学生各一名朗读) 二、导入新课 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 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 1934 年 10 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 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 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 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

14、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 20 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 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 “绝命诗” 。 说明 如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该环节的目的一在激趣,二在让学生 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为学好本课做准备。 三、课文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这三首诗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 朗读) 。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

15、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 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 “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 “虑不得脱”讲情 况的危急, “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 “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 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 山被围的画面。 )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 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 “面对当 日” “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 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 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说明 该环节可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精读细研 1。分析在朗读中穿插下列问题: (1)解读第一章: 指名朗读全诗。 学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