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170882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思创学院经济类课程读懂宏观经济专题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北大学 赵守国2017年9月主要内容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索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取向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 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 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 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 了全链条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

2、目的是满足需求 。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 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 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 结构的适应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促进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长期忽视人类行为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工业文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 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这一重大问题,导致生态 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 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必须 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 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目的就在于提高经济效 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

3、增长动力转换,而且有利于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 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促进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过去30 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 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近年来,我国劳动力 、 土地、能源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这种以要素驱动 为主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求摒弃传统的拼人力、拼资源、拼生态的发展方式 , 将经济发展的动能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优化 结构、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向以节能、高效、绿色为特 征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促进发展思路从

4、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全面发展提升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更应在生产过程中 贯穿绿色、集约的理念,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环境友 好型企业。政府一方面要做好“减法”、简政放权,让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加 法”、更好发挥自身作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机遇,积极推动创新发展。社会组织应推动全社会强化绿色消费意识,把生 态观念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人民群众应树立包括物质财富、生态财富、精神 财富、人力资源财富等多个方面的全新财富观。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 解除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 效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 整,

5、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 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 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又 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 (Robert M.Solow)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 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 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 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 率)增长率。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测算,我国 全要素生产率从1995年到2009年 间从3.9

6、%下降到了2011年到 2015年间每年3.1%。照此趋势,“十三五”时期全要 素生产率会降到2.7%。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生产要素的进化 二要素价值论:财富的价值源泉是劳动和土地。 威廉配第“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三要素价值论: 土地、劳动、资本都是财富的源泉。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要素价值 论,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管理。20世纪后,发展为五要素价值论,即:劳动、土 地、资本、技术和管理。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 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取决于五大财 富源泉:人口和劳动力、土地和 自然资源、资本和金融、技术和

7、创新、制度和管理(滕泰,2016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与区别供给侧 需求侧联系 都是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区别管理重点 结构问题 总量问题要素组合 生产要素、产业结构 、制度保障投资、消费、出口时效性 中长期调控 短期调控调控方式 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 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 系质量和效率调控财税、货币等来 刺激或抑制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结构性矛盾:供需失衡供需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 导致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突出 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 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 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

8、提高,多样化、个 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 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 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 速增长。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 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 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 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供给侧调整 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 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 的现象。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 消费达到1.5万

9、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 , 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 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 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 水平下行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产能严重过剩的衡量标准是接近或低于75%。 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过 剩和绝对性过剩的相互叠加。20

10、15年,我国14个工业行业集中表现为产能过 剩(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 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 、 铅蓄电池),其中粗钢、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 分别是74.9%、75.7%和73.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2012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行业 产能 产量利用率(%)利润同比下降(% )钢铁 9.5亿吨 7.2亿吨 75.8中钢协80家会员: 98.2水泥 30亿吨21.8亿吨 72.7全行业:32.8平板玻璃10.4亿重箱7.1亿重箱 68.3全行业:66.6电解铝 2850万吨1988万吨 69.8全行业亏损面:9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

11、景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预测中国煤炭消费峰值或已过去,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回落至约36亿 吨,占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降至50%以下。从长远看煤炭产量仍然是供大于求。因为全国煤 炭消费总量持续回落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煤炭这种市场价格 回升的基础不牢固,并且很脆弱。但是另一方面,煤 炭又是我们国家优势能源资源,也是我们保障国家能 源供应的重要基础,并且以煤炭为主的这种能源结构 不会在短期内改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17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大约为 6.6亿吨、同比下降1.5%。另有预测显示,

12、到2020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至5.95亿吨;而到2025 年和2030年,则分别下降至5.52亿吨、4.92亿吨。 由此可见,尽管钢价回升,但是我国也确实存在着钢 铁去产能甚至“去产量”的需求。按照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去除粗钢产能1亿- 1.5亿吨、其中2016年去除4500万吨的计划估算 , 今后4年每年还需去除1375万-2625万吨粗钢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结构性矛盾:库存加大2015年底,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方米 , 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三 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需要较长的消化 周期,导致资金无效占用,债务违约风险增加。

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结构性矛盾:杠杆过大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 237.6%,比2016年底提高了3.3个百分点。当前,我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 。 特别是重化工和房地产领域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 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出现资金脱离 实体经济的倾向,带来了经济金融化、泡沫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体制性矛盾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 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 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 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 有得到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体制性矛盾过去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

14、挥得不够, 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 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 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体制性矛盾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 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 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市 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 护,致使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 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 新潜力的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 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 、 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 量化宽松政策,通

15、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 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 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 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 迷,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 , 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增强经 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 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 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 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 业化战略;能源原材料生产国着力延伸产业

16、链,提高 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 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 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 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背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 , 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 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 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 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 续上涨的“滞胀“局面。1980年,美国通胀率达13.5% , 实际GDP为-0.2%。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 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背景供给学派的先驱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教授芒德尔。70年代初,提出同凯恩斯主义 相反的论点和主张,主张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