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6132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1.汉字的发展演变:传说仓颉造字起源图画文字新石器时代,陶器成熟商代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发展商周金文,(西周晚期,金文标准字体籀文)统一小篆2.演变过程古文字阶段:甲、金、篆、隶隶楷阶段:正式书体隶、楷(分别盛行于汉、唐)辅助书体草、行3.汉字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4.书艺历程(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知识群体的形成,则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2)书法艺术的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3)发展阶段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2、注重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开始,审美超过实用功能,书法艺术成熟,5.各时期书法艺术特点,第8课 笔墨丹青1.绘画艺术起源新石器时代(1)早期绘画艺术特点: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不失浪漫(2)内容人物、动物、几何图形(3)材质地面、岩壁、陶器(4)代表作马家窑文化集体舞蹈图内蒙古阴山人面纹岩画,2.战国时期绘画(1)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2)出现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代表人物龙凤图3.秦汉时期绘画(1)种类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2)汉代帛画内容珍禽异兽、神仙魔怪(3)汉代帛画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

3、神秘不失古拙(4)汉代帛画代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天上、人间、地下融为一体,4.魏晋时期绘画出现文人画(1)背景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伴随道教佛教的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向崇尚气节,在政治舞台碰壁,却不愿与流俗同伍,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2)艺术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顾恺之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3)代表和成就东晋顾恺之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长于人物丹青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5.唐朝中国绘画高峰(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影响继承前代

4、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外文化交流(2)特点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代表和成就隋代展子虔唐画之祖游春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唐代王维画中有诗水墨画,6.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1)背景 “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2)特点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雄伟,画风杨刚豪放南宋绘画构图不讲究对称,“残山剩水”7.元代文人山水画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8.明清时期文人画(1)时代背景政治思想上日趋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2)特点

5、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3)代表 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扬州八怪郑板桥等9.宋代民间风俗画画坛最大亮点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市民阶层出现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市井生活(写实性)10.明清民间风俗画原因文化普及;为使小说剧本更有趣;百姓把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实用性代表小说剧本插图;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11.中国绘画风格独特写实宫廷、民间绘画写意文人画诗书画印一体12.中国画的作用课本最后一句,欣赏下面两幅图请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什么时候哪位画家作品?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绘画特点各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图一是中国宋代夏圭的作品山

6、水十二景图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夏圭的作品更加注重意境达芬奇的画突破圣像画的范畴,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的善恶。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是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也变得更加注重意境;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学,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1.诗经四言体(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诞生的源头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基础。 (2)时代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3)内容:风周朝各诸侯国的民歌(国风)雅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4)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

7、比”、“兴”的艺术手法,4.楚辞(骚体)句式自由灵活(1)特点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屈原忧国忧民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4)评价: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想象丰富,文采华美。它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对我国后世影响很大5.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1)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6.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1)诗歌繁荣的原因唐朝经济繁盛,奠定了诗歌繁盛的物质基础(根本)庶族知识分子地位上

8、升,大量杰出诗人的涌现诗歌改革推动了唐诗的繁荣玄宗时诗歌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直接)民族交往,南北交流;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推动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前代诗歌基础好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其他艺术发展也促进了唐诗的繁荣,(2)表现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7.宋词长短句(1)特点唐代出现,起源于民间,表达感情灵活自如,并可配乐演唱(2)宋代流行原因物质基础城市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繁荣(根本)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壮大 文化生活;文人喜欢;上层人物提倡并参与创作社会环境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 思想感情(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政治环境重文轻武文化基础隋唐

9、高度发的文化成果,(3)代表作,8.元散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元曲(1)散曲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成(2)原因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人生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他们将隐居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3)代表张养浩,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而衰(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

10、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9.明清小说(1)繁荣的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印刷术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拜金逐利风气侵染小说创作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2)代表作长篇小说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短篇小说“三言二拍”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3)特点分章节

11、回目,首尾完整连接直接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妇女也成为小说主人公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反映生活光度深度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4)影响最后一段,第11课 梨园春秋1.戏曲的起源之一傩2.戏曲的形成南戏(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坊市的限制废除,出现瓦舍民间艺人努力(2)时间两宋之际(3)区域温州、泉州、福州一代(4)特点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者的意愿和要求,3.戏曲的成熟元杂剧(1)时间元代(2)地区北方(3)特点和地位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

12、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兴盛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处于底层。(5)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6)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4.戏曲鼎盛国粹京剧(1)京剧形成的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广大艺术家的努力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需求扩大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形成提供舞台(2)京剧形成的过程开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完善经过广大艺人表演实践,徽汉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成熟同光年间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进入世界戏剧之林,(3)京剧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锣(4)地位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